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成岙村

鎖定
道成岙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溪鎮東南方向的鄞奉交界處。它東面背靠海拔580米的白巖山,山頭的黃坑,長年累月雲霧籠罩;朝西面向金峨山;南面朝前山,穿過前山,再經金峨弄山,即可到達鄰金峨村朱家峯。北面山峯較高,為雙峯尖石山,山頭聳立,地勢險峻,山背是後山大台,順水流而下即是大岙村。
中文名
道成岙村
水田面積
2248畝
山    林
5402畝
居    民
2371人

道成岙村地理位置

整個村座北朝西,羣山疊翠,前面空曠無比,環境優雅。目前,村現在共有住户881户,居民2371人,水田面積2248畝,山林5402畝。

道成岙村特產

竹一直是道成岙特產,這裏除盛產毛筍外,還有許多小竹山筍,如烏筍、黃杆筍、龍鬚筍、金竹筍、淡竹筍、鰻筍、花鼓筍、黃狼山筍、青竹筍、雷筍、苦竹筍等,分佈在各個山頭,唯有鰻筍多數生長在沿溪坑一帶。茶葉也是這裏的特產之一,白巖山的茶葉清朝鄞縣誌裏都有記載。現在如黃坑茶山,甲岙崗、楊家嶺、沙咀頭茶山,新開發的廿畝崗、谷蔭茶山。茶葉製作已從過去的手工茶炒青改良為機制茶,品種也有不斷改善,正向有機茶發展。道成岙地處丘陵地帶,土質為沙質土,生產的西瓜甘甜味鮮。近年來,西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品種得到改良。1998年度榮獲鄞縣西瓜專業村稱號。道成岙也多柑桔,茅坑庵桔子在方圓幾十裏內名聲響亮。

道成岙村文化遺產

道成岙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眾多,以朱金漆木雕、箍桶、打鑞最為有名,特別是朱金漆木雕傳承人陳蓋洪所製作的“萬工轎”曾獲得過中國民間藝術山花獎。
在道成岙文化禮堂內,專門設置了非遺陳列館,館內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木雕漆器、錫器和木質用具。據禮堂工作人員介紹,集齊這些成套的老物件可不容易,有的是村民捐贈的,有的是企業老闆高價購買來的。“全村老小都在為這個館出力出錢,大家都以此為驕傲。”
兩項非遺的傳承人陳宏義和沈福定在這古色古香的文化禮堂之內,為探訪團展示箍桶和打鑞技藝。陳宏義家五代箍桶,這麼多年,陳宏義一直沒捨得放棄這門手藝,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家族傳承的歷史淵源。
與陳宏義一樣,沈福定的手藝也是祖傳的。他的爺爺清朝時就是當地一位有名的打鑞師傅,傳授其父親,父親又將打鑞手藝再傳授給兩個兒子。如今,他的弟弟已經改行,只有他還在堅持。沈福定感慨地説:“過去,哪家姑娘要出嫁,要沒幾件像樣的錫鑞器,那真不好意思説出去,最豪華的十里紅妝中,也少不了鑞器。可是如今的年輕人,連鑞器都沒見過,不要説打鑞了。”
眼下,老手藝的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兩位傳承人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平時接到的訂單也不少,傳統手工藝已經可以成為謀生的手段。陳宏義指着手頭正在製作的木桶説,這樣的小木罐子,做一對需要三四天時間,木工做完還得上漆,市場價格超過千元。“以前,我們做出來的是日用品,如今成了‘藝術品’。現在的人喜歡純手工製作的物件,買去當擺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