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達芙尼閲兵

鎖定
公元前166-165年夏天,塞琉古帝國的君主安條克四世,在遠征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戰爭中功虧一簣。由於羅馬人的出面干涉,本已經飲馬尼羅河的他們,不得不選擇撤出三角洲。
為了宣誓自己已經獲勝,也為即將到來的東征帕提亞帝國做準備,塞琉古人便選擇到都城安條克郊區的達芙尼舉行盛大閲兵儀式。
為了點齊兵馬和聲張國力,這場閲兵調集了至少55500人的部隊,相當於進行一場大會戰的兵力。
達芙尼閲兵堪稱古代歷史上的最大規模檢閲。既充滿技術性,也不乏觀賞價值。作為帝國中興之主的安條克四世,期望通過這次閲兵來提升國民士氣,一掃羅馬崛起所帶來的跨地區陰影。
然而,由於安條克四世在後來的遠征中英年早逝,所有改革成果都迅速流失。帝國也在經年累月的內戰中,消耗了幾代人積累起來的軍事資源。迅速從亞歷山大帝國的亞洲遺產繼承者,退化為只能在半個敍利亞地區打內戰的小型軍閥。最終淪為需要在安條克城內械鬥的武裝黨徒,並被失望的羅馬人予以廢黜。
中文名
達芙尼閲兵
舉辦地點
安條克郊區

目錄

達芙尼閲兵步兵

羅馬化軍團 奇裏乞亞輕步兵與銅盾長槍兵 羅馬化軍團 奇裏乞亞輕步兵與銅盾長槍兵
首先出場的是5000名新鋭羅馬化步兵。他們被波利比奧斯稱為“人類的精華”,由年輕的馬其頓裔公民組成。按照當時的羅馬軍制,一個軍團的標準人數為4200,而加強的野戰軍團則可以擴編到5000-6000人不等。顯然,塞琉古帝國的羅馬化軍團,比大分部原版部隊都要龐大一些。
在回國繼位之前,安條克四世曾長期作為人質住在羅馬。他本人也在潛移默化之間,對共和國的制度非常仰慕。加之父安條克三世和同時代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都在戰場上敗於軍團之手,讓他意識到傳統的希臘化軍隊急需革新。這個仿照羅馬建立的新式軍團,就是安條克四世改革的“教導總隊”。為了將羅馬公民兵的精氣神也照搬過來,選擇兵源也被限定為年輕的馬其頓後裔,以便在戰場上有超越普通部隊的凝聚力。至於閲兵中的最前列位置,也足以説明國王對他們的寄予厚望。
5000羅馬化軍團 堪稱塞琉古帝國的軍事精華 5000羅馬化軍團 堪稱塞琉古帝國的軍事精華
在羅馬化的天選之子身後,是5000名來自密西亞的步兵。密西亞位於小亞細亞西北,歷來以盛產僱傭兵而聞名。其中既有裝備盾矛的普通重步兵,也有堪比克里特人的精鋭弓箭手。但在安條克三世敗於羅馬之後,簽署的《阿帕米亞和約》勒令塞琉古勢力退出托羅斯山脈以北。安條克的宮廷也不能繼續從半島僱傭軍隊。因此,這些違反條約的人馬顯然是另有來源。
當時的帕加馬國王歐邁尼斯二世,手下就有大量的密西亞僱傭兵。公元前175年,正是他花錢出兵,幫助安條克四世返回敍利亞爭奪王位。所以,這支僱傭軍應該是幫助現任國王上位的關鍵力量,也是他震懾反對派的心腹力量。讓他們在閲兵式中居於前列,也是對其擁立之功的榮譽讚賞。
塞琉古軍隊裏的色雷斯與密西亞僱傭兵 塞琉古軍隊裏的色雷斯與密西亞僱傭兵
第三個出場的部隊,是3000名來自奇裏乞亞的輕裝步兵。由於該地區生產山賊與海盜,所以其來源也可能與此有關。在公元前171-170年之間,安條克四世曾在奇裏乞亞征討過山賊。為此,當地城市還專門為他豎立雕像。這支數目有限的輕步兵隊伍,應該就是從投降強盜中精選出來。作為典型的外籍部隊,他們非常適合作為君主的私人武裝,而不受本地反對派的挑撥。
第四個出場的是3000名色雷斯步兵。也是基於《阿帕米亞條約》的禁令,塞琉古帝國也無法在希臘本土和整個歐洲地區招募軍隊。所以,他們就和之前的密西亞步兵一樣,是經由攸美尼斯二世的幫助,轉手招募而來。他們也有着密西亞人與奇裏乞亞人的外籍屬性,是可以為君權保駕護航的戍衞力量。
塞琉古軍隊裏的各類加拉太僱傭兵 塞琉古軍隊裏的各類加拉太僱傭兵
色雷斯人之後,是5000名加拉太步兵。這些人是原籍歐洲北部的凱爾特部族,在公元前270年後侵入亞洲,在小亞細亞內陸山區定居。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處於附近的帕加馬王國控制下。但還有是部落分支曾南進到敍利亞地區,成為塞琉古君主們所鍾愛的僱傭兵力量。這些高大的凱爾特武士後裔,習慣披着藍色斗篷,手中的橢圓形大盾被希臘人稱為“門板”。加上慣於揮舞巨劍,在地中海沿岸居民看來就是巨人化身。
一直到閲兵式上的第6批部隊出現,構成塞琉古的主力兵源的長槍方陣才終於亮相。他們是20000名具有馬其頓-希臘血統的步兵,仍然遵循着菲利普二世亞歷山大時期的體制。在帝國建立之後,曾廣建城邦給這些人的先祖居住,分配土地給每位合格的士兵用於供養。因此,方陣團成員就是帝國的世代兵户,也治下各城邦的公民來源,堪稱塞琉古勢力的統治基礎。放在地中海東岸與整個亞洲,希臘裔步兵是非常好用的步兵力量。
緩慢變化中的塞琉古傳統長槍方陣步兵 緩慢變化中的塞琉古傳統長槍方陣步兵
在這些方陣步兵之後,出現有5000人的銅盾步兵團。頂着相同名字的部隊,曾是馬其頓王國的常備精鋭。但在災難性的皮德納戰役後,類似的軍事組織被羅馬人所取締。至於傳統的塞琉古軍隊,也不曾出現過有此類名稱的軍團。因此可以判斷,這5000銅盾步兵是安條克四世剛剛建立的行軍。
此前,帝國的最精鋭武裝是10000名被稱為銀盾步兵的獨立軍團。但安條克四世已將半數人改造為羅馬化軍團。因此,這支新的銅盾軍團,應該是從原先的銀盾步兵中分裂出來的產物。他們的社會地位、戰鬥力和忠誠度,都超過了帝國軍隊裏的普通方陣步兵。
脱胎於銀盾軍團的 塞琉古銅盾步兵 脱胎於銀盾軍團的 塞琉古銅盾步兵

