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朗鎮

鎖定
道朗鎮,隸屬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地處岱嶽區西部、泰山西麓,東與天平街道連接,南與夏張鎮為鄰,西與肥城市潮泉鎮接壤,北與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相連, [5]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05.36平方千米。 [6]  截至2019年末,道朗鎮户籍人口34175人。 [6] 
1958年9月,改建道朗公社。1984年4月,改為道朗辦事處。1985年12月,改為道朗鄉。1994年12月,鄉改鎮。 [5]  截至2020年6月,道朗鎮轄43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道朗村。 [5] 
2011年,道朗鎮地方財政收入1454萬元,比上年增長84%。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18萬元,增值税118萬元,企業所得税31萬元。 [5]  截至2019年末,道朗鎮有90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46個。 [6] 
中文名
道朗鎮
行政區劃代碼
3709111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
地理位置
岱嶽區西部、泰山西麓
面    積
105.36 km²
下轄地區
4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道朗村
電話區號
0538
郵政編碼
271022
車牌代碼
魯J
人    口
34175人(2019年)

道朗鎮歷史沿革

隋時,建村。
宋、元、明、清,均為樂利鄉,屬奉符縣。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屬親賢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屬第二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6月,屬黃山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屬第十三區。
1958年9月,改建道朗公社。
1984年4月,改為道朗辦事處。
1985年12月,改為道朗鄉。
1994年12月,鄉改鎮。 [5] 

道朗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道朗鎮轄道朗、玄莊、大王、豐山、康莊、北張、魚東、魚西、魚中、朱康、下窪、城子寨、西孫、西張、邊縣、大馬、李馬溝、薛家嶺、朱家峪、大胡、三合、北白樓、西山、龐伍、李馬、夏家莊、朱家窪、朱家莊、裏峪、八樓、李家莊、王家堂、東孫、房莊、合順、東西門、榴石、蓮花池、高莊、二起樓、拉馬窪、搬倒井、饃饃山43個村民委員會。 [5] 
截至2020年6月,道朗鎮轄43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道朗村。 [5] 
道朗鎮區劃詳情
大王村
道朗村
大胡村
八樓村
玄莊村
搬倒井村
高莊村
拉馬窪村
房莊村
李莊村
饃饃山村
東孫村
合順村
蓮花池村
夏家莊村
二起樓村
榴石村
王家堂村
裏峪村
李馬村
東西門村
朱家窪村
朱家莊村
龐伍村
三合村
北白樓村
李馬溝村
朱家峪村
邊縣村
魚東村
西山村
西孫村
西張村
朱康村
下窪村
大馬村
魚中村
薛家嶺村
康莊村
北張村
城子寨村
豐山村
魚西村
/
/

道朗鎮地理環境

道朗鎮位置境域

道朗鎮地處岱嶽區西部、泰山西麓,東與天平街道連接,南與夏張鎮為鄰,西與肥城市潮泉鎮接壤,北與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相連, [5]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05.36平方千米。 [6] 

道朗鎮地形地貌

道朗鎮境內為丘嶺山區,南北兩側為山地,中間地帶為平原。境內最高點在五花巖山,最低點在西張水庫。 [5] 

道朗鎮水文

道朗鎮境內主要河流康王河,由康家河、王家河兩條支流自東向西匯合而成,全長11千米。 [5] 

道朗鎮自然資源

道朗鎮境內探明12種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石、石灰石、長石、重晶石、蛙石等。花崗岩石主要品種有:泰山紅、泰山花、泰山綠、泰山黑,可採量1000萬立方米以上。石灰石儲量10萬立方米以上。 [5] 
道朗鎮景色

道朗鎮人口

2011年末,道朗鎮轄區總人口3.4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6萬人,城鎮化率44.7%。總人口中,男性17410人,佔49.88%;女性17490人,佔50.12%;14歲以下5370人,佔15.4%;15~64歲25350人,佔72.65%;65歲以上4180人,佔11.98%。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長率-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2.38人。 [5] 
截至2019年末,道朗鎮户籍人口34175人。 [6] 

道朗鎮經濟

道朗鎮綜述

2011年,道朗鎮地方財政收入1454萬元,比上年增長84%。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18萬元,增值税118萬元,企業所得税31萬元。 [5] 
截至2019年末,道朗鎮有90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46個。 [6] 

