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遊動放線菌屬

鎖定
遊動放線菌是放線菌目、小單孢菌科的一屬,是遊動放線菌科中種數較多的1個模式屬。已記述20餘種。基內菌絲多呈橙色,產生多種抗細菌和腫瘤的抗生素。中國發現的濟南遊動放線菌能產生對大腸桿菌有特效的創新黴素。
中文學名
遊動放線菌屬
細菌界
放線菌門
放線菌綱
亞    綱
放線菌亞綱
放線菌目
小單孢菌科
拉丁學名
Actinoplanes
參考文獻
(J.Elisha Mitchell Sci. Soc. 66:87-92,1950;71:148-155,1955;伯傑細菌鑑定手冊第八版708-709,1974) [1] 

遊動放線菌屬形態特徵

孢囊3-30×6-60微米,球形、亞球形、筒狀至很不規則。孢子渾圓至亞渾圓,直徑1.0-1.5微米,在孢囊內成圈卷,近於直鏈或不規則排列。由叢生極毛而運動。鞭毛有時周生,長2-6微米。菌絲直徑0.2-2.6微米,有分枝,分隔少。在某些培養基上形成垂直的柵欄狀菌絲,上帶孢囊。除阿美尼亞遊動放線菌Acp.armeniacus外,很少有氣絲。大部分菌株基絲顏色鮮豔:橙、紅、黃、紫和絳紅。某些種有可溶色素:藍、紅、黃、微褐或微綠。

遊動放線菌屬性狀特徵

分離自土壤、淡水、植物殘餘等基質。基內菌絲上常呈柵欄狀的菌絲頂端形成類球形或略不規則孢囊,其中孢囊孢子不規則排列,由孢囊壁破裂或部分溶解而釋放出來;孢囊孢子渾圓形,大部分具極生叢毛,偶有周生鞭毛,能遊動;一般無氣生菌絲;細胞壁化學組分Ⅱ型,即以內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甘氨酸為特徵組分;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70.6~76%。

遊動放線菌屬代表菌株

菲律賓遊動放線菌(Acp.philippinensisCouch,1950)。
參考資料
  • 1.    (J.Elisha Mitchell Sci. Soc. 66:87-92,1950;71:148-155,1955;伯傑細菌鑑定手冊第八版708-709,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