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守敬

(寧雨創作的傳記)

鎖定
《郭守敬》是寧雨創作的傳記,首次出版於2020年9月。 [1] 
《郭守敬》挖掘和呈現出郭守敬的一生之路和歷史貢獻。寧雨在吃透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小説筆法進入,開篇從郭守敬兒時隨爺爺一次巡河開始,以細節的合理虛構進入文本,以故事帶動情節展開,實現了大事件、小切口的寫作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讀性。 [4] 
作品名稱
郭守敬
作    者
寧雨
文學體裁
傳記
字    數
5萬字
首版時間
2020年9月

郭守敬內容簡介

《郭守敬》選取元朝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早年求學、見忽必烈、西夏治水、修訂曆法、開通惠河等情節,真實呈現了郭守敬獨立思考、求真務實、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事蹟、品格和精神風貌,探討了郭守敬的科學建樹與元朝政治、經濟、軍事、民生之間的深刻聯繫。 [2-3] 

郭守敬作品目錄

導讀
蓮花漏圖紙
紫金書院
石橋記
布衣北上
西夏治水
大都水官
奉命修歷
量天之尺
四海測驗
授時於民
靈台堅守
通惠煙波
歸去來兮
郭守敬生平簡表 [1] 

郭守敬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寧雨在吃透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小説筆法進入,開篇從郭守敬兒時隨爺爺一次巡河開始,以細節的合理虛構進入文本,以故事帶動情節展開,實現了大事件、小切口的寫作方式,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讀性。“這天晌午,小守敬跟着爺爺郭榮到村外巡河。”祖孫倆一邊順着河堤走走停停,一邊聊着“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的諺語。“忽然,嘚嘚嘚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守敬愣了一下神,而後迅速抻着爺爺的衣袖閃進路旁的莊稼地。”從聽到馬蹄聲,到藏進路旁的莊稼地,這個細節純屬虛構,於史無據。不過,考慮到非虛構寫作“大處不虛,小處不拘”的原則,這個虛構的細節描寫是被允許的。作者接下來寫道:“‘聽聞馬蹄聲,不是鬧匪就是過兵。’這郭村所在的邢州地界,幾十年來兵荒馬亂已經成為常態。”如果沒有這個虛構的細節,祖孫倆的這個晌午,就是一派天倫之樂、一片田園之趣。而事實是,郭守敬的童年,恰逢金末元初的亂世。一個虛構的細節,勾畫出的卻是真實的亂世景象。
《郭守敬》“寫人”和“記事”是渾然一體的,差異只在於落筆着墨的角度。同一件事,從“做什麼”的角度看,是“記事”;從“怎麼做”的角度看,便是“寫人”。作者不僅在“做什麼”的問題上留意,同時也在“怎麼做”的問題上用心。比如,“西夏治水”是郭守敬做的一件大事,而深入考察研究整個事件過程中郭守敬的行為方式、做事方法,層次分明地寫他親臨古黃河灌區做田野調查;考察結束後,在待命的間隙,便着手設計恢復古灌區的藍圖;在意見不一時,堅持“因舊謀新,更立閘堰”的總體思路;開工後,像河工一樣吃住在工地上;實行工錢日清日結,以激發河工幹勁。這就是把筆墨集中到郭守敬是怎麼做成了這件事的角度,這便是“寫人”。
寧雨“寫人”的功夫,還表現為把人物自然而然地放到一個經過精心選擇的價值系統中去,通過精神歸屬和價值認同,達到刻畫人物的目的。在“奉命修歷”一節中,作者寫郭守敬來到司天台,看到兩百年前的渾儀,“他撫摸一個個零件,滿心裏充溢着對前輩天文學家的崇敬之情……他感覺每一個銅質的環,都有生命,會呼吸,甚至在跟自己交談。”一個撫摸渾儀的動作,引出一段心理描寫,完成了郭守敬與前輩天文學家及其治學傳統的精神歸屬和價值認同。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並不是人物後續動作行為的動機,不是情節鏈條中的一環,不是在“記事”上留意,而是在“寫人”上用心。這種精神歸屬和價值認同,構成了寧雨筆下郭守敬人物塑造的心靈內涵。 [3] 

郭守敬作品評價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評論家協會理事、河北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蒲素平:“《郭守敬》是一部有趣、有温度、好讀又具有自我痕跡的歷史人物傳記。” [4] 

郭守敬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郭守敬》
2020年9月
中華書局
978-7-101-14406-2 [1] 

郭守敬作者簡介

寧雨,本名郭文嶺,現居石家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理事;作品散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散文選刊》《散文海外版》《長城》《天津文學》《時代文學》《湖南文學》《草原》等;曾獲第二十四屆孫犁散文獎、第十三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已出版《女兒藍》《天使不在線》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