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店黃姜

鎖定
邵店黃姜,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 
邵店黃姜原產於古蔡國卧龍崗南段兩坡上(今上蔡縣邵店鄉一帶),當地氣候温濕適宜,地勢一崗(卧龍崗)擔兩坡,排水性強,土層深厚,土質鬆軟,呈黃棕,沙壤性,通氣性強,中性偏鹼,適合生薑種植和儲藏。邵店黃姜味道純正,色澤金黃,無絲耐煮,辛辣,味長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粗纖維、鉀、鎂和糖等營養物質。 [1] 
2011年12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邵店黃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邵店黃姜
產地名稱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
品質特點
味道純正,色澤金黃,無絲耐煮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1690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1年12月15日

邵店黃姜產品特點

  • 感官特徵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新鮮根莖呈扁平不規則塊狀,形態奇特,並有枝狀分支。塊小,有絲,色澤金黃。適宜調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製品。 [3] 
  • 品質指標
據測定,邵店黃姜含蛋白質1.5-2.0克/100克、鉀2000-2500毫克/千克、鎂360-420毫克/千克、粗纖維0.8-1.2%、總糖1.6-2.2%。 [3] 
  • 藥用價值
邵店黃姜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良好的藥用保健效果,其性温散寒邪,有驅寒,暖胃,健脾,生髮,消暑治瀉,制中夏毒之功效,薑汁水洗澡可潤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壽。 [1] 
  • 產品分級
邵店鄉黃姜一般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等三個等級。一級是指單塊姜重250克以上,姜塊色澤金黃,無損傷。三級是指單塊姜重不足150克,姜塊色澤不好,有損傷。介於兩者之間的為二級。 [3]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產地環境

邵店黃姜土壤地貌

邵店鄉地勢一崗(卧龍崗)擔兩坡,崗嶺面積33平方公里,兩坡24平方公里。土壤類型包括紅土壤、黑土壤、黃土壤和白散土。有機質含量1.38%、全氮0.91%、速效磷13.752ppm、速效鉀118.5ppm,適宜黃姜生長。 [3] 

邵店黃姜水文情況

邵店鄉屬洪河流域,全鄉主要溝渠有南北走向的向陽溝,東西走向的前進溝、躍進溝、勝利溝,長年農田給水量255萬立方米,地下水位深度15米,全鄉可開發水總量290萬立方米,灌溉水源充足。 [3] 

邵店黃姜氣候情況

邵店鄉為北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區,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春季多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年平均日照數2600/小時,全年無霜期達到225天,10℃上積温223天,年均降水量570.5毫米,適宜種植黃姜。 [3] 

邵店黃姜歷史淵源

邵店黃姜,原名為“疆”,喻為“疆御百邪”之説,主為御邪、入藥之功效,後名為“姜”源於姜太公。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
商周時期,武王伐紂姜太公輔助武王姬發率部轉戰黃淮之間,軍隊駐紮在岡山(今河南上蔡境內卧龍崗)上休整,當地百姓用岡山仙草熬湯獻於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湯後,瘟病痊癒,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軍中凡煮肉湯食,皆放入仙草以驅瘟疫。謂此仙草為“疆”,意為用途廣,功能多,疆御百邪。後人為紀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為“姜”,煮肉、熬湯要放姜也流傳沿用至今邵店黃姜。
據《上蔡縣·實業態· 農業》載:邵店一帶之姜,為蔡邑馳名之產品,常南至漢口,北至平津。古為“天姜”,曾為歷代皇家供品。
《上蔡縣誌· 建制志》載:清康熙年間建城堡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業鼎盛,為羣眾交易土產黃姜、購置日雜之集散地。邵店集以特產黃姜為主要交易點,姜販遍佈各地。
邵店黃姜初加工在民國年間就已起步,20世紀80年代,薑片廠產品遠銷20多個省、市,加工後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着改革開放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斷深入,邵店鄉大力發展生薑生產,在種植上積極引進外地優良品種,推廣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進生產技術,既提高了產量和產品質量,又降低了生產成本。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建起了規模較大的生薑加工廠,產品有脱水薑片、薑絲、姜粉等。 [4]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生產情況

2011年,邵店鄉適宜種植黃姜面積5343公頃,年總產量900萬噸。 [3] 
2014年,邵店鄉黃姜種植總面積一直穩定在1萬畝左右,畝產量一般在3000斤至5000斤之間。 [5] 

邵店黃姜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邵店黃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2019年5月,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發佈《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邵店黃姜進入河南知名區域品牌行列。 [6] 
2020年5月20日,入選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7] 