達芙尼閲兵騎兵

塞琉古擁有希臘化世界中的最強騎兵部隊 塞琉古擁有希臘化世界中的最強騎兵部隊
隨着步兵隊伍依次通過,塞琉古帝國的各類騎兵也真相登場。首先是1000人的尼薩騎兵。他們全都來自米底地區的尼薩平原,以曾是波斯都城之一的埃克巴塔納為首府。當地草場肥沃,還盛產高大的尼薩良馬,歷來是優秀騎兵的產區。除了塞琉古帝國,之前的阿契美尼德波斯和之後的帕提亞帝國,都將尼薩視為君主直轄的育馬基地。
雖然希臘人過去會把米底與波斯混為一談,但這兩個地方的居民在古典時代還是涇渭分明。由於波斯帝國是在掀翻米底強權後才建立的,所以很多米底人對波斯其實並不十分認同。當馬其頓征服者的新帝國建立後,他們對希臘化政權也沒有那麼牴觸。很多貴族以自己的騎兵技藝,迅速成為新宗主的重要兵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米底騎兵都是塞琉古軍隊的重騎兵主力。也是由於他們效忠威權而非某個希臘軍頭,所以很容易受到君主的看重。
米底人提供的良馬和騎士 在塞琉古軍中具有很高地位 米底人提供的良馬和騎士 在塞琉古軍中具有很高地位
其次,是3000名打扮亮麗的公民騎兵。他們由希臘化殖民城邦中的富有市民組成,社會地位與羅馬人的騎士階級類同。在早先的亞歷山大東征時,盛產騎兵的色薩利地區曾為馬其頓人提供不少精鋭分隊。在大部分人被遣散回家後,還有剩餘者要求繼續服役,並最終成為敍利亞的首批駐軍。他們以母邦之名,建立了新的拉里薩城。
此後,隨着大量新移民從愛琴海兩岸遷來,希臘公民的人口規模也迅速上升。因此,這些騎兵可能與前面的20000馬其頓方陣步兵一樣,是世代承襲的軍户。在不需要精鋭出馬的次要戰場,他們也是塞琉古勢力的騎兵核心。
塞琉古軍隊中的 希臘公民騎兵 塞琉古軍隊中的 希臘公民騎兵
第三個登場的騎兵部隊,是4支各有1000人的騎兵師。他們還分別有着非常響亮的名字:夥伴騎兵,王友騎兵,精選騎兵和先鋒騎兵。
塞琉古軍隊一直沿襲馬其頓舊制,用64名騎兵構成1個連,再由2個連的128名騎兵組成1個營。2個營的256人相加,就是1個標準的騎兵團,之上還有512人規模的騎兵師。如果拿2個師強加,就是1024人的獨立騎兵軍。
地位很高的 貴族裔精鋭騎兵 地位很高的 貴族裔精鋭騎兵
至於4支騎兵師的稱號來源,也都具有相應的歷史淵源。夥伴騎兵直接繼承自亞歷山大時代的貴族菁英部隊,可能由塞琉古帝國中的馬其頓後裔組成。王友騎兵的起源與之類似,可能是由國王提拔的顯貴部隊。但出生未必都是馬其頓軍事貴族,也可能有希臘貴胄或屬國勢力的子弟充任。當然,最精鋭的還是是由米底人組成的先鋒師。由此可見,至少到塞琉古帝國的統治中期,米底人在騎兵領域的份量已經超過傳統的馬其頓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參加閲兵的全部為重騎兵,而沒有輕騎兵。這顯然不能反映塞琉古軍隊的全部騎兵實力。因為各自戰役記載和考古發現,都表明塞琉古軍隊保有數量不少的輕騎兵力量。但他們的社會地位較低,平日還分散駐紮在各省或邊境區域的要塞。所以就沒能集中參與這次閲兵。這樣情況也絕非孤例。帝國治下的大部分城市,都有數量不等的希臘公民步兵。他們真正的本地守備力量,也同樣沒有出現於閲兵式的操場上。
大量分散駐紮的輕騎兵部隊沒有參加閲兵 大量分散駐紮的輕騎兵部隊沒有參加閲兵

