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

鎖定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原國家航天工業部)所屬的工科類中等專業學校,是貴州省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是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確定的“全國數控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基地”,“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是省級示範專業”。 [1]  學校座落於遵義市寧波路上,佔地面積120餘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學校現有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模具設計、機電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旅遊服務等10多個骨幹專業,且設備先進齊全。 [1] 
中文名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
外文名
Zunyi AerospaceIndustry School
創辦時間
1982年
主要獎項
國家級重點中專
所屬地區
中國貴州遵義
類    型
工科類中等專業學校
現任校長
馮 堯
佔地面積
120餘畝
數控設備
50餘台(套)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學校簡介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
數控機加專業有大型數控設備50餘台(套),普加設備有120餘台(套)。機電電子類專業有60個崗位的電子產品裝調生產線,焊接實訓場可同時滿足200個學生獨立實訓,有等離子電視及液晶平板電視維修實訓場,冰箱維修實訓場,機電專業配有機電產品裝配實訓場,學校自建實習車 [1]  間、實習工廠、實驗室近30個,各種儀器設備價值2000餘萬元。在校生達4000餘人,教職工近200人,其中“雙師”型教師佔教師總數的62﹪。學校秉承“以技能武裝人,發展人”、“做而後知不足”的核心理念和“寬基礎、精技能、有特長”的培養目標。 建校30年來為航天系統和全國各行各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優良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 [1] 
學校不僅重視畢業生的就業率,而且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多年來,學校為佔領中職學生就業的高端市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現已有上百家用工規範、工資福利好的國內國際品牌企業和跨國公司及部分世界500強企業與學校保持着穩定、持久、深入的人才戰略合作關係,為學生構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就業平台。2009年12月22日教育部督導團與省教育廳領導來我校調研考察後,專家組來函對我校作了“我們認為遵義航天工業學校是貴州省中職辦學實力最強,成績最顯著的學校;是中央企業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的典範,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為社會培養了很多人才。另外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具有創新意義和探索意義”的高度評價! [1] 
學校校址
遵義市寧波路176號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
學校位於遵義市匯川區寧波路中段,佔地面積70769平方米,建築面積43176平方米,其中實訓場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學生公寓可同時容納約4000人住宿,二個大型食堂可容納2000餘學生同時就餐;有教室近90間,有400米跑道標準運動場;有60個崗位的電子產品裝調生產線,高端電子產品檢測調試設備45台,錫焊實訓場可同時滿足200個學生獨立實訓,有電視機拆裝維修實訓場,冰箱拆裝維修實訓場,機電產品裝配實訓場,有實習工廠、實習車間、實訓場地及實驗室30餘個,各種儀器設備價值約1500萬元。建設有大型數控設備50餘台(套)實訓場、普通加工設備120餘台(套)普加實訓場、350個崗位的鉗工實訓場、機械拆裝實訓場、焊接實訓場、計算機及CAD實訓室、數控加工編程模擬實訓室、酒店管理中式餐飲擺台實訓場、中式鋪牀實訓場、樂器演奏實訓室等。“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是省級示範專業。 [2]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學校歷史

1982年經原第七機械工業部批准建校,其前身為遵義機電工業學校,建於遵義縣八里鄉的一個小荒坡,俗稱“貓兒坪”(是基地“下馬”單位3214廠廠址)。附建基地南片區子弟學校。 [3] 
1983年起正式招生。10年間,只開設了“機械製造”和“無線電技術”兩個專業,每個專業只招1~2個班(其中1991年和1992年均只招了一個班)。學制4年,生源主要來自基地和遵義地區優秀初中畢業生,為061基地培養技術人員和工藝員,學生畢業直接分配到基地各廠工作。 [3] 
1987年更名為貴州航天工業學校。1992年,隨着三線企業佈局的調整,搬遷到遵義市匯川區寧波路。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生存與發展

