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小江

鎖定
郝小江,1951年7月10日出生於重慶,籍貫山西沁源,植物化學家,天然產物化學與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究員。 [1-2]  [12] 
郝小江1973年考入貴州大學化學系;1985年7月獲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9月獲得日本京都大學藥學博士學位;1994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1999年任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2001年11月任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9年當選為中院院士。 [1]  [5]  [12] 
郝小江長期從事植物化學研究。 [1] 
中文名
郝小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1年7月10日
畢業院校
京都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重慶
籍    貫
山西沁源

郝小江人物經歷

郝小江近照 郝小江近照
1951年7月10日,郝小江出生於重慶市。
1973年,考入貴州大學化學系。
1976年9月—1982年7月,任教於貴州大學化學系。
1982年9月—1985年7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畢業後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85年9月—1991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6年4月—1990年9月,就讀於日本京都大學,畢業後獲得藥學博士學位。
1991年3月—1994年4月,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植物化學研究室主任、植物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副主任。
郝小江工作中 郝小江工作中
1994年1月起,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995年1月—1997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植物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
1995年10月—2002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
1997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
2019年,當選為中院院士。 [1]  [5]  [12] 

郝小江主要成就

郝小江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郝小江被聘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郝小江被聘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郝小江不斷探索植物化學研究新模式,逐步建立了資源—化學—生物學交叉融合的現代植物化學研究體系,在植物防禦、用於生物功能探索的天然小分子探針發現等研究中取得若干成果。截至2019年11月,郝小江的科研團隊從植物中獲取1500餘個新天然產物;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了分子骨架獨特、結構複雜的虎皮楠生物鹼研究,新生物鹼數量佔國際同領域的1/3;有53個新結構類型並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被中國國內外研究組完成了全合成,促進了對有機合成化學的發展;系統開展植物源抗植物病毒活性成分研究,先後發現抗煙草花葉病毒活性成分11類190餘個天然產物,分別作用於植物病毒、植物寄主、激活植物系統獲得抗性等途徑,佔國際上報道抗TMV天然產物的13.5%;從中發現了候選新農藥靛紅酮,具有較強的抗植物病毒病和病原菌的活性,已經獲得農業農村部“新農藥登記試驗批准證書”;發現抗腫瘤、抗病毒、神經保護等活性成分有35類,通過合作開展了S—3等10個小分子探針調控細胞通路的新穎作用機制,並揭示潛在靶蛋白的新功能,為神經退行性疾病、腫瘤、病毒感染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和藥物先導分子;作為第一主持的1.1類抗早老性痴呆候選新藥芬克羅酮進入II期臨牀試驗。 [14] 
  • 學術論著
郝小江授課中 郝小江授課中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顯示,郝小江已有725篇學術論文被SCI收錄,以通訊、共同通訊作者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t Cell Biol)》《自然—化學生物學(Nat Chem Biol)》《細胞研究(Cell Res)》《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等期刊發表研究論文652篇。其主要論著有《中華海洋本草》《無毛繡線菊中的二萜生物鹼》《毛果含笑的化學成分》《小葉臭黃皮的黃酮甙成分》《網脈橐吾的化學成分研究》《新疆具抗菌活性的植物資源》《繡線菊二萜生物鹼的研究》等。 [5] 
  • 學術交流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顯示,郝小江已組織舉辦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RSCMP2000等國際學術會議,14次受邀在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等中國國內外學術會議作邀請或大會報告。 [5]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04年10月
第三屆國際天然產物大會 [28] 
南京
2005年8月
首屆國際除蟲菊產業發展論壇 [27] 
昆明
2005年10月
中英植物保護生物學國際研討會 [26] 
昆明
2005年10月
第八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 [25] 
武漢
2007年8月
第五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 [23] 
昆明
2008年6月
第一屆植物次生代謝國際會議 [22] 
昆明
2010年10月
第八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研討會 [5] 

2012年11月
第九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 [5] 

2014年1月
第十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 [5] 

2018年7月
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天然有機化學學術會議 [16] 
昆明
2019年11月
第9屆中韓雙邊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議 [9] 
昆明
2020年10月
“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天然產物發現與合成”學術研討會 [8] 

2020年11月
雲南省植物學會第十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植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學術研討會 [6] 
昆明
2021年7月
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年 [3] 
昆明
2022年1月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工作總結交流及學術年會 [7] 

