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道孚地震

鎖定
1923年3月24日,四川爐霍、道孚一帶發生7.25級地震。震中面積達40平方公里。據史料記載,地震使爐霍全縣的官署民房全部傾陷,死3000餘人。蝦拉沱天主教堂建築物最堅,也不免一塌。蝦拉沱、麻孜等地的藏房全部倒平,家家有人被砸死或壓傷。
中文名
道孚地震
外文名
The Daofu earthquake
地    點
四川爐霍、道孚
發生時間
1923年3月24日
倡促附近有兩條順鮮水河流向的地裂縫,並有鼓包出露在草地上。道孚縣死亡總數超過1500人。其中,孔色、麻孜兩鄉人民屋宇糧食牲畜蕩然無存,壓斃500餘人。震前地聲如狂風,河谷地裂,噴沙冒水多處,其中一個噴沙孔直徑達一米多。震後,土匪、強盜趁火打劫、放火殺人搶東西,加重了人民的災難。道孚、爐本為關外各路客商往來的要道。爐霍城內街道、商店買賣興隆,是一個新興的藏族遊牧區中心,卻在地震中受到了嚴重破壞。
1981年1月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發生6.9級地震。一般藏式房屋的建築結構和質量均比較差,損壞比較嚴重。地震引起地裂縫、鼓包、滑坡、崩塌以及噴砂冒水。各類房屋共倒塌2992幢,死亡123人,傷489人,損失牲畜1620頭,糧食57.73萬公斤,損壞農業機具365台,損失總計達3200多萬元。距震中280公里的成都市有震感。
昨日,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據四川地震台網測定,昨日4時22分,四川道孚(北緯30.6東經101.4)發生4.5級地震,當地震感明顯,截至記者18:30發稿時,省地震局還沒有接到人員傷亡和財產受損報告。
據瞭解,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縣頗受不少自駕遊愛好者喜愛。地震專家明確表示,此次道孚地震不屬於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的餘震,其位於鮮水河斷裂帶,屬於地震多發區。
新都橋八美鎮震感明顯
昨天凌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發生4.5級地震。地震發生後,網友們開始現場連線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居民瞭解情況。各大論壇也紛紛開帖討論道孚地震,網友反映,八美鎮震感很強烈,新都橋等地也有明顯震感。
記者在百度“地震貼吧”看到,不少康定、爐霍等地網友發帖描述稱,凌晨時他們被震醒。
地震發生後,省地震局在第一時間與甘孜州地震部門取得聯繫,並派出工作人員趕往震中調查。截至記者發稿時,省地震局暫時沒有收到當地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方面的災情報告。
震中位於鮮水河斷裂帶
在網上,網友就該地震到底是新地震還是汶川地震或玉樹地震的餘震爭論不休。“這邊離玉樹很近,可能就是個小余震,沒有什麼好擔心的。”網友“久久不惑”的觀點,得到了不少網友的積極響應。
“汶川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上,而道孚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斷裂帶。”省地震局預報研究所程萬正研究員表示,兩者根本就不在同一斷裂帶上。“這次地震並不是汶川地震的餘震。”此外,他也否定了玉樹地震餘震一説,“雖然其大範圍同屬玉樹-甘孜-鮮水河斷裂,但鮮水河斷裂在其南端,相距甚遠。餘震有一個空間限制,兩者震中距離很遠。”
道孚一帶屬地震多發區域
據程萬正介紹,道孚一帶屬地震多發區域,歷史上曾有多次大小地震記錄。如1981年1月24日,道孚縣發生6.9級地震,各類房屋倒塌2992幢,死亡123人,傷489人,甚至距震中280公里的成都都有震感;1923年3月24日,四川爐霍、道孚一帶發生7.25級地震,震中面積達40平方公里,爐霍全縣官署民房全部傾陷,死3000餘人;2003年12月3日道孚發生4.8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五一自駕游去道孚不會取消
由於道孚是不少自駕遊愛好者的旅遊目的地,地震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有網友就表示,“五一”小長假的自駕遊計劃已經制定好了,不會因為這次地震而取消行程。
又訊:根據四川地震台網測定,昨日15:12,青川發生3.6級地震。專家表示,此次地震是汶川地震的餘震。
[1]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説,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
經科學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動帶有三個:
環太平洋地震帶
分佈於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從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開始,向南經南美洲南端、馬爾維納斯羣島(福克蘭羣島)到南喬治亞島;向北經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羣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到日本羣島;然後分成兩支,一支向東南經馬里亞納羣島、關島到雅浦島,另一支向西南經琉球羣島、我國台灣、菲律賓到蘇拉威西島,與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匯合後,經所羅門羣島、新赫布里底羣島、斐濟島到新西蘭。其基本位置和環太平洋火山帶相同,但影響範圍較火山作用帶稍寬,連續成帶性也更明顯。這條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印度尼西亞地震帶
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羣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境、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它橫越歐亞非三洲,全長2萬多公里,基本上與東西向火山帶位置相同,但帶狀特性更加鮮明。該帶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帶
分佈在全球洋脊的軸部,均為淺源地震,震級一般較小。
此外,大陸內部還有一些分佈範圍相對較小的地震帶。如東非裂谷地震帶。我國鄰近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帶的交接地區,地震頻繁。歷史上以及近期都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4年海城營口地震,1975年溧陽地震、爐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雲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陽地震。這些地震除發生在溧陽的兩次地震略低於7級外,其餘均在7級以上。
[2] 
中新網成都4月28日電 據四川省地震台網測定,28日4時22分,在四川道孚(北緯30.6,東經101.4) 發生4.5級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尚未接到有關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 [3] 
原標題:四川道孚ML2.3地震
時間: 2013-02-21 10:54:23.6
緯度: 31.06°
經度: 101.05°
深度: 11km
震級: ML2.3
震中位置: 四川道孚
地震類型: 天然地震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