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邴正

鎖定
邴正,男,漢族,1957年10月出生,吉林長春人,1975年7月參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科聯)院長兼黨組書記 [2] 吉林日報社社長兼黨組書記、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等職。 [2] 
現任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振興發展研究院院長。 [1] 
中文名
邴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性    別

邴正教育經歷

1982年1月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專業
吉林大學:邴正 吉林大學:邴正
1985年1月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專業
1990年6月博士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在職攻讀)。 [3] 

邴正工作履歷

1975年12月至1978年3月任吉林省鑿巖工程公司第一施工隊工人、宣傳幹事、專職團支部書記。
1985年1月至1993年4月在吉林大學哲學系任教。
1993年4月至1995年5月任吉林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1995年5月至1996年1月任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
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任吉林大學前衞校區管委會主任。
2001年2月至2011年5月任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長,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書記。
2011年5月至2015年9月任吉林日報社社長、黨組書記。
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任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3] 
邴正還先後擔任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吉林省社會學會會長。中共吉林省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政協第九、十屆常務委員、第十一屆委員。 [3] 
期間:1991年1月晉升副教授,1994年9月晉升教授,1997年1月選聘為博士生導師。 [3] 

邴正社會任職

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 [5] 

邴正人物成就

邴正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優秀教師”、吉林省“十佳理論工作者”及“感動吉林十大人物”,被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吉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別委託項目東北古代方國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研究等重要科研項目等。 [3-4] 
主要研究領域是哲學、社會學、文化與社會發展等方面。 先後出版學術著作11部,與人合著、參編、主編著述3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有9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在學術界產生較大學術影響。主要代表性著作有《當代文化與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追尋自由》(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邴正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邴正演講錄》(長春人民出版社,2012)、《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中外社會穩定的理論與實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東北邊疆歷史與文化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發展與文化――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當代社會轉型分析》(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巨人的時代》(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科學發展觀概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科學與宗教》(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等。合著《思考世界的十個頭腦》(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主編的著作有《為學與為道:中國學人的學術之路(上下冊)》(人民出版社,2006),《 國學新論 》(人民出版社,2015)、《中國學術三十年:1978-2008》(人民出版社,2009)等。
對現實問題的哲學思考是邴正教授學術思想的出發點和理論基礎。其對哲學問題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對人學問題的研究上。倡導人的自我意識覺醒,人類對自身的反省和批判,進而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自我節制發展的意識;他還把中國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聯繫起來,提出中國的現代化與中國人素質的現代化、中國人觀點的現代化,以及當代中國人的現代化的密切關聯的觀點。
對20世紀文化精神的探討是邴正教授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其對文化研究的突出貢獻是對當代文化發展趨勢的探討。早在1994年,立足跨世紀的轉折點上,從信息文化的角度提出當代文化發展的十大趨勢;在1997年,立足於中國社會的多重轉型,從社會轉型的角度,又提出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六大趨勢。指出實踐精神就是當代中國社會的時代精神,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倡導的時代精神。認為全球化會造成文化更新強於文化傳承,進而引起傳統文化的危機與失落,外來文化衝擊本土文化;全球化進一步加劇了個體與羣體、不同文化形態之間、民族傳統和時代精神之間的衝突與對抗;進而提出文化矛盾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首要矛盾,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衝突與民族精神重建等開拓性的觀點。
對社會發展問題的認識也貫穿着其對文化矛盾問題的認識。他提出文化觀念變革是社會發展的前導,文化觀念的變化也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他還把這一核心思想運用到對東北社會發展問題的認識中,提出振興東北先振興東北人的精神的觀點。其對社會發展研究中的主要貢獻是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做了科學的預測。伴隨着21世紀的到來,結合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他對當代社會發展趨勢做了預測,深化了他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社會發展趨勢思想。對東北社會發展問題的探索是其對社會發展研究的又一個特色。
總之,邴正教授對中國社會富有創造性的哲學反思、文化探究和發展展望體現了他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的學術風格和特點,顯示了他對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的獨到見解,並在社會發展領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