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家村

(山東黃島區紅石崖街道下轄村)

鎖定
位於紅石崖辦事處駐地東南方向約1.3公里處,是一個沿海的秀麗村莊。村莊毗鄰港口,膠黃鐵路、黃張公路就在村北側經過,是前灣港重要的疏港通道,地理位置優越,具有很大發展空間。郝家村的村莊規模在紅石崖是名列前茅的。 [1]  截止2004年底,全村人口達到1490人,村莊面積約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6.7公頃,還有海灘養殖面積146.7公頃。村民歷來的生產都是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的。
中文名
郝家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黃島區
地理位置
山東
面    積
1.5 km²
電話區號
0532
郵政區碼
266000
氣候條件
北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490人(2004年)
車牌代碼
魯B
行政代碼
370211006

郝家村村莊歷史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戚繼光任都指揮僉事,管理山東沿海防倭事務,郝姓族人由平度被調派到靈山衞,分散各地駐防居住,有居郝家石橋村。其中一支郝姓和殷姓、曲姓一同來到大營後村(大殷村)定居,成為劉家溝墩守墩軍卒。清康熙年間三姓因集資修廟產生爭議,郝曲二姓陸續搬離大殷村,曲姓到小殷村(有一支後搬何家屯東莊(郝家屯東莊)立村居住),康熙末年郝氏兄弟三人由大殷村遷出,搬到大殷村西面定居,因一些歷史原因村名在清代和民國初官方記載為何家村,民國後期官方改為郝家村。乾隆中後期諸城逄哥劉氏一支後代兄弟二人遷來居住,嘉慶年間李姓從膠州遷入,殷姓由大殷村遷入,後來天旱吃水困難,郝姓與李、殷二姓產生矛盾,郝姓兄弟二人搬到村南一里處立何家屯(郝家屯)居住,現郝家村已無郝姓居住。
師家村:師姓原籍福建夏門,清康熙後期師姓兄弟三人遷到濟南歷城縣棗園村,兄弟兩人在濟南官府當差。康熙末年老二師重山和老三(名諱失考)一起陪同濟南的官員,到膠東沿海地區考察當地衞所。在靈山衞考察期間老二師重山看到現郝家村后土地肥沃風水極好,便決定留下居住,和濟南的官員商議後,入籍靈山衞管理郝家村南軍屯,村名師家屯。師姓略早於郝姓由大營後搬郝家村居住,由於師姓早期連續4代單傳,人口稀少早期附於郝家村,清道光年間始見於膠州志。民國時期稱師家莊,解放後稱師家村。七十年代村莊改造,村民陸續搬到郝家村居住,村莊隨之併入郝家村。
鄭家村:道光末鄭姓由解家村遷師家村東二三百米處立村,始稱鄭家莊。逄姓和管姓分別從逄家村和河洛埠村遷入,解放後稱鄭家村。七十年代村莊改造,村民陸續搬到郝家村居住,村應也被撤消併入郝家村。
下河村:咸豐年間楊姓由楊家山裏遷到郝家村東北溝居住,由村旁有小河流過取村名下河村。後穆姓由逄家村遷來居住。七十年代村莊改造,村民陸續遷入郝家村居住,村莊也被撤消併入郝家村。

郝家村文化教育

郝家村非常重視教育。1918年,由本村村民創辦了第一所私塾,至解放後,村裏辦起了小學,解決了本村和鄰村孩子的上學問題。2001年,村辦小學合併到附近的紅石崖中心小學。1983年,村裏建起了幼兒園,1999年,投資6萬元新建了一所設施先進的幼兒園,解決了全村幼兒的入托問題。

郝家村文明村莊

郝家村的村民禮貌好客,文明守法,積極創新,是現代新型農民的典型代表。在開發區“五.四”普法活動和“新區發展我受益,我為新區做貢獻”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下,村民的法律意識、文明意識等綜合素質又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郝家村於1998年2月被青島市人民政府評為“青島市計劃生育三為主模範村(居)”稱號。2002年2月被紅石崖人民政府評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連年被上級部門評為“文明村莊”和“綠化先進村莊”等稱號。
勤勞的郝家村民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沿海條件,普遍發展海上養殖業及從事海上捕撈生產,這裏盛產的蛤蜊以個大味美而著稱。部分村民搞起了一定規模的畜牧業養殖、淡水養殖、機械安裝以及建築工程等。2002年,郝家村委會被紅石崖政府授予“財源建設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