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子建

鎖定
郭子建,1961年10月出生於河北河間市,化學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9]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新生學院院長 [3] 
郭子建於1982年從河北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94年獲得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1996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6至1999年分別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做訪問學者和研究員;1999年回國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00年至2009年擔任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6年至2014年擔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2016年獲得Luigi Sacconi Medal;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8]  ;2020年擔任南京大學新生學院院長 [3]  ;2022年11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士。 [9] 
郭子建主要從事金屬及其配合物的化學生物學研究 [1] 
中文名
郭子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省河間市
出生日期
1961年10月
畢業院校
意大利帕多瓦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性    別

郭子建個人經歷

郭子建
郭子建(7張)
1961年10月,郭子建出生於河北省河間市 [7] 
1978年10月—1982年07月,就讀於河北農業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07月—1988年10月,擔任河北農業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助教、講師。
1988年10月—1989年07月,在北京語言學院出國培訓部進修意大利語。
1989年10月—1994年09月,就讀於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4年10月—1996年06月,在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化學系,從事生物無機化學方面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6年06月—1996年10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配位化學專業做訪問學者。
1996年10月—1999年04月,擔任英國愛丁堡大學化學系生物無機化學專業研究助理。
1999年05月,回國後擔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10月—2009年10月,擔任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擔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
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0年7月,擔任南京大學新生學院院長 [3] 
2022年11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士。 [9] 

郭子建主要成就

郭子建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郭子建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從事金屬及其配合物的化學生物學研究,設計構築了系列金屬離子熒光探針,建立和發展了相關的體內外熒光成像方法,觀察到離子的遷移和富集現象;探索了金屬抗腫瘤藥物反應性能及活性差異,構建了新型鉑類藥物靶向傳輸體系;發展了系列基於銅配合物的人工核酸酶,研究了它們的構效關係及金屬中心間的協同效應、DNA斷裂能力及抗腫瘤活性間的關聯等 [3]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授予單位
2005年
金屬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後續效應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2015年
信號分子、核酸及蛋白的識別與調控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6] 

郭子建人才培養

  • 編著教材
郭子建作為主要作者,編寫了研究生《生物無機化學》教材 [6] 

郭子建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1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6] 
2010年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6年9月
Luigi Sacconi Medal
意大利化學會、Luigi Sacconi基金會聯合頒發
2017年11月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年9月
全國模範教師
2022年11月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士

郭子建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2年—2018年
無機化學學報》副主編
2018年
《無機化學學報》主編
2018年9月

《配位化學評述(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副主編 [4] 

中國化學會第28、29屆理事,第30屆常務理事

中國化學會第28、29、30屆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和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化學化工學會理事、常務理事 [6] 

郭子建人物評價

郭子建在生物無機傳感及金屬藥物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5] 澳門科技大學評)
郭子建積極參與中國生物無機化學和金屬化學生物學學科建設,在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及國際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基礎性的貢獻。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積極奉獻,勇於改變,在推動南京大學化學學科及其平台建設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6] (中國化學會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