  • 發明專利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顯示,郝小江已獲得授權國際發明專利2件和中國發明專利44件。 [5] 
時間
專利名稱
專利號
1998年4月28日
繡線菊二萜生物鹼,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5] 
CN1178219
2002年8月28日
N—酰基色胺植保素衍生物的抗菌活性、誘導、分離與合成 [5] 
CN1365971
2003年1月8日
光學分割d1—反式—4—苯基—5—鄰氯苄基吡咯烷酮—2的方法 [5] 
CN1389459
2007年10月24日
一種抗植物白粉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5] 
CN100344232
2009年8月19日
化學激活劑,其製備方法和其應用 [5] 
CN100527957
2011年2月23日
3—丙酮基—3—羥基羥吲哚的製備方法 [5] 
CN101979379A
2011年6月22日
三寶木內酯A—D,其藥物組合物,製備方法和應用 [5] 
CN102101864A
2013年5月22日
三裂蟛蜞菊中的倍半萜內酯在製備抗煙草花葉病毒藥物中的應用 [5] 
CN102942551A
2014年5月14日
四降三萜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 [5] 
CN103788078A
2018年5月4日
一種可用作Wnt信號途徑激活劑的化合物及其製備與應用 [5] 
CN105343073B
2019年10月18日
巨大戟醇及其衍生物在增強溶酶體生成中的應用 [5] 
CN106619600B
2020年4月28日
治療或預防肥胖或其相關疾病的化合物及其應用 [5] 
CN111067900A
2021年4月2日
牛筋果三內酯A、治療抗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及製備方法和應用 [5] 
CN112592351A
  •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角色
1997年
防治幾種疾病新天然藥物的研究與開發 [21] 
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項目

2006年
虎皮楠生物鹼LongeracinphyllinC的合成及其生物合成研究 [2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4年1月—2017年12月
密脈木屬植物中新骨架生物鹼的發現及抗丙肝病毒活性研究 [5] 

主持人
2015年1月—2019年12月
影響溶酶體功能小分子的發現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5] 

主持人
2021年1月—2023年12月
植物系統獲得抗性化學激活劑靛紅酮的研究與開發 [5] 

主持人

苄基苯乙胺類生物鹼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03年
粉花繡線菊複合羣的化學與生物學研究 [5]  [12] 
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9年
虎皮楠中新穎結構生物鹼的研究 [5]  [12] 
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1年
滇產芸香科植物化學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3]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3年
植物化學防禦物質與新農藥先導化合物的研究 [5]  [12] 
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郝小江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截至2017年12月,郝小江已培養了100餘位研究生。 [17] 
姓名
學位類別
學科專業
林軍
博士研究生
植物學 [5] 
周華
楊獻文
趙慶
康文藝
左國營
王躍虎
邸迎彤
範黎明
胡益明
劉海洋
魯春華
汪俊松
楊小生
李玲
尹俊林
博士研究生
藥物化學 [5] 
王蕾
李石飛
付豔輝
唐貴華
李琳
碩士研究生
植物學 [5] 
洪鑫
田均勉
馮玲
高鎖
聶晶磊
楊小生
黃升殿
碩士研究生
藥物化學 [5] 
張榮
張海元
陳佳
楊廷全
劉湘東
(表格內容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摘錄時間:2022年10月6日)

郝小江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7年
第三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21] 
2017年
2019年
院院士 [1] 
2021年
中國科學院先進工作者 [4] 

郝小江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1年
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 [12] 
2001年
中國科學院新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12] 
2001年
2008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9] 
2020年
2020年
梵淨山植物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首席科學家 [21]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十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 [19]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 [20] 

《天然產物雜誌(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顧問編委 [5] 

郝小江人物評價

郝小江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郝小江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郝小江是中國植物化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雲南網評) [10] 
“郝小江的植物化學研究成果,在植物防禦與新生物功能發現、新藥(新農藥)發現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拓展了植物化學的研究範圍和應用領域,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為中國植物化學的進步發揮了承上啓下的作用,並作出了突出貢獻。”(《昆明日報》評) [11] 
“郝小江長期堅守雲貴地區科研一線為該學科發展發揮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在中國國內外同行中享有較高聲譽,為學科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跨學科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評) [4] 
“郝小江是雲南高層次科技人才,是中國的創新脊樑。”(人民微視頻評)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