(1992~2006)
學校本不在調遷範疇,但還是整體搬遷到現址。“不摘牌子、自生自滅”使許多教師感到前途灰暗,或調離學校另謀高就,或奔赴沿海重新創業。學校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但學校領導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扛起學校的大旗,開拓創新,利用基地企業搬遷之機,從搬遷廠引進部分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由基地代學校招聘優秀的工科大學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大力進行教學研討和改革,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興建適用專業,拓寬辦學渠道,積澱“搬遷精神”,為生存、發展而不懈奮鬥。 [1] 
1993年起,隨國家教改要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校學制由原來的“四年制”改為“三年制”。 1993年,基地與遵義市政府(遵義行署)聯合辦學,學校更名為遵義航天工業學校,生源渠道得以拓展。順應社會需求,學校廣泛開展調研,開設“機電一體化”專業和“建築施工與預算”專業,招收應屆班級和成人中專班。 1994年以後,進一步拓展外向空間,開辦了“市場營銷”和“汽車駕駛與維修”專業。開始在四川、河南、湖南、廣東等地招生,並在湖南南邵陽成功開辦分校(分校規模最大時,分校在校生達1500人)。 [1] 
至此,學校生源遍及貴州全省各地州市,並有四川、湖南、河南、廣東、重慶等外省(市)生源。1999年學校通過辦學水平和辦學條件評估,被教育部評為貴州省首批“國家級重點中專”(當時貴州省只有9所)。 進入新世紀,“高校擴招”的社會慣性需求,促成了“壓縮中專,發展中學”的格局,學校進入發展的波浪低谷。 與此同時“中國製造”又藴育着職業教育的無限生機,學校在權衡利弊,保證中學規模的前提下,開始醖釀如何拓寬思路,謀求外向發展空間。2004年實現實習工廠培訓模式的轉變,爭取國債資金,大力發展數控技術應用專業。 2005年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國家級重點中專”複評,隨後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數控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同時也成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061基地數控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幾年來為地方和基地培養了大批的數控技術人才。 [1]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變革與圖強

(2006至今)
2006年,在《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35號)強有力的推動下,我校迎來了新機遇、新希望。 2006年,根據國家關於中央企業剝離社會職能的有關文件精神,中小學歸屬地方,航天中專開啓了新的航程。 尤其是2008年以來,學校轉移工作重心,全力開展學校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技術技能培養模式的探討與實踐。校企合作也邁出堅實的步伐,本着“為製造業培養優秀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按照用工企業的需求,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企業量身打造差異化“訂單和專門化”班級。兩年來先後與貴州海爾、貴陽海信、振華深圳微電子、佳能(中山)、珠海松下、珠海藤倉、蘇州微齒(意大利)等品牌企業、跨國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1]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學校規模

學校有在校生3000餘名,分南北兩個教學校區。北校區主要培養“電子技術應用”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學生,南校區主要培養數控機加類專業和旅遊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學生就業率97%以上。 [3] 
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75人,佔教師總數的77%;高級職稱22人,佔教師總數的23%;“雙師型”教師55人,佔教師總數的57%;有研究生學歷9人,碩士1人,佔教師總數的11%。其中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8人。多人被授予“航天科工集團技術能手”和“061基地技術能手”稱號。 [1] 
學校秉承航天精神走過了28個春秋,在“以技能武裝人,發展人”核心理念引領下,為遵義地區和社會各界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為061基地、本地區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 
2010年5月,學校已被貴州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貴州省首批30家“國家示範中職學校”的創建單位之一,全校教職工正以飽滿的熱情,頑強拼搏的精神,為“國家示範中職學校”創建工程努力奮鬥。經過28年的洗禮,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3] 

遵義航天工業學校學校領導

馮 堯:黨委書記、校長。男,漢族,貴州正安縣人,1968年10月生,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高級教師。歷任航天學校團委書記、中專學生科副科長、科長、招生就業辦主任;航天學校後勤副校長;2002年4月任航天學校校長;2008年8月任遵義航天工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 [4] 
成慶華:黨委委員、副校長。男,漢族, 1963年11月生,貴州桐梓縣人,1987年8月參加工作,198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政工師。歷任航天學校團委書記、宣傳科副科長、中專部黨支部書記等職;2004年任中專部招生就業處主任;2008年月任遵義航天工業學校副校長。 [4] 
李中:黨委委員、副校長。男,漢族,四川瀘州人, 1962年6月生。1986年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歷任四川專用汽車製造廠技術員、061基地812汽車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長、所長、貴州航天華晨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貴州航天圓通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貴州紅光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貴州航天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2年5月任遵義航天工業學校副校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