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鎖定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是臨牀常見病損,遠較急性損傷多見。無論是骨、關節、肌、肌腱、韌帶、筋膜、滑囊及其相關的血管、神經等,均可因慢性損傷而受到損害,表現出相應的臨牀徵象。人體對長期、反覆、持續的姿勢或職業動作在局部產生的應力是以組織的肥大、增生為代償,超越代償能力即形成輕微損傷,累積、遷延而成慢性損傷。
中文名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所屬學科
醫學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基本概述

當人體有慢性疾病、或退行性變時,可降低對應力的適應能力;局部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有畸形時,可增加局部應力;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技術不熟練、姿勢不準確或疲勞等,均可使應力集中,這些都是慢性損傷的病因。手工業和半機械化產業工人、體育工作者、戲劇和雜技演員、伏案工作者及家庭婦女均是本類疾病的好發者。慢性損傷是可以預防的,應預防其發生和復發,並防治結合,以增加療效。單治不防,症狀往往復發,反覆發作者,治療甚為困難。本病是慢性損傷性炎症所致,故限制致傷動作、糾正不良姿勢、增強肌力、維持關節的不負重活動和定時改變姿勢使應力分散是治療的關鍵。對某些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慢性損傷,如狹窄性腱鞘炎、神經卡壓綜合徵腱鞘囊腫等可行手術治療。 慢性損傷雖可發生在多種組織及器官,但臨牀表現卻常有以下共性:
①軀幹或肢體某部位長期疼痛,但無明顯外傷史;
②特定部位有一壓痛點或包塊,常伴有某種特殊的體徵;
③局部炎症不明顯;
④近期有與疼痛部位相關的過度活動史;
⑤部分病人有可能產生慢性損傷的職業、工種史。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疾病病因

研磨力量是產生病症主要原因。膝關節伸直時,兩側副韌帶緊張狀態,關節穩定,無旋轉動作,當膝關節半屈曲時,股骨髁與半月板的接觸面縮小,由於重力影響,半月板的下面與脛骨平台的接觸比較固定,這時膝關節猛烈的旋轉所產生的研磨力量會使半月板發生破裂,半蹲或蹲位工作最容易發生半月板損傷,足球運動員射門時,一足着地,膝關節半屈曲,另一足起腳射門,如果射門方向不在正前方,勢必要扭轉軀幹,此時股骨內髁急驟內旋,內側半月板便會擠在股骨內髁與脛骨平台之間而發生破裂。
膝關節屈曲時股骨下端會有2度—3度外旋,煤礦工人長期蹲位工作,雙腿分開,使股骨外髁與半月板的接觸更為明顯,由於半月板的下面比較固定,剷煤和拋煤所致的膝關節旋轉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動作使外側半月板受股骨外髁的研磨力量而破裂,如原有外側半月板盤狀畸形,則更易破裂,因此產生半月板損傷必須有四個因素:膝半屈、內收或外展、重力擠壓和旋轉力量。半月板破裂的類型:(1)縱裂,也稱“桶柄樣撕裂”。(2)中1/3撕裂,又名體部撕裂。(3)前角撕裂。(4)前1/3撕裂。(5)後1/3撕裂。(6)分層撕裂,又名水平撕裂。1、軟組織慢性損傷包括肌、肌腱、腱鞘、韌帶和滑囊的慢性損傷。
2、骨的慢性損傷主要指在骨結構較纖細及易產生應力集中部位的疲勞骨折。
3、軟骨的慢性損傷包括關節軟骨及骨骺軟骨的慢性損傷。
4、周圍神經卡壓傷神經本屬軟組織結構,因其功能特殊,損害夠表現及後果與其他軟組織損傷不同,故單列為一類。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診斷檢查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過伸試驗

膝關節完全伸直並輕度過伸時,半月板破裂處受牽拉或擠壓而產生劇痛。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過屈試驗

將膝關節極度屈曲,破裂的后角被卡住而產生劇痛。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半月板旋轉試驗

病人仰卧,患側髖膝完全屈曲,檢查者一手放在關節外間隙處作觸診,另一手握住足跟後作小腿大幅度環轉運動,內旋環轉試驗外側半月板,外旋環試驗內側半月板,在維持旋轉位置下將膝關節逐漸伸到90度,注意發生響聲時的關節角度。若在關節完全屈曲位下觸得響聲,表示半月板后角損傷,關節伸到90度左右時才發生響聲,表示為體部損傷,再在維持旋轉位置下逐漸伸直至微屈位(Mouche試驗),此時觸得響聲及表示可能有半月板前角損傷。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研磨試驗(Apley試驗)

病人俯卧,膝關節屈成90度,檢查者將小腿用力下壓,並且作內旋和外旋運動,使股骨與脛骨關節面之間發生摩擦,若外旋產生疼痛,提示為內側半月板損傷,此後將小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腿上提,並作內旋和外旋運動,如外旋時引起疼痛,提示為內側副韌帶損傷,本試驗在檢查髖關節強直病人的半月板時有一定實用意義。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蹲走試驗

