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泉無被大孢

鎖定
平泉無被大孢是一種封印木科無被大孢屬植物。
中文名
平泉無被大孢
封印木科
無被大孢屬
16mm
學    名
Achlamydocarpon pingquanensis Zhou, Wang, Hilton et Rothwell, 2006

平泉無被大孢形態特徵

目前僅見單獨保存的大孢子囊-孢子葉複合體,長16mm,寬12mm,高3.6mm。孢子囊背腹扁狀,頂端無脊狀突起,兩側鈍圓(圖版14,圖A、B、D),約15.0mm長,8.1mm寬,3.0mm高,開裂處位於遠軸端。孢囊壁較複雜,4層,由外向內分別為:表皮層、外肉質層、硬質層和厚的內肉質層。無柱狀細胞層(圖版14,圖C)。具1個功能大孢子和3個敗育的大孢子。功能大孢子扁狀,表面平滑,上表面具小的突起物。敗育大孢子表面具明顯的孢粉質塊。孢子囊以其整個長度着生於孢子葉柄的腹面之上。孢子葉柄扁平,下表面無龍骨狀突起,厚度向遠軸方向逐漸增加,在遠軸端,孢子葉柄下表面強烈起伏不平。孢子葉柄具明顯側翼(或稱側片alation),長度超過孢子囊的寬度。葉脈維管束在遠軸端具水平伸長的木質部束,大小為0.4×0.12mm。通氣道位於維管束下方,橫切面上呈近水平伸長狀,並常呈空腔保存。 [1] 

平泉無被大孢比較研究

本種的模式標本產於河北平泉楊樹嶺煤礦太原組上部火山凝灰岩中。在山西太原西山煤田7號煤層煤核中也見到該種標本。本種兼具A. takhtajanii型和A.varius型的一些特徵,但都不完全相同。本種的橫切面形狀很象A.varius型:孢子囊背腹扁狀,無頂部的脊狀突起,孢子葉柄的側片長且較細瘦。但其在孢子囊沿遠軸端開裂和壁由多層細胞構成,構造複雜等特徵方面與A. takhtajanii型相似。此外,本種孢子囊壁無柱狀細胞層這一特徵在歐美植物區已有的幾個種中是沒有的,後者的孢子囊壁外層均由柱狀(或柵欄狀)細胞構成。因此。本種與歐美植物區的幾個種很容易區別開來。

平泉無被大孢時代產地

河北平泉楊樹嶺煤礦太原組上部,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組7號煤層煤核;早二疊世早期。
參考資料
  • 1.    中國煤核植物,2009: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