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鎖定
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創建於1958 年,前身為連雲港市衞生學校, 1988 年更名為江蘇省連雲港中藥學校,2001 年被評為全國11 所重點中醫藥學校之一,2004 年升格為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同時掛牌“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雲港中醫藥分院”,是一所以實施五年一貫制高職專科教育為主,高、中職層次全日制教育相結合的連雲港市屬公辦職業學校。 [1] 
中文名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外文名
Lianyunga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簡    稱
中醫藥高職校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職業學校
現任領導
校長:高健
院系設置
中醫藥系、醫學護理系、基礎教學部
校    訓
厚德 篤行 敬業 樂羣
地    址
江蘇省連雲港科教創業園區聖湖路38號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歷史沿革

  • 義德醫院護士學校
民國3年(1914年),美國基督教會在海州西門外舉辦的義德醫院建立後,為擴大教會的影響和醫院業務的開展,由美籍醫師慕庚揚負責籌辦護士學校。 [2] 
民國5年(1916年),在基督教會創辦的海州崇真中學學生中和從徐州教會選送的數名青年教徒中選出12人作為首批學員。 [2] 
教學方式是結合工作實踐邊幹邊學,以幹為主。學員每天均在醫院年資較深的醫護人員帶領和指導下從事護理及其他各項工作。理論課一般按醫院工作忙閒情況隨機安排,由醫師、護士長授課,每次2小時,課程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產科學、內科學、外科學、細菌學、飲食學、藥物學、護士學、英語對話等,學制5年。學習期間不考試,待期滿後由中華護士學會命題由醫院負責組織進行考試,試卷寄中華護士學會批閲,合格者由該會頒發畢業證書。學員畢業後大部分留醫院工作,少數外出自謀職業。首屆學員畢業後又陸續招收數批新學員,一般每隔1-3年收一批,每批2-10人不等,學員主要來自海州教區,此外來自灌雲、沭陽、贛榆、邳縣、宿遷、銅山以及山東的臨沂、滕縣、棗莊等教區,入校學員必須是基督教徒,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且考核合格,但也有不經考核而由教會長老、牧師介紹入學者。學員生活費用由院方負擔。抗日戰爭前每位學員每月發一元銀元補貼費,供購買衣服、手巾、肥皂、牙刷等日用品,抗日戰爭勝利後,因國民政府幣制貶值物價波動懸殊,補貼費改為每月每人1鬥(30斤)小麥實物發給。 [2] 
義德醫院護士學校自民國5年(1916年)至民國37年(1948年)11月新海連解放共收10批學員,計90餘人,其中男生70餘人,女生20餘人。因當時國內政局動盪,日偽統治等原因僅有40餘人學成畢業,尚有40餘人沒有達到畢業,但都陸續在海屬地區從事衞生醫療工作。 [2] 
護士學校開辦初期校長為慕庚揚,後為美籍護士白露德女士,民國31年(1942年)後為中國籍護士長周窈貴女士。 [2] 
  • 新海連市衞生學校
1949年11月,新海連市成立,義德醫院更名為新海連市人民醫院。 [3] 
1957年5月30日,經新海連市人民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批准將新海連市市立醫院改建為新海連市海州人民醫院。 [3] 
1958年6月9日,為適應地方衞生事業的發展需要,培養衞生技術人才,經江蘇省衞生廳批准,重新設立新海連市人民醫院護士學校,校址設在海州西門外(現第四人民醫院內)。本着勤儉辦學、資源共享的原則,利用醫院房屋及設備,在海州人民醫院領導下設校務委員會,9月底開學。 [4] 
1958年9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新建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校址位於海州西門街的海州人民醫院。
1959年4月24日,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併入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並更名為徐州醫學院。
1959年春,學校遷至新浦(原新浦區人民醫院門診部)。 [4] 
1959年秋,學校遷回海州,在原新海連醫學專科學校留下新建校舍內(位於原海州師範學校對門,現第二人民醫院職工宿舍),學校更名為新海連市衞生學校。 [4] 
  • 連雲港市衞生學校