主要用來檢查半月板后角有無損傷,方法如下:囑病人蹲下走鴨步,並不時變換方向,或左或右,如果病人能很好地完成這些動作,可以除外半月板后角損傷,如果因為疼痛不能充分屈曲膝關節,蹲走時出現響聲及膝部疼痛不適,是為陽性結果,半月板后角破裂病例在蹲走時貪響聲是很明顯的,本試驗僅適用於檢查青少年患者,特別使用於大規模體檢時檢查半月板有無損傷。必須注意,沒有一個試驗是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唯一依據,應綜合臨牀症狀,壓痛點,以及各種陽性結果試驗,才能作出最後診斷。
影像學檢查與關節鏡檢查X線平片檢查不能顯示半月板形態,主要是用來除外膝關節其他病變與損傷,關節空氣造影,碘溶液造影,或空氣-碘溶液對比作應一度是丟小輔助診斷方法,但已被MRI檢查所替代,超聲檢查尚處實驗階段。分辨率過的MRI片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半月板有無變形,破裂,還可查結有無關節積液與韌帶的損傷,但其準確性尚不及關節鏡檢查。關節鏡檢查是一項新技術,近年來,內鏡技術的廣泛使用,對膝關節內紊亂有進一步人它不僅可以發現影像學檢查難以察覺的半月板損傷,還可以同時發現有無交叉仁弟、關節軟骨和滑膜病變,不僅可用於診斷也可通過內鏡進行手術操作,如活組織檢查和半月板修復及部分切除術。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治療方案

治療原則:
1、本病是慢性損傷性炎症所致,故限制致傷動作、糾正不良姿勢、增強肌力、維持關節的不負重活動和定時改變姿勢使應力分散是治療的關鍵。
2、理療、按摩等方法可改善局部血循環、減少粘連,有助於改善症狀。局部塗擦外用非甾體抗炎藥或中藥製劑後再以電吹風加熱也可收到較好近期效果。
3、局部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醋酸波尼松龍、甲潑尼龍等)有助於抑制損傷性炎症,減少粘連,是臨牀上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國使用這一療法已40餘年,絕大多數病人由此而解除痛苦。但據著者統計,已有注射後出現難以治療的繼發感染;藥物注入動脈引起血管痙攣、栓塞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之段壞死;注入神經鞘內繼發神經炎;反覆腱鞘內注射引起肌腱自發性斷裂;傷及胸膜出現氣胸及誤注入骶管引起一過性下肢癱瘓等嚴重併發症。故使用時必須注意:
①診斷明確,一定是慢性損傷性炎症,而非細菌性炎症或腫瘤;
②嚴格無菌技術;
③注射部位準確無誤;
④按規定劑量及方法進行(通常視部位不同一次可用皮質激素0.5-1ml,加2%利多卡因0.5-4ml,7-10天1次,3-4次為1療程。間隔2-4周後可重複1個療程);
⑤注射後短期內局部出現腫脹甚或紅熱者,除應嚴密觀察、給予廣譜抗生素、熱敷等處理外,無論是否完成療程均應停止再次局部注射皮質激素。
4、非甾體抗炎藥用於臨牀的非甾體抗炎藥物不下40餘種,長期使用均有不推程度的副作用,其中以胃腸道粘膜損害最多見,其次為腎、肝損害。
使用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①必要時短期用藥;
②病灶侷限且較表淺者使用塗擦劑;
③為減少對胃腸道損害宜首選環氧合酶2抑制劑、前體藥物及各種緩釋劑、腸溶片、栓劑等;
④對腎臟功能欠佳者可選用短半衰期藥物、對腎血流量影響較小的藥物,如硫茚酸及丙酸類;
⑤為減少對肝功能的影響可選用結構簡單、不含氮的藥物,避免使用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
⑥不應將兩種非甾體抗炎劑同時使用,因為這樣療效並不增加,而副作用卻倍增。
5、手術治療對某些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慢性損傷,如狹窄性腱鞘炎、神經卡壓綜合症及腱鞘囊腫等可行手術治療。預防多數慢性損傷均有可能預防其發生。對運動員、戲劇、雜技演員進行科學訓練;流水線工作人員定時作工間操;長期固定姿勢工作者,定時改變姿勢等均有助於分散應力、改善血循環,以減少局部累積性損傷。當慢性損傷症狀首次發生後,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提醒病人重視損傷局部的短期制動,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預防預後

1、手工業和半機械化產業工人、體育工作者、戲劇和雜技演員、伏案工作者及家庭婦女均易發此類疾病;
2、預防:多數慢性損傷均有可能預防其發生。對運動員、戲劇、雜技演員進行科學訓練;流水線工作人員定時做工間操;長期固定姿勢工作者,定時改變姿勢等均有助於分散應力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改善血循環,以減少局部累積性損傷;3、當慢性損傷症狀首次發生後,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提醒病人重視損傷局部的短期制動,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4、卧牀休息,儘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發作期應遵醫囑服用消炎鎮痛藥,儘量飯後服用。關節局部可採用濕熱敷。病變的關節應用護膝保護。注意天氣變化,避免潮濕受冷,避免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