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郊熊

鎖定
熊科(ursidae)是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種動物,現生種分佈於全北界和南美洲。這是一些體型笨重的動物。它們的裂齒變小,前臼齒退縮,臼齒加大,冠面紋飾複雜化,基枕部短寬,耳泡扁平,外耳道長。它們大概起源於歐洲漸新世的鼬熊(cephalogale)。晚第三紀的主要代表是祖熊(ursavus),這個屬在北美和中國也已發現,到上新世現代各屬就已出現了。熊類以晚始新世至上新世還有兩個旁支,一個是犬熊類(amphicyoninae)。這類動物主要發現於歐洲大陸,北美也有少量化石。
中文名
郊熊
拉丁學名
agriotherium
動物界
哺乳綱 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亞    目
犬形亞目
熊科
食    物
肉食

郊熊形體特徵

郊熊
郊熊(5張)
郊熊類中最大的一種是非洲郊熊。身長2.5~3米,肩高1.7米。成年雄性體重750千克,體型與北極熊一樣大。它們吻部顯得稍長,頭部像狗。四肢修長有力,顯示短距離衝刺相當迅速。食肉目動物是指真獸或有胎盤亞綱中以捕食熱血動物為主的,包括生活於水中和陸上的兩大類哺乳動物。到上一世紀後葉人們對食肉動物已相當瞭解。其形態特徵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組成了一對具切割作用的裂齒,犬齒粗大,頭骨上矢狀嵴高聳,顳窩及下頜冠狀突大,以容納強壯的顳肌,具骨質耳泡,下頜關節突位置低,四肢靈活,尺、撓骨分離,腕骨中舟狀骨、月骨和頭狀骨常癒合,4或5趾,末端具鋭爪。科以上的分類主要依據頭骨基部,特別是耳區附近的構造。

郊熊分佈範圍

郊熊 郊熊
熊科(ursidae)現生種分佈於全北界和南美洲。這是一些體型笨重的動物。它們的裂齒變小,前臼齒退縮,臼齒加大,冠面紋飾複雜化,基枕部短寬,耳泡扁平,外耳道長。這是一類個體相當大的動物,其牙齒形態與犬科者很接近,所以長期來被歸入了犬科。近來發現它們頭骨基部構造和四肢的構造與熊的更為接近,才又改歸熊科。另一類是半熊類(hemicyoninae),它們的地理分佈與犬熊相同。早、中、中新世以半熊(hemicgon)為代表,晚中新世以印度熊(indarctos)為代表,而上新世則以郊熊(agriotherium)為代表。這也是一類個體很大的動物,牙齒與熊類者相當接近了 [1] 

郊熊防禦

咬合力相當強大,超過了致命刃齒虎,洞獅,巨鬣狗等猛獸,是史前咬合力最強的物種之一。其巨大前肢上的利爪力量驚人,是它們搏鬥和捕食的利器。它們的存在成功的遏制了大型素食動物在非洲的泛濫。是少數能威脅到古長頸鹿西瓦獸這樣的大型動物食肉動物。當時的非洲除了郊熊還有劍齒虎,恐貓,獅子,鬣狗,豹等食肉動物,它們都難以成為郊熊的競爭對手。儘管郊熊也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但這些地方的郊熊就遠沒有非洲郊熊這麼偉岸了 [2] 

郊熊化石

它們的化石在歐洲西部、亞洲的印度次大陸和中國北部也屢有發現,甚至在北美大陸,也得以廣泛地分佈,直到早更新世還有存在的信號。
郊熊化石在我國發現不多,邱佔祥等(1991)報道了發現於臨夏盆地東鄉族自治縣結溝的郊熊材料,為4顆下頰齒p4—m3 [1] 

郊熊進化

在廣大的全北區的中、上新世地層中出現過的祖熊、印度熊、郊熊、鬣熊等,雖都曾被看作是與大熊貓有直接系統關係的種類,但都由於它們之間僅有極少共同特徵,或是由於化石過於貧乏而被否定 [3] 
參考資料
  • 1.    張行主編;甘肅省博物館編著,甘肅古生物化石與舊石器時代考古,甘肅文化出版社,2001.11,第34頁
  • 2.    刑立達編著,探索發現·古獸真相,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05,第83頁
  • 3.    吳汝康 吳新智,中國古人類遺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