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公坪鄉

鎖定
郭公坪鄉,現為郭公坪鎮, [1]  位於麻陽苗族自治縣西南部,處於雲貴高原餘脈延伸地帶,東鄰錦和鎮,南接堯市鄉、西靠貴州省銅仁漾頭鎮,北連鳳凰縣茶田鎮、茨巖鄉、林峯鄉,扼湘黔兩省三縣六鄉交界處,繫懷化、吉首、銅仁三市準中心,距縣城59公里。平均海拔520米,相對高度400米,西高東低,素有“麻陽西藏”之稱。
中文名
郭公坪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
麻陽苗族自治縣西南部
面    積
115.3 km²
下轄地區
郭公坪村、小坡村、米沙村等19個村
政府駐地
郭公坪村
電話區號
0745
郵政編碼
419403
人口數量
約18000人(2013年)
著名景點
一柱擎天
陰元石
長河風光
南長城源頭
川洞 展開
著名景點
一柱擎天
陰元石
長河風光
南長城源頭
川洞
苗疆古道等 收起
火車站
小坡火車站、霧露溪火車站
車牌代碼
湘N

郭公坪鄉簡介

全鄉轄19個村,117個村民小組,共3675户,16283人,其中苗族佔97%。總面積115.3平方公里,居全縣24個鄉鎮之首。
駐地郭公坪,歷史悠久。境風山巒重疊、地高氣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農事季節較遲,適宜各類經濟果木耕作。全鄉耕地面積16055畝,其中水田13034畝,旱土3021畝。境內盛產優質大米、花生、大豆、黃桃、板栗、
金秋梨等。

郭公坪鄉發展歷史

駐地郭公坪,歷史相當悠久。唐武德三年(620年)屬麻陽縣地,垂拱三年(687年)屬錦州盧陽縣址。五代版籍蕩然。宋熙八年(1075)復為麻陽縣地。清屬市都裏,玉屏屯裏地。民國時期為仁懷鄉駐地。1952、1956、1958、1962、1984年分別為七區、郭公坪鄉、錦和公社郭公坪大隊、郭公坪公社、鄉駐地。1984年至今為郭公坪鄉人民政府駐地。

郭公坪鄉地理環境

境風山巒重疊、地高氣寒,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農事季節較遲,適宜各類經濟果木耕作。全鄉耕地面積16055畝,其中水田13034畝,旱土3021畝。境內盛產優質大米、花生、大豆、黃桃、板栗、金秋梨等。

郭公坪鄉行政區劃

郭公坪鄉全轄區共19個村:郭公坪村、垮裏村、川巖坪村、米家坪村、米沙村、小坡村、巖大門村、巖洞寨村、江家溪村、喇叭溪村、溪口村、幹硐村、和禮村、雙竹坡村、報木山村、野雞坪村、馮家壠村、稗泥壠村、杜莊村。

郭公坪鄉經濟

郭公坪鄉以山地為主,境內錦江河、喇叭溪兩條主幹流縱橫交錯,貫穿東西南北,水利資源極為豐富。俗語“高山出好水”,全鄉境內藴涵着豐富的優質水資源,尤其是溪口觀音洞的“神仙水”含有鐵、鋅、錫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礦泉水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且鄉內地蓄水量大,鄉內有小II型水庫8座,骨幹山塘22個,總蓄水量486萬立方米。2003年通過招商引資對高洞山水庫原水毀電站進行恢修重組發電,效益十分可觀,銅信溪電站的建設成功推動了我鄉水利開發的高潮,帶動了我鄉經濟發展。

郭公坪鄉文化

郭公坪鄉居民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正堂設有“神龕”,兩側為卧室及茶堂,外配廂房;少數居住巖屋和吊腳樓,巖屋由青石塊砌成,吊腳樓因地而建,樓下圈養禽畜或堆放雜物。當地的習俗獨特,年輕姑娘、小夥找對象須請人求親、相親、插香、會親,才能確定婚姻關係,婚娶須經央媒、討口、開紅庚、報日子、過禮、哭嫁、吃離家飯和出閨等別具風味的禮儀。節日習俗過“三月三”、“飽冬節”等節日。當地農户飼養豬喜歡把豬與牛羊一起放牧,麻陽“十八怪”“豬比狗跑得快”就源於此地。

郭公坪鄉交通

渝懷鐵路、省道(麻銅公路)橫穿郭公坪全境。渝懷鐵路境內里程14公里,設小坡、霧露溪兩站,途徑小坡、米沙、雙竹坡、巖大門、報木山、杜莊6個村;麻銅公路東連麻陽,西通貴州銅仁市;全鄉村級公路錯綜交叉,北連鳳凰,形成了“二縱三橫”的交通網絡,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郭公坪鄉旅遊

在素有“苗疆要塞”之稱的郭公坪,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眾多的古軍事文化遺蹟,人文歷史景觀和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隨處可見,加之古色古香的民族風情,令人留戀忘返。郭公坪境內山嶺疊嶂,怪石嶙峋,奇峯、幽洞、怪石、險灘等景觀甚多。有地勢險要、洞險天成的南長城源頭,有唐代置盧陽縣,明清置杜莊營的跑馬場、練兵場、訊堡、碉樓等苗疆古軍事文化遺址羣,有麻陽八景之一的“擎天柱”,有川洞、老凱洞、冷水塘温泉、白洋洞、燕子洞、灣裏溶洞、黑洞、黃臘洞等48洞和米沙谷達潭瀑布自然景觀,有驚險刺激、灘潭相連的錦江十八灘漂流,溪口養生基地,有古香古色的民俗村及民俗風情等,中國美術學院在此設有錦江畫廊自然風光帶寫生基地。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