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郝劉祥

鎖定
郝劉祥,1965年出生,安徽省潛山縣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任,《科學文化評論》執行主編,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學文化中心主任。 [1] 
中文名
郝劉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省潛山縣
出生日期
1965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
職    務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任

郝劉祥人物經歷

1981年進入北京大學地理系學習,1985年獲學士學位,1988年獲碩士學位。
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職獲得數學史方向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赫爾曼·外爾關於空間問題的數理分析和哲學思考》。 [1-2] 
1988—2015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2010-2015年任該所科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起擔任《科學文化評論》執行主編;2015年8月調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工作,任哲學系主任。 [1] 
1999—2000年曾在柏林工業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所訪問研究;2005年和2009年獲中科院高級訪問學者項目支持兩度造訪劍橋大學 [1] 

郝劉祥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和科學文化。在科學哲學領域,主要致力於探討現代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特別是時空哲學和量子力學哲學中的基本問題。在科學思想史領域,對廣義相對論的歷史、規範理論的起源,以及科學革命的編史學做過深入研究。在科學文化領域,重點關注科學文化對現代世界的塑造力量,以及科學文化在中國的本土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 

郝劉祥教學方向

現為國科大本科生及研究生開設科學哲學、西方科學史等課程,擬開設課程有物理學哲學。指導研究生探討的主題涉及牛頓赫姆霍茲萊布尼茲圖靈等人的思想,工業革命的起源,宇宙學的歷史,量子力學的基礎,自然律與因果性之間的關係等。 [1] 

郝劉祥學術著作

主要論文
PBR定理與量子態的實在性(與夏樹合著),《自然辯證法通訊》待發表.
自然的數學化關於科學革命編史綱領的探討.科學文化評論,2014,第5期.
希臘化時代科學與技術之間的互動.科學文化評論,2014,第1期.
物理主義是最可能的形而上學嗎?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3,第3期.
科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討論的三個誤區.科學文化評論,2012,第6期.
等效原理與引力的規範理論.自然科學史研究,2011,第2期.
諸自由即諸權利——讀張佛泉《自由與權利:憲政的中國言説》.科學文化評論,2011,第1期.
關於中醫針灸“申遺”的思考.科學文化評論,2011,第2期.
科學文化的邏輯內涵、歷史演變與社會擴張.科學文化評論,2010,第5期.
現代科學中的還原論與整體論.科學文化評論,2008,第6期.
希臘哲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科學文化評論,2007,第4期.
外爾的哲學思想與其數學物理研究之間的關係.科學文化評論,2006,第5期.
外爾的統一場論及其影響.自然科學史研究,2004,第1期.
科學傳統與中國科學事業的現代化(與王揚宗合著).科學文化評論,2004,第1期.
外爾與黎曼幾何的拓展.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第4期.
中世紀希臘科學的傳播及其與宗教的關係.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第3期.
20世紀的英雄史詩--《基本粒子物理學史》.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第3期.
Leibniz’s Ideal of Characteristica Universalis, Das Neueste über China, hrsg. Wenchao Li/ Hans Poser, 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 2000.(萊布尼茲的通用符號理想,《萊布尼茲與中國》,李文潮、H.波塞爾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2年.)
主要譯文
量子引力中時間存在嗎?(克費爾).科學文化評論,2012,第1期.
多者異也——破缺的對稱性與科學的層級結構(安德森).科學文化評論,2010,第1期.
探測量子王國的邊界(阿恩特,蔡林格,霍恩伯).科學文化評論,2008,第2期.
清教與現代科學(本一大衞).科學文化評論,2007,第5期.
物理學的未來(大衞·格羅斯,與李斌合譯). 科學文化評論,2005,第5期.
二十一世紀科學:自主與責任(蘇珊·科岑斯,與袁江洋合譯).科學文化評論,2005,第5期.
默頓對科學社會學的貢獻(斯蒂芬·科爾). 科學文化評論,2005,第3期.
五個半烏托邦(温伯格).科學文化評論,2004,第5期.
不同政治意識形態背景下的科學精神(本-戴維,與陳朝勇合譯).科學文化評論,2004,第4期.
愛因斯坦的第三樂園(霍爾頓,與劉曉等合譯). 科學文化評論,2004,第4期.
《愛因斯坦全集》第6卷部分譯文.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
凱恩斯.牛頓其人. 科學文化評論,2004,第1期.
伽利略與柏拉圖(科瓦雷). 載《中國科學與科學革命》(劉鈍、王揚宗主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
著作及其他
《科學之旅》(路甬祥等著,重要參與者),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中世紀的物理科學思想》(愛德華·格蘭特,譯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美國科普工作考察紀行(與曹京華合寫).國際科技合作,2002,第1期.
製造幻像的埃舍爾(為配合在太廟舉行的埃舍爾畫展而作).北京青年報1999年4月3日第16版整版. [1] 
參考資料
  • 1.    郝劉祥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2016-03-23[引用日期2020-10-08]
  • 2.    郝劉祥  .中國科學院大學[引用日期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