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景唐

鎖定
郭景唐字仰汾(1902-1966)陝西武功人,1924年入黨,曾在黃埔軍校學習,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愛國將領之一。一生坎坷,1966年死於陝西華縣監獄。
中文名
郭景唐
別    名
曾用名郭景
字仰汾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畢業院校
陝西縣立國民中學
出生地
陝西武功縣代家鄉郭莊

郭景唐陸軍少將

郭景唐人物簡介

郭景唐,曾用名郭景、字仰汾(1902-1966),1902年生於陝西武功縣代家鄉郭莊,陝西縣立國民中學畢業,陝西陸軍講武堂肄業,任陝西靖國軍三路一支隊充排長。1924年2月由焦易唐介紹加入國名黨,同年于右任先生介紹考入黃埔軍校將領第一期,在學任第二隊第四分隊副分隊長,畢業後參加第一次東征作戰,後派返北方國民軍服務,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團、旅長、42師副師長等職,1936年3月2日被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授予陸軍少將。西安事變隨馮欽哉,脱離楊虎城,任27路軍124旅旅長、42師副師長等職,抗戰爆發後,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學員總隊少將總隊附,曾參加過長城抗戰娘子關戰役等,1939年10月任第98軍169師師長,1940年中條山抗戰失利98軍全軍覆滅,突圍後於1941-1942年相繼任第98軍98軍副軍長、169師師長、42師師長等職,1944年98軍裁撤後隨賦閒在家。1947年退役,仍按少將軍階。同年當選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解放後因西安事變歷史問題被判刑15年,1966年死於陝西華縣監獄(又一説法1968年死於陝西銅川勞改廠),葬於郭莊村西北。

郭景唐考入黃埔

1924年 5月 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500人,于右任介紹陝籍學生杜聿明關麟徵、郭敬唐等約50人考入。時于右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送了一副對聯:“登高望遠海(打倒帝國主義),立馬定中原(打倒軍閥)”。恭維中含有慰免,蔣看後非常高興,錄取了於介紹的全部學生。郭敬唐就在這批學生中。

郭景唐回到陝西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間,楊虎城將軍自日本回國。曾在上海西藏路一品香飯店遇到耿壽伯先生,耿是前國民二軍胡景翼(胡笠僧)部的交際處長,楊將軍就部隊建設諸事,徵詢耿先生的意見。楊將軍對耿説:“壽伯,咱們的部隊中,人材很缺乏,請你多多地介紹,咱們須得把人事首先健全起來吧!”
耿問:“都需要哪幾項的人材呢?”
楊答:“政抬、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人材,都所歡迎!”
耿説:“政治、經濟方面,李志剛可以辦理政治交際工作;寧升三可以負責經濟工作。軍事方面,我感覺到,你這次歸國到部隊時,蔣介石必然要給部隊中安插黃埔生。我們與其等待他硬派,不如現在自己主動的提名請來幾位。這樣做,今後容易共事和指揮。”
楊對耿的建議,很表贊成。經研究和函電交往,邀請黃埔一期的嚴沛霖、郭仰汾和三期的劉宗寬三人到自己部隊,分別在一、二、三旅中擔任團長職務。

郭景唐人物履歷

生於1902年4月13日(清光緒二十八年三月初六)。陝西武功人,字仰汾。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畢業。
1924年11月軍校畢業後歷任陝北國民軍第2支隊、國民三軍第3師、陝西陸軍第3師、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10軍中下級軍官。
1928年9月出任第2集團軍暫編第21師(師長楊虎城)第1旅(旅長馮欽哉)第1團(團長武士敏)中校團附。
1929年7月所部改稱新編第14師(師長楊虎城)第1旅(旅長馮欽哉)第1團(團長武士敏)任中附。 1930年3月調升第7軍(軍長楊虎城)補充第1旅(旅長曹國華)第1團上校團長。10月調升第71師(師長馮欽哉)第213旅(轄三團)少將旅長。
1931年4月第71師改稱第42師(師長馮欽哉),升任少將副師長。
1936年2月1日敍任陸軍少將。
1937年4月兼任第42師(師長柳彥彪)第124旅(轄兩團)旅長。
1939年10月調升第169師(轄兩旅)中將師長。
1942年3月30日升任第98軍(軍長劉希程)中將副軍長。
1944年12月第98軍裁撤後賦閒。
1947年3月5日退為備役。
1948年3月當選立法院立法委員。
1950年在陝西華縣被捕,因“歷史問題”被判處十五年有期徒刑。
1966年刑滿後移送銅川勞改。
1968年在陝西銅川病逝。 [1] 

郭景唐“鋼筆爺爺”

郭景唐鋼筆爺爺

“鋼筆爺爺” “鋼筆爺爺” [2]
一頂黑藍色的鴨舌帽,一張圓圓的慈祥可親的臉,胸前掛着“校外輔導員”的卡片,手裏常常提着一個塑料袋,在市區的各小學校門口,每當孩子們看到這樣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時,總會親熱地圍攏到他身邊打招呼:鋼筆爺爺來了!鋼筆爺爺你好!老人則笑眯眯地拍着孩子們的肩膀,親切地詢問,鋼筆好用了嗎?最近學習怎麼樣?此時,孩子們天真無邪的面龐和老人如金絲菊般的笑臉相映成輝,組成了一幅老少同樂的生動畫卷。
這位老人,就是市中小企業局退休幹部郭景唐。從2004年以來,他先後跑遍了四中、南街小學、解放路小學、解放二校、東關小學、時代風華等20多所學校,義務修理鋼筆23400多支,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鋼筆爺爺”,被人們看成是身邊的活雷鋒。 [2] 

