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遺名

鎖定
遺名,漢語詞彙,拼音是yí mínɡ,意思是謂遺棄名位;謂留傳名聲;垂留後世之名聲。
中文名
遺名
拼    音
yí mínɡ
解    釋
遺棄名位,留傳名聲,留後世名聲
詞    性
動詞

目錄

遺名解釋

1、謂遺棄名位。
2、謂留傳名聲
3、垂留後世之名聲。

遺名出處

三國 魏 曹植 《七啓》:“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勳。”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八·滿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 莊周 遺名,名垂千載。”
唐 李端《秋日憶暕上人》:一從持缽別,更未到人間。好靜居貧寺,遺名棄近山。
明 何景明 《贈君採效何遜作》詩之三:“違俗勢靡合,遺名跡自超。”
《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上以報國家,下不負先人,書功竹帛,遺名千載。”
唐 柳宗元《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見寄》: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壁空殘月曙,門掩候蟲秋。
唐 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銷夏灣》:我真魚鳥家,盡室營扁舟。遺名復避世,消夏還消憂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回目:“談官況令尹棄官,亂著書遺名被罵。”
《文選·班固》:“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人生能保其身,死有遺名,民之表也。”
晉 陸機 《日重光行》:“日重光,身歿之後無遺名。” [1] 
封孟紳《賦得行不由徑(一作蕭昕詩)》:紫陌悠悠去,芳塵步步清。澹台千載後,公正有遺名
元 倪瓚 《至正十三年三月四日同章鍊師過張先生》詩:“自許才名今獨步,身後遺名將誰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