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珠山林場

鎖定
連珠山林場位於密山市西北部,場址距密山市15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31°29′08″—131°51′44″,北緯45°28′10″—45°31′32″ [1]  。林場南與連珠山鎮、黑台鎮、太平鄉相連,東與密山鎮接壤,西和三道嶺林場相連,北和二龍山林場相接。行政區域屬連珠山鎮境內。
中文名
連珠山林場
東    經
131°29′08″—131°51′44″
北    緯
45°28′10″—45°31′32″

連珠山林場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林場地處完達山主脈南坡,那丹哈達嶺餘脈的低山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山廣新西山,海拔442米,最低海拔140米,平均坡度13度,最大坡度45度。
水系:為穆稜河支流水系,最大河為穆稜河一級支流——塔頭湖河。
氣候:屬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短濕熱多雨,最高氣温34℃,最低氣温-32℃,初霜九月下旬,終霜在五月下旬。植物生長期150天,有效年積温2340℃,年均温度3℃。年降水量460毫米。
土壤:有暗棕壤和沼澤土2類,其中暗棕壤最多,佔70%以上,暗棕壤主要有典型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2種。土壤A層厚度在10—20釐米之間。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北部,林相是以柞、樺、康椴為主的闊葉混交林,主要喬木樹種有柞樹、黑樺、康椴等,主要灌木為蒼朮、胡枝子、平榛、杜鵑等,草本植物有羊胡草、苔草、蒼朮等。菌類有榛蘑、木耳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兔、山雞、野鴨、林蛙、狍子、狐狸、飛龍等。

連珠山林場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59人,其中幹部14人,工程技術人員9人。固定資產30萬元,年產值101萬元,利潤6萬元。施業區內有3個鎮1個鄉,43個自然屯,社會人口近3萬人。201國道貫穿施業區東西,林區公路、鄉道大車道形成較發達的交通網絡。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9803公頃,林業用地面積9144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6153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01公頃,無林地2608公頃,苗圃2公頃。森林總蓄積35120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62.8%以上。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4767公頃,蓄積252750立方米,分別佔森林面積、蓄積的77.5%和72%。主要林分類型為柞林。人工林面積1386公頃,蓄積98450立方米,分別佔森林面積、蓄積的23.5%和28%。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974公頃,蓄積6592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70.4%和67%;紅松純林面積85公頃,蓄積555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6.1%和5.6%;樟子松純林面積319公頃,蓄積2669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4.2%和23%;楊樹面積8公頃,蓄積29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0.5%和0.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7593公頃,佔林業用地的83%。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3441公頃,佔林業用地的37.2%;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4152公頃,佔林業用地的45.4%。區劃商品林1551公頃,佔林業用地的17%。

連珠山林場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72年,3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35800立方米,年生產木材1190立方米,更新造林累計完成2259公頃;年育苗1公頃,年產成苗30萬株。
建有300畝果樹經濟園區1處,到2010年末,林場果樹經濟園區將達到1000畝,園區將成為林場的經濟支柱產業。養豬100頭,養羊200只,養牛150頭,年利潤3萬餘元。
林場有各類磚、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3000平方米。通往連珠山鎮的“林鎮”公路5公里,建立了綜合活動室,修建場區道路、砌石邊溝3000延長米,下橋涵60餘節,辦公室周邊種草坪800平方米,場區道邊栽滿鮮花,還安裝了路燈、射燈、彩燈。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把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集約經營,發揮其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養殖林蛙、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等。三是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社會力量,退耕還林。
林場場長:馬守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