1961年,新海連市更名為連雲港市,學校隨市名更名為連雲港市衞生學校。
1962年6月22日,因全國進行國民經濟調整,連雲港市衞生學校停辦。 [3] 
1971年12月,連雲港市革命委員會決定重辦連雲港市衞生學校。規定不單獨設校址,不配專職教師,由市衞生局領導分別在原新浦人民醫院和海州人民醫院培訓。 [4] 
1973年,首批畢業生分配到市衞生局所屬醫院和農村衞生院、衞生所等全民事業單位工作後學校工作結束。
1974年,在開門辦學的形勢下,原海州人民醫院在前衞生學校基礎上籌辦衞生學校。當年招生護士專業一個班(20名)。 [4] 
1975年12月,經省衞生廳請示,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同意學校定名為:連雲港市海州人民醫院衞生學校,校址設在醫院內東南角,教師全由醫院醫護人員擔任。同年,江蘇省衞生廳決定增設“中藥劑士”專業,全省範圍內招生。 [4] 
1978年7月,江蘇省革委會通知:“以海州人民醫院衞生學校為基礎,建立連雲港市衞生學校”。從此,學校體制由醫院辦校,轉為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 [4] 
1980年,學校在新浦區選定新址(海連東路校址)。隨着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校方几經努力,核定佔地55.3畝,編制規模,教職工140人,學生600人。 [4] 
1980年9月,經市委組織部批准,將外貿學校、水產學校、財經學校、衞生學校四所中等專業學校從有關局劃出,黨的組織關係隸屬市領導,日常工作由市委宣傳部分管。 [4] 
1983年,學校從海州醫院整體搬遷完畢。
1985年,學校在東海縣、贛榆縣衞生職工中專設置辦學點。
1988年,學校在灌雲縣衞生進修學校設置辦學點。 [3] 
  • 江蘇省連雲港中藥學校
1988年6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連雲港市衞生學校更名為:“江蘇省連雲港中藥學校“。
1996年,學校成為全國中等中醫藥專業教育達標學校。 [3] 
2001年,學校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11所重點中等中醫藥學校之一。
2001年10月,學校由副處單位升格為正處單位。
2002年7月,經市編委批覆,核定編制規模,教職工168人(其中28人為自收自支編制),學生6000人。
  • 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2004年3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建立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同年10月正式掛牌併成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連雲港中醫藥分院。全省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5年,為大專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
2005年1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3] 
2011年6月,學校搬遷至新校區(連雲港市海州區聖湖路38號)。
2013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4] 
  • 江蘇中醫藥職業學院(籌)
2015年8月,“到 2020 年,連雲港中醫藥高職校力爭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被寫入《連雲港市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實施意見》(連政發〔2015〕107號)。 [5] 
2016年4月,學校在“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中,確定五年內提升辦學層次、創建“江蘇中醫藥職業學院”的升格目標。 [6] 
2016年6月,“支持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提升辦學層次”被列入《連雲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5] 
2018年10月,連雲港市委副書記、市長方偉來校調研指導工作,就協調解決學校升格、教師編制等改革發展的諸多難題作出批示。 [5] 
2018年11月,連雲港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請示將學校升格為高職院校(連政發〔2018〕139號)。 [5]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概況

