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那木斯蒙古族鄉

鎖定
那木斯蒙古族鄉地處吉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科左後旗交界處。東與雙遼市縣城鄭家屯鎮相望,南部和西部與科左後旗布墩蘇木接壤,北部與科左後旗歐里木鄉相連。鄉政府設在後舍力屯,距縣城8公里。長通公路從鄉政府所在地通過。
中文名
那木斯蒙古族鄉
行政區類別
鄉鎮
面    積
98.4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行政村、11個自然屯、1個飼養場
電話區號
0434
人口數量
3114人
火車站
雙遼站
車牌代碼
吉C

那木斯蒙古族鄉歷史沿革

清初,那木斯鄉為博多勤葛台親王領地。境內荒無人煙。清道光元年(1821年)以後,先後形成了硬井子、後舍力、烏蘭克、那木斯、前那木斯、敖倫胡達嘎、昔艾裏等村落。解放前,那木斯村(轄後舍力、那木斯、前那木斯、敖倫胡達嘎4個屯)隸屬於科爾沁左翼後旗金寶屯努圖克區。
1947年5月解放,那木斯區域歸科左後旗布墩區所轄。
1949年劃歸雙遼市第二區。
1956年1月撤區劃鄉,成立那木斯蒙古族鄉。
1958年9月撤鄉建立人民公社,那木斯屬鄭家屯人民公社,稱那木斯蒙古族管理區。
1961年3月,由鄭家屯人民公社劃出,歸建設人民公社管轄。
1963年3月,成立那木斯蒙古族人民公社,轄那木斯、井崗、烏蘭克3個生產大隊。
1983年11月,改人民公社為張有,那木斯蒙古族鄉轄3個行政村、11個自然屯、1個飼養場。

那木斯蒙古族鄉土地及制度

全鄉東西寬9公里,南北長17.5公里,幅員面積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83公頃(旱田1158公頃,水田225公頃),草原面積3500公頃。
1995年末統計,全鄉總人口為3114人,其中蒙古族172人,佔全鄉總人口的55.3%。
1952年,那木斯大林鄉成立互助組,1954年擴建為共有組,1956年成立初級社,同年,按行政村區域成立高級社。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
1979年,實行生產責任制,分組作業,以組核算。
1980年,5個生產隊繼續實行分組作業,以組核算,另外7個生產隊由於收入下降,恢復以隊作業核算。
1981年,5個生產隊實行包乾到户,7個生產隊實行包乾到組。
1982年,全部實行家庭關產承包責任制。改革以後,全鄉鄉一逐漸遞增,1995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630噸,人均收入由當初的幾百元上升為2085元。
林地面積為2143公頃,其中那木村515公頃、井崗村583公頃、烏蘭克村937公頃、飼養場10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1.7%,活立木蓄積量達55231立方米。

那木斯蒙古族鄉經濟

全鄉多種經營生產發展較快。到1995年,全鄉建果園9個,形成規模的重點户28個,果樹發展到22009株。其中蘋果梨5580株,蘋果4355株,葡萄3000株,李子7400株,沙果949株,杏325株,山楂400株。井崗村各屯已形成“果樹一品屯”,户均栽植果樹97株,規模户11户。全屯年產水果2萬多公斤,收入3萬元,户均500多元。1995年,全鄉牛飼養量2341頭,户均4頭,出欄500頭;羊存欄4955只;生豬發展到2923頭,出欄1544頭;家禽16萬隻。

那木斯蒙古族鄉教育

全鄉有小學3所,其中1所為蒙古族小學,有中學1所,為蒙古族學校。中小學在校生504人。全鄉中小學教、職工87人,其中蒙古族39人,滿族1人,少數民族教師佔教師總數的46%。教師中獲中級職稱的11人。在1995年省教委組織“三語”(蒙、漢、英)競賽活動中,蒙古族中學生楊泉兒全省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