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邵家莊村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腰山鎮轄村)

鎖定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腰山鎮邵家莊村,位於順平縣與滿城縣交界處,全村不足千餘人口,以何、年、韓、李、謝、王、楊等姓氏為主。以村莊命名含“邵家”而全村無一人姓“邵”而令人稱奇。
中文名
邵家莊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腰山鎮
地理位置
位於順平縣與滿城縣交界處

邵家莊村發展歷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春風為農村帶來更多新的氣息,也讓一向落後的農村迎來發展的全新機遇。在時任村黨支部書記何慶山帶領下,遵循“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則,村裏修建起第一條也是唯一一條柏油路,成為連通邵家莊村與所屬順平縣城、鄰縣滿城縣城,甚至通往外地更廣闊空間的一條溝通之路、發展之路,由此也邁出了“走出去”發展的第一步。
藉助交通便利的優勢條件,村民積極開拓新的創收、增收模式。農作物方面,積極引進全新經濟作物——草莓。從最初的種植技術摸索、經驗總結,到最終形成“種植-採收-初級篩選-銷售”的一體化種植經營模式,二十年來,草莓經濟已經成為促進提升村民經濟收入的一項重要支撐。
伴隨交通問題的解決,部分村民逐漸嘗試起了以煤炭運輸為主的運輸業,以“質樸、誠信”為做事準則,積累發展,步步前行,也讓大中型卡車、貨車隨即成為增收的又一“重器”。近年來,隨着政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一步落實推進,針對煤炭使用的相關政策法規出台,也讓“村民運輸業”迎來了轉型期。
進入新世紀,隨着多元化發展思路成為主流,邵家莊村民廣開發展之路,並逐漸形成以糧食、特色瓜果、蔬菜、綠化植物栽培等為主的農作物與經濟作物互補並存的農業結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勞務輸出方面,也從以往重體力勞動輸出,向知識型人才輸出轉換。

邵家莊村標誌建築

在邵家莊村接近村中央地帶,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做為歷史遺留產物,暫為村內一大標誌性特色建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