道朗鎮農業

2011年,道朗鎮有耕地面積5萬畝,人均1.44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地瓜、花生、林果為主。
2011年,道朗鎮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上年增長4%,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6%。
道朗鎮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819千克,其中小麥1.1萬噸,玉米1.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
道朗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1萬頭,年末存欄1.28萬頭;羊飼養量2萬隻,年末存欄1.2萬隻;奶牛3500頭,產奶9000噸;家禽年飼養量80萬羽。 [5] 

道朗鎮工業

道朗鎮的工業以天然氣加工、建材加工、機械製造為主導產業。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4.98億元,比上年增長16%,實現工業增加值3.6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0%。工業企業36家,職工2200人。 [5] 

道朗鎮商業

2011年末,道朗鎮有商業網點88個,職工1258人。
2011年,道朗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1.5億元。 [5] 

道朗鎮金融

2011年末,道朗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7億元,比上年增長32%;各項貸款餘額4.3億元,比上年增長26%。 [5] 

道朗鎮郵政業

2011年,道朗鎮郵政業務總量360萬元,純收入120萬元。 [5] 

道朗鎮電信業

2011年,道朗鎮電信業務收入900萬元。 [5] 

道朗鎮交通運輸

2011年,道朗鎮境內有泰肥一級公路、泰肥公路、泰肥鐵路橫貫東西。東距京滬、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高鐵8千米。
2011年末,道朗鎮開通客運線6條,日發客車60班次,日均客運量2000餘人次。 [5] 

道朗鎮社會事業

道朗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道朗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活動中心32個,文化專業户18户,圖書室46個,藏書16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65人。 [5] 

道朗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道朗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575人,專任教師59人;小學8所,在校生1852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24人,專任教師12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道朗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895萬元,比上年增長58.97%。 [5] 

道朗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道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9個,其中門診部(所)34個,病牀1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71張,固定資產總值48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60名,其中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80人,註冊護士60人。
2011年,道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5] 

道朗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道朗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看台設座椅800張。 [5] 

道朗鎮社會保障

2011年,道朗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3户,人數53人,支出12.7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長15%;醫療救助12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0人次,共支出38.6萬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636户,人數1222人,支出132.74萬元,比上年增長18%,月人均90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3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18萬元,比上年增長13%。省一級敬老院1家,牀位1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3人。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5.8萬元,使180人(次)困難羣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9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基金支出合計1395萬元,比上年增長20%。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800人,參保率95%。 [5] 

道朗鎮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96年12月,道朗鎮開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户2800户,入户率25%。
2011年末,道朗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 [5]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道朗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所18個,報紙、期刊累計徵訂1.1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户6800户,電話普及率60%;移動電話用户9800户,寬帶接入用户4200户。 [5] 
  • 水利
2011年,道朗鎮有龍門口水庫,容量78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7780畝。 [5] 
  • 給排水
2011年末,道朗鎮有深水井8眼,排水管道3000米。 [5]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道朗鎮有花壇18個,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 [5] 

道朗鎮歷史文化

道朗鎮地名由來

道朗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道朗村而得名。 [5] 

道朗鎮非物質文化遺產

道朗鎮的泰山泥塑藝術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道朗鎮文物保護單位

道朗鎮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5] 

