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旁苦李

鎖定
道旁苦李(拼音dào páng kǔ lǐ)是一則來源於中國古代文人作品的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雅量第六》。 [1-2] 
道旁苦李的意思是大路旁的李子,因為苦澀,無人採摘,比喻無用被棄之物和不被重視的人;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1]  [3] 
中文名
道旁苦李
拼    音
dào páng kǔ lǐ
近義詞
道邊苦李
注音字母
ㄉㄠˋ ㄆㄤˊ ㄎㄨˇ ㄌㄧˇ
成語出處
《世説新語·雅量第六》
成語用法
在句中作主語、賓語
語法結構
偏正式

道旁苦李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 
後人據此總結出成語“道旁苦李”。 [3] 

道旁苦李成語典故

王戎,出生魏晉高門琅球王氏,是晉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自幼聰慧,身材短小而風姿秀徹。有一次,王戎和幾個鄰居的小孩一起到大路上玩耍,玩了一會,孩子們一個個玩得滿頭大汗,口中也覺得渴了起來。這時,一個孩子發現路旁有幾枝李樹,樹上長滿一顆顆滾圓的、青裏帶紅的李子。一個孩子叫道:呵,這麼多的李子,大家快去摘呀!”幾個孩子一哄而上,紛紛爭着爬上樹去摘李子。一個孩子見王戎站着不動,叫道:“王戎,你也快來摘呀!”王戎卻搖搖頭説:“你們別摘了,這些樹上的李子都是苦的,不能吃!”鄰居的孩子不相信,一個個摘了滿滿一口袋李子下了樹。他們興高采烈地把李子往口裏送。一咬,一個個苦着臉,把李子吐了出來,叫道:王戎笑着對他們説:“我説這李子是苦的,你們不相信,這下相信了吧!”一個路人正巧經過,他聽了王戎的話,問:“你怎麼知道李子是苦的呢?”“這大路上來往的行人和車輛很多,如果李子是甜的話,早就給人家摘完了。所以説李子是苦的。”“你真聰明!”那個路人誇獎説。 [2]  [4] 

道旁苦李成語寓意

這個典故告訴人們,要善於觀察、推理,見微知著,通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內在聯繫。大路旁的李子,因為苦澀,無人採摘,才會碩果累累壓彎枝條。王戎長大後官至司徒,以功進安豐縣侯,他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善於人才品評和識鑑,曾為國家選拔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這與他從小就善於觀察、推理是分不開的。 [3]  [4] 

道旁苦李成語用法

道旁苦李成文用法

道旁苦李比喻無用被棄之物和不被重視的人,也作“道旁李”“道邊苦李”“道傍苦李”;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1]  [3] 

道旁苦李運用示例

宋·黃庭堅《柳閎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於學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詩贈之》:“浮陽愧嘉魚,道旁多苦李。” [4] 
宋·范成大《次韻葛伯山贍軍贈別韻》:“又如道旁李,味苦不堪折。” [4] 
宋·袁去華《滿江紅·都下作》:“嗟倦客,道旁李。看人事,槐根蟻。” [4] 
元末明初·淩云翰《寄王彥強府倅 其二》:“庭下甘棠陰漸密,道傍苦李寔應繁。” [5] 
明·張景翻《甘州歌》:“做了道傍苦李。任人遺剩。香塵軟步。那堪露宿霜徵。” [6] 
參考資料
  • 1.    道旁苦李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2]
  • 2.    包啓新,俞沛銘主編. 中國典故故事大觀 下[M].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3.03:1024-1025.
  • 3.    於石,王光漢,徐成志編著. 常用典故詞典 辭海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08:384.
  • 4.    王書利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 第1冊 圖文珍藏版[M]. 北京:線裝書局, 2016.01:215-216.
  • 5.    詩詞 淩云翰 寄王彥強府倅 其二  .搜韻[引用日期2022-12-10]
  • 6.    詩詞 張景 甘州歌  .搜韻[引用日期202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