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過渡無被大孢

鎖定
過渡無被大孢是一種封印木科無被大孢屬植物。
中文名
過渡無被大孢
封印木科
無被大孢屬
拉丁學名
Achlamydocarpon intermedium Zhou, Wang, Hilton et Tian, 2008

過渡無被大孢形態特徵

分散保存的大孢子囊-孢子葉複合體。大孢子囊背腹扁狀,近軸端橫切面亞三角形(圖版13,圖A)至遠軸面呈近五邊形(圖版13,圖B),頂部具明顯的脊狀突起,兩側成明顯角狀。大孢子囊寬4.6mm,高1.4mm,長至少6mm。孢子囊壁分為三層:外層細胞單層柱狀,但向遠軸端逐漸變為近等徑狀;中層為薄壁細胞,1-3層細胞厚;內層由1-3層厚壁的細胞構成。孢子囊沿近軸端開裂。孢子葉柄背面具不太發育的龍骨狀突起。側片短,肉質,腹面具厚壁組織墊,頂端膨大,形似湯匙,長度僅達孢子囊寬度的一半(圖版13,圖D)。大孢子葉葉片情況不明。 [1] 

過渡無被大孢比較研究

本種也兼具A. takhtajanii型和A.varius型的一些特徵:大孢子囊背腹扁狀,孢子 囊沿近軸端開裂與A.varius型相似,但孢子囊頂部具明顯的脊狀突起,孢子囊壁較厚較複雜,孢子葉柄的側片短,肉質,腹面具厚壁組織墊等特徵與A. takhtajanii型相似。本種與平泉無被大孢A. pingquanensis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較小,孢子囊外層壁為柱狀細胞構成,孢子囊頂部具明顯的脊狀突起,孢子葉柄的側片短,肉質,腹面具厚壁組織墊;後者較大,孢子囊外層壁由近等徑的薄壁細胞構成,孢子囊頂部無脊狀突起,孢子葉柄的側片較長,腹面無厚壁組織墊等。

過渡無被大孢時代產地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

過渡無被大孢數據來源

中國煤核植物(2009),頁碼:39。
參考資料
  • 1.    中國煤核植物,2009: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