達芙尼閲兵特殊兵種

塞琉古軍隊中的鐮刀戰車 塞琉古軍隊中的鐮刀戰車
當所有受閲騎兵依次登場,塞琉古軍隊的戰車部隊也趕來亮相。其中包括有100輛六馬拉動的戰車和40輛只有四馬的戰車。
當時的鐮刀戰車,從波斯帝國後期就開始廣受詬病。安條克四世的父親,就因為錯誤的部署戰車而遭到慘敗。但在當時的人看來,鐮刀戰車依然能在特定條件下發揮作用。至於效果如何,完全取決於地形和指揮官的臨場操作。在達芙妮閲兵的1個世紀後,模仿其建軍思路的本都人,還在哈里斯河戰役中用戰車橫掃了為羅馬賣命的小亞細亞盟軍。這就説明,這種武器在亞洲戰場上還有一席之地。
鐮刀戰車在當時的人看來 依然有存在價值 鐮刀戰車在當時的人看來 依然有存在價值
當然,作為整場閲兵式的壓軸大戲,戰象部隊的登場也引起所有人注意。領頭的是由4只大象拉着戰車通過的戰車,後面跟着輛2頭大象拉動的戰車。最後才是36頭單獨前行的其他戰象。
塞琉古人以阿帕米亞城為基地,先後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戰象培養體系。通常由2頭戰象組成1個小隊,4頭戰象組成1箇中隊,8頭戰象組成1個大隊。最大規模的編制,是有16頭戰象組成的戰象營。除了馭手和投射部隊,每隻戰象還會有一小隊配套的步兵力量,保護其不受敵人的針對性襲擊。
塞琉古軍隊也非常重視戰象的使用 塞琉古軍隊也非常重視戰象的使用
塞琉古軍隊之所以如此重視戰象,也和他們早期的成功經驗有關。在奠定帝國基礎的伊普蘇斯戰役中,塞琉古一世靠着從印度河流域帶回來的280頭戰象發威,遏制對手的騎兵迂迴。因此到公元前206年,當時的安條克三世東征巴克特里亞王國,還從僭主歐西德摩斯(歐西德莫斯一世)以及印度人手中獲得了至少150頭戰象。
相比父王的鼎盛時期,安條克四世的戰象規模已縮水不少,因為《阿帕米亞條約》也禁止塞琉古軍隊擁有戰象。但這一條條款並沒有被嚴格執行。安條克四世本人就是親羅馬派,顯然能夠在小問題上獲得羅馬方面的網開一面。直到他死後的公元前162年,羅馬使者才逼迫敍利亞方面屠殺那些受過訓練的大象。不少普通大象也被用於做工,承擔起大型建築工程的石材拖運。
戰象將伴隨塞琉古軍隊走向窮途末路 戰象將伴隨塞琉古軍隊走向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