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遵永大捷

鎖定
明末崇禎三年(1630年)五月,明軍收復之前在“己巳之變”(1629年)被後金軍所佔據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的作戰,史稱“遵永大捷”。
名    稱
遵永大捷
發生時間
1630年5月
地    點
遵永
參戰方
後金軍、明軍
結    果
明軍收復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

遵永大捷戰爭背景

明末崇禎三年(1630年)五月,明軍收復之前在“己巳之變”(1629年)被後金軍所佔據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的作戰,史稱“遵永大捷”。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十萬清兵繞道蒙古,進犯北京。史稱“己巳之變”。崇禎三年二月,皇太極後金主力撤回瀋陽,留阿巴泰駐守明境內灤州(今河北省灤州市)、永平(今河北省盧龍縣)、遷安、遵化四城為戰略據點,虎眈北京。

遵永大捷戰爭過程

崇禎三年(1630年)五月,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孫承宗督理軍務,重新集結力量,值後金大貝勒阿敏、貝勒碩托領兵5000餘入關與駐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的阿巴泰換防之機,由山西總兵馬世龍、錦州總兵祖大壽、山東總兵楊紹基等統兵圍攻灤州。
阿敏永平得知灤州被圍,派大將巴都禮領兵數百赴援,並縮短戰線,將遷安後金守兵撤至永平。
五月十日,大壽及張春、邱禾嘉諸軍先抵灤城下,世龍及尤世祿、吳自勉、楊麒、王承恩繼至, [2]  遂用紅夷大炮轟擊灤州城,盡毀城樓。
後金守將納穆泰率眾力戰不支,遂於十二日夜棄城奔赴永平。途中遭明軍祖大壽、馬世龍等部隊截擊,後金軍在灤州撤退一路上損失將士400餘人。 [1] 
而孫承宗派遣副將王維城等亦入遷安。後金兵守永平者,盡撤而北還,承宗遂入永平。十六日,謝尚政等將領亦入遵化。四城俱收復。 [2] 
阿敏連續受挫,被迫全線撤退,返回盛京。

遵永大捷戰爭結果

此戰暫時解除了後金以遵永四城為進攻立足點,時時對明京畿地區的威脅。
參考資料
  • 1.    蔣良騏《東華錄》卷一,天聰四年:“五月,明華州監軍道張春,監紀官邱(嘉太)[禾嘉],總兵祖大壽、馬世龍、楊紹基,副將袓大(祿)[樂]、袓可法、張宏謨、劉天祿、曹恭誠、孟〈山放〉等,率兵攻灤州,固山額真納穆泰等屢擊卻之,阿敏、碩託但遣大臣巴都禮率數百人往援,而盡收遷安守兵及居民人(入)永平。明兵復攻灤州,納穆泰等不能支,遂棄城奔永平。明兵截戰,我兵陣(殺)[沒]四百餘人。阿敏、碩託將城內歸降漢官巡撫白養粹,知府張養初,太僕卿陳(五)[玉]庭,行人崔及弟,主事白養元,知縣白珩,掌印官陳清華、王業宏、陳元美,參將羅墀,都(事)[司]高攀桂等,悉戮之,並屠城中百姓,收其財帛,乘夜棄永平城而歸,出冷口。其鎮守遵化察哈(利)[喇]等亦棄城還。眾貝勒大臣議阿敏十六大罪,請誅之。上免死幽禁,奪所屬人口奴僕財物牲畜。革頭託貝勒爵,奪所屬人口。湯古代、布爾吉、納穆泰、巴布泰、圖爾格、雍(順)[舜],備禦松俄圖,遊擊恩特、愛(永)[木]布路,參將布山,備禦黑勒、(巴)[尼]馬察、(邵世)[郎什]、德爾得赫,各坐罪有差。”
  • 2.    張廷玉《明史》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一百三十八,孫承宗傳記:“五月十日,大壽及張春、邱禾嘉諸軍先抵灤城下,世龍及尤世祿、吳自勉、楊麒、王承恩繼至,越二日克之,而副將王維城等亦入遷安。我大清兵守永平者,盡撤而北還,承宗遂入永平。十六日,諸將謝尚政等亦入遵化。四城俱復。帝為告謝郊廟,大行賞賚,加承宗太傅,賜蟒服、白金,世襲錦衣衞指揮僉事。力辭太傅不受,而屢疏稱疾乞休,優詔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