郭景唐修鋼筆緣由

説起當初為何與鋼筆結緣,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哩。2004年的冬天,郭景唐照常送孫女去學校,發現孩子所在的教室的門鬆動了,大風不停地吹進去,坐在門口的學生凍得直哆嗦。老人看後很心疼,於是回家剪了幾條地毯條,拿上一些釘子回到教室,把地毯條釘在了門框上。門被修好了,風也鑽不進去了,孩子們高興地向他表示了感謝。隨後又有幾個孩子説:“我們的鋼筆壞了,請爺爺幫我們修一下。”其實郭景唐對於修鋼筆並不在行,但他還是痛快地答應了,一下子接受了幾十只鋼筆拿回家,動了以後為孩子們義務修鋼筆的念頭。他買了小手鉗、鑷子,自制了一些修鋼筆的工具,“伏”在家裏研究鋼筆,不停地拆拆卸卸,桌上牀頭,不是筆帽就是筆尖,亂成一堆。一個月後,郭景唐搞清了鋼筆的原理:和人體一樣,上下要通氣,出水才流利。筆尖分開了,用小鉗子擰緊;不出墨水,肯定是裏頭的“毛細血管”堵塞了,拆下好好清洗;筆尖太澀,要用砂輪紙磨……四五十支鋼筆修好了,他親手送到孩子們手上,孩子們高興極了,不花一分錢又用上了“新”鋼筆!

郭景唐名稱起源

郭景唐一心想為孩子們做好事,然而做好事的道路並不平坦。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對他的行為表示不滿。有的小商販對他説,鋼筆都修好了,誰還來買我們的鋼筆?學校附近原先修鋼筆的人説,你都義務修了,誰還來掏錢來找我們修?甚至於周圍的人也不理解,説現在的社會就是講消費,誰還在乎一支鋼筆,何必勞心費力找不自在?這些都嚇不着郭景唐,最讓他感到難堪的是,他熱心找到某小學工作人員要求允許他進校為學生們修鋼筆,卻遭到人家的拒絕,問他要收多少錢,有什麼目的?就是不讓他進。但是郭景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相信,他把鋼筆修好了,不收一分錢,並且做好事一直堅持下去,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當他一次次把修好的鋼筆親自歸還到孩子們手中的時候,無論是學生,還是校領導和老師,都逐漸接受並且認可了這位老人,“鋼筆爺爺”的美稱在社會上不脛而走。 [2] 

郭景唐修筆是教育

郭景唐 郭景唐
幾年來,郭景唐老人不畏嚴寒酷暑一直堅持為孩子們免費修鋼筆,修鋼筆是小,教育孩子是大。每當他拿着塑料袋去教室裏收鋼筆的時候,總是不忘教育孩子們説:“我給你們修鋼筆的首要目的是教導你們要堅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美德,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小立大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國家和人民多作貢獻。另外,修鋼筆也能起到節約資源、環保的作用。”他還利用班會時間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和人生道理,字字飽含着對孩子們的殷殷期盼之情,句句都含有對社會的濃濃的責任感,他通過講解引導孩子們樹立起了節約意識、環保意識、文明意識等,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郭景唐認識到,修一支廢舊鋼筆,可以讓它發揮出一支新鋼筆的作用;“修理”一個青少年,就可能讓他走上成才的道路。一次,他因為感冒到一家診所輸液,和扎針的女青年聊起來,得知女青年從衞校畢業之後,就在這裏做簡單的護理工作。他深為惋惜,告訴女青年,你年紀還小,護理技術很好,家庭條件也不錯,為什麼就不能上醫學院繼續深造,做一名醫生呢?如果不抓緊時間好好學習,恐怕你以後會後悔的。這個女青年聽後,沉思良久。後來她離開了診所,專心在家學習,考上了山西醫科大學。報到之前,女青年向郭景唐打來了電話,其中有一句話讓他特別欣慰:“爺爺,你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一生。”
領着不多的退休金,受苦受累為學生義務修鋼筆,到底圖個啥?面對一些人的質疑,郭景唐説:“我是一個共產黨員,只是做了很多普通的事情,我老了,我還有用處,有小小的價值,這樣度過晚年生活,我感到很充實、很幸福。”簡潔的語言反射出了他高尚的人生境界。老人先後被20多個學校聘請為校外輔導員、堯都區文化市場監督員、關工委委員,更被市裏評為“十佳共產黨員”、“十佳公益人物”、“愛、樹、建先進個人”等。

郭景唐平凡人物有大愛

郭景唐 郭景唐
收鋼筆、修鋼筆、送鋼筆,隨時隨地用言行教育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郭景唐老人做的好事看起來很小、很平凡,但是卻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老人的事蹟讓人想起全國模範黨員、當代活雷鋒郭明義常説的那句話:我喜歡做好事,很小的那種,但是很有意義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老人退休後做好事不是偶然的,早在市中小企業局工作時,他就以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經常助人為樂做好事,年年被評為市直單位優秀共產黨員。老人在他的日記中就曾經這樣寫道:我要像雷鋒那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時代發展了,但雷鋒精神不能丟。我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像郭景唐老人那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行動和精神温暖身邊的每一個人,把善良、愛心播撒到人們心中,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