邵店黃姜地理標誌

邵店黃姜地域保護範圍

邵店黃姜的地域保護範圍在邵店鄉境內海拔98.5米的一崗(卧龍崗)擔兩坡上,南與汝南縣搭界,東與上蔡縣楊屯鄉接壤,西、北與西平縣為鄰。包括邵店全鄉,涉及籽粒村、棚樓村、卜莊村、小樓村、西崗村、邵店村、集北村、廟王村、高李村、劉嶽村、前楊村、後楊村、十里鋪村、丁樓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趙村、劉莊村、上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個行政村,保護範圍地理座標為:北緯33°14′-33°22′,東經114°23′-114°33′。 [3] 

邵店黃姜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要求:選擇海拔98.5米以下平原,這裏氣候土壤適宜,土質鬆軟、通氣,土層深厚,排水性強,土壤呈黃棕沙壤性,pH值7.3,有機質1.38%,全氮0.1046%,速效磷14.813ppm,速效鉀129.617ppm。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擇適宜邵店鄉發展種植的密輪大肉姜。植株形態直立,分枝性強,一般每株可具10多個叢狀分枝,植株開展度小。富含姜油酮姜酚等活性生理物質。
(3)生產過程管理:邵店黃姜生產過程重點包括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品收穫等步驟。具體如下:
①整地施肥:
邵店黃姜 邵店黃姜
宜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中等肥沃的黏質壤土種植。忌連作,前茬以紅薯茬、棉花茬地為佳。播前將土壤深翻一遍,結合整地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000千克以上作基肥,耕翻入土,耙施平整,作寬約0.7米的高畦,四周開好排水溝。
②播種時期:春播時間在4月上旬播種。
③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出苗後,地面經常保持濕潤,要勤澆小澆,保證幼苗生長,澆後中耕,除草,以利發揮。生薑從出苗到發棵期需30-40天,此期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以促進壯苗。
發棵期和姜塊生長盛期:土壤在7-8月高温多雨季節,應及時排水,嚴禁積水成災。秋分之後,天氣乾旱,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使其塊莖膨大。
病蟲害防治:黃姜的主要病蟲害有腐爛病、斑點病、炭疽病、姜螟、小地老虎等。黃姜的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抓好田間管理的基礎上,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配合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達到安全生產優質黃姜的目的。首先,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在種植時應合理佈局,實行三年以上輪作,加強除草,清潔田園,不施用未充分腐爛的帶病原菌的有機肥料,加強株行向通風透氣,連陰雨天應注意清溝排漬,防止田間漬水。其次,根據不同的病害採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如炭疽病,發病初期可用1:1:120波爾多液或5%多菌靈噴殺,每7-10天一次,連續2次-3次;斑點病,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1000倍液噴灑;姜螟,葉面噴施敵殺死防治。在防治過程中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高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變)的農藥及其他混配農藥。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要求:
①收穫時間及方法:霜降前收穫。人工挖取。
②收穫的處理要求:挖取時儘量避免傷及姜塊,挖出後把莖杆根部切掉。
③留種:嚴格選種,剔除病姜,然後裝入窖內保存。
(5)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的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3] 
  • 質量安全規定
邵店黃姜產地必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條件和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 [3] 

邵店黃姜專用標誌使用

邵店黃姜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黃姜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邵店黃姜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邵店黃姜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邵店黃姜”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3] 

邵店黃姜歷史文化

春秋時期,孔子帶高徒周遊列國,“於陳蔡”。陳,即今淮陽;蔡,即今上蔡。孔子一行人途徑卧龍岡北鴻隙湖畔陳蔡之間陳蔡鋪(今華陂鎮南)一岡陵,遇到大雨,孔子淋雨後感傷寒帶弟子沿卧龍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邊。蔡國弟子漆雕開見孔子病患不輕,就從卧龍崗下取當地黃姜熬湯,每日獻於孔子,不幾日,孔子痊癒,周身輕鬆,神清目明。從此孔子與蔡國黃姜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對姜情有獨鍾,在那個戰亂年代終壽73歲,與重食生薑密切相關。
論語》載,“子曰:不轍姜食。”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註》對孔子食姜嗜好闡釋:“姜,通神明,去穢惡,故不轍。”漆雕開為孔子熬湯所用生薑就是卧龍崗下邵店一帶所產黃姜。 [4] 
《上蔡古詩詞選集》中曾這樣描述邵店黃姜:“百里卧龍崗,千頃姜山藏,蜿蜒迂迴至,富庶邵店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