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省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學校位於國家5A 級風景區雲台山麓,佔地468 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5.5 萬平方米(含在建2.75 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約7557 萬元;教職工314 人,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22 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98 人;全日制高、中職在校生6914 人。學校已建成中藥學類、藥品生產技術類和護理類三大省級現代化專業羣。 [1]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辦學定位

學校始終秉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升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走內涵發展道路”的辦學理念,堅持為省內外醫藥衞生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辦學定位,充分利用連雲港山海藥用資源,緊密依託省市醫藥產業及醫療衞生事業,有效整合各類教育教學資源,實行多元化辦學,立足連雲港市,面向江蘇,輻射全國,着力為省市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醫藥衞生人才。 [1]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辦學成果

迄今,學校已為社會培養了 3 萬餘名技術技能型醫藥衞生人才,成為省內中醫藥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培育成長的搖籃。學校畢業生整體素質優、技能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普遍成為省市醫藥衞生領域的中堅力量,有些已成為享譽海內3外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在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及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1]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院系專業

學校開設有與地方支柱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中藥學類(中藥學、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藥品生產技術類(藥品生產技術、藥品質量與安全、中藥製藥技術)和護理類(護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康復技術)三大專業羣 10 個五年制高職專業 2 箇中職專業。 [1] 
(一)五年制高職(專科)
護 理(省品牌專業): 培養從事臨牀護理和保健護理等工作的發展型、複合型、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衞生單位、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養老護理中心等機構就業。護理(中醫護理方向)在護理專業課程基礎上增設《中醫護理》、《中醫飲食調護》、《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等特色課程,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衞生單位、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養老護理中心等機構就業。
藥 學(省特色專業): 培養從事藥物調劑、藥物製劑、藥物檢驗、藥品經營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衞生單位及藥品生產、藥品經營、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業等機構就業。
中藥學(全國健康服務類示範專業點、省特色專業): 培養從事中藥調劑、中藥製劑、中藥炮製、中藥檢驗、藥品經營、藥品研究與開發等技術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衞生單位及藥品生產、藥品經營、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業等機構就業。
康復治療技術 : 培養從事康復治療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綜合性醫院、康復專科醫院、康復中心等康復治療技術崗位就業。
助 產 : 培養從事助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和護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醫院產科、產房等護理、助產崗位,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早教機構、月嫂培訓中心等社區家政服務機構。
中醫康復技術 : 培養從事中醫康復治療一線工作的發展型、傳承型、複合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各類綜合性醫院的康復醫學科、各類康復中心、康復醫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療養院、殘聯康復機構、老年病康復中心、療養院等機構就業。
藥品生產技術(省特色專業) : 培養從事藥物製劑、藥品檢驗、藥品營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藥品生產、藥品經營、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業的相關崗位就業。
中藥製藥技術 : 培養從事中西藥製劑、中藥炮製、中藥質檢、中藥新產品開發、藥品營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藥品生產、藥品經營、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業的相關崗位就業。
藥品質量與安全 : 培養從事藥物質量檢測和質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藥品生產、藥品經營、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化工企業的質保、檢驗等崗位就業。
藥品經營與管理 : 培養從事中西藥品經營管理和藥品銷售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畢業生主要面向藥品、保健品、中藥材、醫療器械等生產和經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崗位就業。
(二)四年制普通中專
農村醫學 : 培養適合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實踐能力較強的實用型衞生人才,畢業生就業面向鄉村基層衞生機構,畢業後可通過參加國家組織的鄉鎮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獲得相應執業資格。
護理 (暫停招)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徽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徽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校徽
校徽設計創意如下:
本校徽圖案圍繞如何充分體現出“連雲港中醫藥學校”的特點而展開,在標識的形體構成設計中融入了形象思維設計元素,整體標識圖案在視覺感受方面似一隻展翅鯤鵬,極富動感和活力,形象生動,朝氣蓬勃。表現一種積極向上的發展志勢。鯤鵬喻示連雲港中醫藥學校培養的莘莘學子,翱翔九天、服務社會,振興國藥,志存高遠的崇高境界。也喻示連雲港中醫藥學校飛躍發展的宏偉遠景。
整個校徽圖案在神似鯤鵬的形象設計中,通過色彩和筆法的交匯融通,濃縮成漢字——“中”,突出表現一切圍繞中醫藥的民族特性為辦學宗旨的學校專業特性。在漢字“中”的筆畫取左邊和中間兩豎,用色彩和筆畫的變形,使之形成字母“y”,分別為“醫藥”二字的首個拼音字母,從而集中表現了“中醫藥”核心詞的深刻內涵。
“鯤鵬”、“中”和“y”其外在共同特徵的表現為一種動感,體現學校的教學是創新教學和各學科知識的交融匯聚,而圖右上角的弧線斷切恰是表現這種創意的一種突破,喻示連雲港中醫藥學校不拘傳統、志在突破的開拓理念。

連雲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全民健身周活動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江蘇省首批辦學條件評估合格單位、江蘇省中醫藥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實施中醫機構“九·五”建設規劃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 “學陶師陶,教書育人”先進集體、江蘇省“創文明校風,樹師表形象”先進集體、江蘇省“師德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社會尊師重教、教師回報社會”先進集體、江蘇省先進基層黨校、市文明單位、市愛國衞生先進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規劃圖 規劃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