道朗鎮風景名勝

  •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道朗鎮北。據《重修泰安縣誌》載:“白馬寺在三綰山前西片,明弘治間敕建,頗有巖壑之勝。”傳説寺後有巨石狀若白馬,故以名寺。寺舊有大殿3間及東西廂房,奉彌勒等佛。現寺已廢,遺址猶存清及民國碑記多方及黃楝、菩提等眾多古樹。現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龍門口遺址
龍門口遺址位於道朗鎮龍門水庫附近。為新石器—春秋時期文化遺址,1960年2月發現,遺址面積35000平方米,文化堆積約3米。遺址中發現窯坑一處,出土文物有大汶口文化紅陶鼎足。商代晚期至周代的鬲足、豆盤片、器物口沿以及漢代陶盤、盒殘片等。現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鵓鴿崖
鵓鴿崖位於道朗鎮龍山北側、龍爪山南面,為一縱身約400米,東西長約500米,寬約200米的葫蘆峪。峪兩側峭壁陡峻,常有野鴿巢棲,故又名鵓鴿崖。在石崖下面高約10米處探出一懸崖,上建一小院,由南屋5間、西屋3間,屋後石崖離地20多米處,有兩個大石洞,分上下兩層。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日凌晨,張北華、崔子明等發動夏張抗日武裝起義,總部即設於此處,鵓鴿崖成為泰山一帶抗日鬥爭重要陣地。
  • 刀山口
刀山口位於道朗鎮和肥城市潮泉鎮交界處。因山脊上有一高約4米、寬約2米的石柱,上寬下窄,狀如短刀,故得名刀山。與刀山東西相望為穆英台,相傳為宋將穆桂英演兵處,尚存有營壘遺址。
  • 黃巢寨
黃巢寨位於道朗鎮西北5千米,與肥城、長清接壤。山勢高峻,易守難攻。相傳唐末黃巢起義時,曾據守此山,故得名黃巢寨。山寨中今存元帥府、旗杆孔、屯兵房、大石臼、點將台、跑馬場等眾多古蹟。山崖建有螭首摩崖一方,僅成邊框,未刻文字,俗呼為“無字碑”,相傳為黃巢所制。附近還有仙桃石、鷹鴿嘴、仰天龜、國畫崖、熊貓石、仙人盆、紅石崖等峯石。
  • 文昌魁星閣
文昌魁星閣位於道朗鎮朱家峪子南尖山山頂上(俗稱魁元山)。據碑石記載:閣創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塔高6層,磚石結構,呈六稜形。“文革”中毀。僅存閣的底座及殘碑多塊。
  • 魚池古街
魚池古街位於道朗鎮魚池村。古街長約1.5千米,寬約5.5米,街形如“非”字,街南側有3個戲樓,北側有3座古廟(東為奶奶廟、中為關帝廟、西為三官廟),街南邊一座“大王廟”。一街三戲樓、三座廟全省罕見。村中崔家大院保存完整。據古街西首所立“創置道路”碑載:街道創修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是舊時泰安通往肥城的必經之路,歷史上曾繁盛一時,沿街廟宇、學堂、店鋪、牌坊、宅第鱗次櫛比,室宇軒朗,道路開闊。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八路軍伏擊日軍的魚池之戰便發生於此。
  • 黃山寺
黃山寺又名雲台寺,位於道朗鎮西北黃巢寨山東麓。《岱覽》中記載:“(黃山)古有延慶院,宋海定禪師重建,元明皆重修葺。額亦曰云台寺。”寺坐東面西,原有大雄寶殿及東西廄房。附近有洗耳、潮趵等泉,環於寺側。1973年因修建油庫,寺院拆毀殆盡。今遺址尚存“水流雲在”摩崖及歷代寺僧墓塔多座。
  • 龍居寺
龍居寺又名龍駒寺,位於道朗鎮合順村西南山坡上。《岱覽》中記載:“(三綰山下)有龍駒寺,明時重建,寺前古木參天。有泉曰甘露,東流入泮。”寺倚三綰山而建,坐西面東,原有正殿、廊房多間。寺、樹俱毀,遺址尚存明清重修碑記多方。寺外溪澗上有摩崖一方,題曰:“云溪”。
道朗鎮 道朗鎮

道朗鎮著名人物

王彥章(約863~924年),字子明,泰安市道朗人,五代梁太祖朱温時曾任水軍大都督,官至招討使。少為軍卒,驍勇有力,曾率兵卒不足千人,破敵於南城。後兵敗被俘,拒降被殺。其後代曾在道朗立廟奉祀。
王度(約1614~1698),字平子,泰安道朗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官至户部右侍郎、總督倉場。王度所創“陽春班”是今萊蕪梆子起源。

道朗鎮榮譽稱號

2020年5月,道朗鎮被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評為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 [1] 
2021年8月25日,道朗鎮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 [2-3] 
2021年10月,入選“山東省旅遊民宿集聚區創建單位” [7] 
2021年12月,被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擬確定為山東省2021年省級農業產業強鎮。 [8] 
2022年9月,道朗鎮黨委榮獲山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