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牧人

(唐祈創作的新詩)

鎖定
《遊牧人》是現代詩人唐祈於1938年創作的一首新詩,發表於1946年《文藝復興》第2卷第2期。
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羌女,又通過兩個明喻暗示了她是一個牧羊的少女,那麼純潔又天真;第二節是全詩中最有光彩的詩,一開始就抒説“遊牧人愛草原,愛陽光,愛水”,直接點出了遊牧人逐水草而居的開朗性格,又用比一般比喻更為鮮明強烈的語氣渲染了草原的寧靜和少女的美麗;第三節抒寫了她在牧歌裏唱出了她心底的憂鬱;最後一節寫得較為匆促,有些草草收束的意味。此詩具有清新、婉麗的牧歌風格;音韻比較自由、靈活,有一種《雅歌》般的真摯、明朗。
作品名稱
遊牧人
作    者
唐祈
創作年代
1938年
作品出處
1946年《文藝復興》第2卷第2期
文學體裁
新詩

遊牧人作品原文

遊牧人
看啊,古代蒲昌海邊的
羌女1,你從草原的那個方向來?
山坡上,你像一隻純白的羊呀!
你象一朵頂清淨的雲彩。

遊牧人愛草原,愛陽光,愛水,
帳幕裏你有先知一樣遨遊的智慧,
原始的笛孔裏熱情是流不盡的乳汁2
月光下你比牝羊更愛温柔地睡。

牧歌裏你唱:青青的頭髮上
很快的會蓋滿了秋霜;
不快樂的生活就會得天亡,
那兒是遊牧人安身的地方?

美麗的羌女唱得憂愁;
官府的命令留下羊,驅逐人走! [1] 

遊牧人作品註釋

1.羌女:即羌族少女。
2.乳汁:西北少數民族常用羊奶作飲料。 [2] 

遊牧人創作背景

自從“五四運動”前後新詩問世以年來,表現邊疆和少數民族生活的作品很少。在20世紀40年代初,唐祈在西北聯大讀書與工作期間,曾多次去甘肅、青海帶遊牧地區旅行,接觸不少少數民族,這首詩就是1938年在青海寫的。從1946年起,唐祈接連在《文藝復興》等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新穎的“邊塞詩”,多少彌補了這個空白,也為溝通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感情作出了貢獻,此詩即是其中之一。 [2-3] 

遊牧人作品賞析

此詩既有牧歌般單純、明快的特點,又借鑑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作了一番富有意義的嘗試。全詩共四節,前三節第二、四兩行押韻,顯得從容舒展,最後一節是一韻的兩行詩,顯得急驟有力,剛好和這節作為“結局”的內容相適應。
詩以“看啊”領起,説明這是詩人在遠望,並透露了眼前是異常遼闊的地域,“古代蒲昌海”在新疆境內的羅布泊,特地點明“古代”,頓時使人增添一番思古之幽情。就在如此悠遠遼闊的時空背景下,詩中的羌族少女猶如天仙一樣,自山坡緩緩而下,款款而來,“白羊”“雲彩”之喻既是詩人即目所見,是草原的常見景像,又巧妙地暗示了她是一個牧羊少女。
如果説第一節詩人已出筆不凡,那麼第二節就更具光彩。逐水草而居的“遊牧人”離不開草原、陽光和水,這原是盡人皆知的常識,可是詩人一旦寫出:“遊牧人愛草原,愛陽光,愛水”,就顯得分外單純明快,對“遊牧人”的性格作了生動的概括。羌族少女喜歡吹笛,這也是無數遊牧人常用的樂器,詩人妙在不去一般地寫她如何吹笛,而是先把笛聲轉化為“熱情”,再把“熱情”比喻成“流不盡的乳汁”,有了這兩番轉化,所營造的意境,就奇妙無比了。接下來又用了一個“比牝羊更……”的強喻句式,用比一般比喻更為鮮明強烈的語氣渲染了草原的寧靜和少女的美麗。
以上兩節的描繪固然精彩,但如到此為止,只能算一首優美恬靜的牧歌,也許初來乍到草原一帶遊覽的漢族詩人會沉醉於自己新鮮奇妙的感受之中,但唐祈沒有就此止步,他執著地朝羌族少女所住的帳幕走去,不光看清了她的外貌,還聽到了她唱的歌聲,不光知道遊牧人“愛草原、陽光、水”的開朗性格,還知道了他們內心深沉的痛苦和憂鬱,於是詩篇陡然起了轉折,出現了格調和前兩節截然不同的第三節,傾吐出無限的愁苦和不平。
少女的歌聲未完,官府的命令已下,結尾簡捷而卒章顯志,歌聲戛然而止,詩人的憤懣之情卻已傾泄無遺。 [2] 

遊牧人名家點評

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李健吾:“你是最早直接接觸少數民族的詩人,才能寫出這樣最抒情優美的詩來!”(《新詩鑑賞辭典》) [3] 
北京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路文彬:“唐祈早年去過甘肅、青海一帶,善於描繪邊遠地區遊牧人民的風習與苦難的抒情詩,具有清新、婉麗的牧歌風格,例如他對那個古代蒲昌海邊的羌女的吟唱:‘遊牧人愛草原,愛陽光,愛水,……月光下你比牝羊更愛温柔地睡。’”(《中國當代文學史料文論選 1949-2000》) [4]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孫克恆:“從早期詩集《詩,第一冊》(1948年)可以看出,他擅長於運用類似現代派手法,通過視覺意象的更迭與想象的銜接,表達現代社會和人的特殊感興,這甚至使他以反映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生活與自然風貌為題材的詩,也熠耀着穠麗的色調,倍增邊塞情思。如象1938年寫於青海的這首《遊牧人》,就很有代表性。”(《現代詩話》) [5]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唐湜:“這首詩分四個詩節,前三個詩節是四行一節,第二、四兩行押韻,最後一節是一韻的兩行;可第一、三兩行,只有第三詩節叶韻;而且,每行的音頓有三個、四個、五個、六個的,不是統一的五個或四個,比較自由、靈活,有一種《雅歌》般的真摯、明朗。”(《新詩鑑賞辭典》) [3] 

遊牧人作者簡介

唐祈(1920—1990),本名唐克蕃,曾用筆名唐那。籍貫江蘇蘇州,生於江西南昌。“九葉詩派”重要成員,1948年參與編輯《中國新詩》。著有詩集《詩第一冊》《唐祈詩選》、詩合集《九葉集》《八葉集》等。 [6] 
參考資料
  • 1.    王聖思選編.九葉之樹長青 “九葉詩人”作品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10:第66頁
  • 2.    孫光萱編著.中國現代名詩100首.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10:147-148
  • 3.    公木主編.新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3:600
  • 4.    路文彬主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料文論選 1949-2000.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03:283
  • 5.    孫克恆著.現代詩話.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11:171
  • 6.    賈夢瑋主編.江蘇百年新詩選 上.江蘇: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