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邊界意識

鎖定
賀來 [1]  先生認為,“邊界意識”是一種新的哲學智慧和哲學意識,“用中國古代哲學的表達,這是一種‘和而不同’的理論意識”。“‘和而不同’作為一種與‘同而不和’有着重大區別的存在結構和價值秩序,其關節點就是對“邊界意識”的理論自覺。”
中文名
邊界意識
意    思
一種新的哲學智慧和哲學意識,“用中國古代哲學的表達,這是一種‘和而不同’的理論意識”
所屬學科
哲學

目錄

邊界意識基本內涵

首先,以分化為基礎的差別意識。“它自覺地承認人的生活世界的各個領域的相對‘分離性’和‘斷裂性’並因此所具有的相對‘自主性’和‘自律性’,對此可以概括為‘邊界意識’的‘領域分化’原則”。也就是説,在邊界意識的視域中,人的生活世界不是一個理性整體,“而是一個由相互獨立、又相互交錯的各個面向和各個領域編織而成的一幅‘拼貼畫’,生活世界的各個面向和各個領域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科學、道德和藝術領域,邏輯領域與價值領域,做人與做事等等,都各有其屬於自己的不同的原則,不同的標準,不同的生成、實現途徑,因而具有相對的‘自律性’和‘自主性’”。
其次,“有限意識”或“相對意識”。“‘邊界意識’自覺地承認每一個領域所具有的內在的‘有限性’和‘相對性’,並強調恰恰因為這種有限性和相對性,每一個領域才獲得了其自身的規定性。”
第三,“‘邊界意識’自覺地意識到:人的生活世界的每一個領域的產生、運動和演進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特殊的‘本已的’目的、功能和需要,這些目的、功能和需要是每一個領域所特有的,對此規定我們可以概括為領域的‘自成目的性’。”
第四,“遊戲規則”的非僭越性。“每個領域的‘遊戲規則’不得越過各自領域的‘邊界’,去幹涉其他領域的活動,去規範其他領域的存在、運動和生成,去充當其他領域的‘權威’,如果企圖越過邊界,把本來只適用自身領域的規則用於其他領域,充當其他領域的‘話語霸權’,必然帶來人的生活世界秩序的錯位和混亂,從而導致諸多難以解決的悖論,因此,‘邊界意識’自覺禁止每個領域規則對其他領域的僭越。”
以上四重規定構成了完整的“邊界意識”的內涵,這樣的理論意識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關鍵意識。

邊界意識漫議

只有在一個崇尚理性、尊重邊界和規則的社會中,人們才能真正獲得追求幸福和夢想的權利。
如今,談權力的邊界意識成了一種時髦。事實上,在某些權力和社會領域,我們看到的卻是,邊界意識越來越模糊。
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邊界意識,個人需要邊界意識,政府和社會同樣要有邊界意識。現代人作為獨立個體,自我意識就是要明晰自我與外界的邊界。明確自己知識、經驗、能力的邊界,是現代人獨立意識的開端。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整體意識、集體權威,並不鼓勵個體意識,使得很多國人缺乏明確的自我意識,或誤解了自我意識的含義。傳統社會的帝王文化、聖人文化,否定的就是人的邊界意識,認為有些人可以超越所有人,成為全知全能者。正因為模糊了邊界意識和民眾的個體意識,專制與極權文化才有橫行基礎。“文革”同樣是因為打破了權力、法律、文化、個人等各種邊界,才會導致這場浩劫。無政府意識和極權思想,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有着共同特徵,都以抹殺人和社會的邊界意識為基礎。
因為沒有邊界意識,才會誕生全知全能的“先知”,讓所有人膜拜;因為沒有邊界意識,生活中才會充滿鬥爭與衝撞,或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因為沒有邊界意識,權力才會肆無忌憚,法律才會退至一隅;因為沒有邊界意識,民眾才會喪失自我和權利意識,對自己產生無力感,缺乏自信與自愛,去相信無所不能的“神人”和權貴。在一個邊界意識模糊的國度,出現任何畸形的權力和社會現象,都不足為怪。
邊界意識,是人成為現代人、社會成為現代社會的首要意識。邊界意識認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自覺地意識到人的生活、知識與經驗都有不同的領域,這些領域都有相對自主性和獨立性。私人生活與公共事務,科學、宗教、道德和文化領域,不同學科之間,都有不同的規則和標準,不同的呈現與完成途徑,因而都有相對獨立性和自主性。對個體生活而言,更不可能存在一種可統領所有人的普遍而單一的神秘規律。
邊界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説,也是一種規則意識。因為有了邊界意識,人才會具有尊重各領域規則的自律性,清晰認知不同的個人、學科、社會領域所具有的有限與相對性,不存在通吃一切的“超級信仰”和神秘力量。同樣,每個個體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目的,不能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判斷所有人。
邊界意識普及到人類生活,就是要意識到政府、社會、市場三種制度安排的邊界。不同制度有不同的適用範圍,一旦越界就會損害整體社會活動的規則和效率。尤其掌握了公權力的政府和官員,如果越界與社會與市場爭權、爭利,就會導致政府公共職能與法律制度的弱化,形成行政壟斷,使社會和市場缺乏自主與自治性,最終使公權力失去有效約束。邊界意識的缺乏,還會使官員模糊公權與私事、公權與私權的邊界,催生一種公權私有觀,權力尋租會成為社會常態。最終,普通公民也會意識不到權利邊界,不敢表達與要求自己的權利,意識不到對社會的責任。
邊界意識不僅應當成為個體自我意識的基礎,更應當成為政治與社會運行的重要原則,它意味着要培育常識和健全理性。只有在一個崇尚理性、尊重邊界和規則的社會中,人們才能真正獲得追求幸福和夢想的權利。人們越是對每個生命、每種社會行為的邊界有清醒的認識,就越會意識到自由、獨立、寬容、關愛、憐憫、互助等這些積極價值的重要。 [2] 
參考資料
  • 1.    賀來.邊界意識和人的解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2.    漫議邊界意識  .民生週刊[引用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