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江縣人民政府

鎖定
連江縣人民政府是連江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連江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福州市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每屆任期五年,實行縣長負責制。
1949年9月6日成立連江縣人民縣政府,1950年初改為連江縣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改為連江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4月21日成立連江縣革命委員會,1980年11月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撤銷,恢復成立連江縣人民政府。 [1] 
中文名
連江縣人民政府
外文名
Lianjiang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成立時間
1949年9月6日
辦公地址
連江縣鳳城鎮
性    質
國家行政機關
現任縣長
高雙成 [2] 

連江縣人民政府歷史沿革

民國38年(1949年)8月13日,根據中國共產黨閩浙贛邊區委員會決定,成立連江縣人民民主政府,暫駐小滄鄉。陳捷生(即劉捷生)為代縣長。同年8月16日連江解放,連江縣人民民主政府遷入縣城,並接管國民黨連江縣政府及所屬機構。
民國38年9月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轉福建省人民政府令,正式成立連江縣人民縣政府,並頒方章一枚,任命鄭得山為縣長。連江縣人民民主政府隨之撤銷。9月23日宣佈建立6個區公所,轄178保、2226甲。
1950年初,連江縣人民縣政府改為連江縣人民政府。同年底設8個區公所,並分批建立81個鄉鎮人民政府(南竿鄉北竿鄉、西洋鄉、東湧鄉等4鄉尚未統一,待建),徹底推翻保甲制度。1951年6月,全縣由點到面開展民主建政,召開鄉鎮人民代表會議,選舉鄉鎮人民政府組成人員,年底基本結束。1952年初,全縣設10個區公所,轄123個鄉鎮人民政府。
1954年8月,西洋島劃屬霞浦縣。同年9月增設南竿鄉人民政府(暫設筱埕)、北竿鄉人民政府(暫設黃岐)、東湧鄉人民政府(暫設黃岐)。
1955年12月,根據連江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連江縣人民政府改為連江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3月調整區鄉規模,設1個直轄鎮人民政府(城關)和5個區公所,轄65個鄉(鎮)人民政府。
1958年7月,撤區並鄉,全縣建立16個鄉和2個直轄鎮(城關、琯頭)人民政府。同年9月,全縣設立17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實行政社合一,撤銷鄉鎮建制,下轄115個大隊管理區(後改管理委員會)。
1959年3月,連江縣人民委員會同時亦稱連江縣人民公社聯社委員會,不久聯社即撤銷。5月,公社核算體制改變為大隊核算體制,大隊管委會增至177個。
1960年1月,全縣併為10個公社管委會和1個東湖農牧場,大隊管委會裁併為107個。
1961年6月,調整社、隊規模,全縣設14個公社管委會、1個農場,下轄237個大隊管委會。
1962年5月,建立長龍華僑農場。
1963年6月,建立東湖人民公社管委會,與國營東湖農牧場合署,“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65年底,全縣設15個人民公社管委會和1個農場(長龍華僑農場),轄240個大隊管委會(街、管理區)。
因“文化大革命”動亂,1967年1月,連江縣人民委員會等印章被“造反組織”奪去,行政機關陷入癱瘓。同年3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連江縣人民武裝部生產領導小組,暫時取代部分行政職權。同年7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連江縣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縣軍管會),武裝部生產領導小組撤銷。
1968年4月21日,經中國人民解放軍閩北指揮部黨委批准,成立連江縣革命委員會。後相繼成立16個公社革命委員會,大隊成立革命領導小組。至1979年底,全縣設18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轄251個大隊(街、場)革命領導小組。
1980年11月,根據連江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議,撤銷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成立連江縣人民政府。1984年6月,經過建鄉和換屆選舉,依法建立18個鄉(鎮)人民政府,預留竿塘鄉待建(包括馬祖列島和東湧島),撤銷人民公社體制;254個大隊(街)革命領導小組,一律改為村(居)民委員會。
1990年底,全縣共設7個鎮、13個鄉人民政府(含1個民族鄉人民政府,下同),轄255個村(居)民委員會。1995年底設14個鎮、7個鄉人民政府,轄263個村(居)民委員會。 [1] 

連江縣人民政府機構設置

  1. 連江縣民族與宗教事務局
  2. 連江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3. 連江縣衞生局
  4. 連江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
  5. 連江縣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
  6. 連江縣人民政府信訪局
  7. 連江縣物價局
  8. 連江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9. 連江縣糧食局

連江縣人民政府歷任領導人

1949~1990年連江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名錶 [1] 
姓 名
職 務
性 別
籍 貫
任職時間
附 注
陳捷生
代縣長
福建福州
1949.8~1949.9
-
鄭得山
縣 長
山西洪洞
1949.9~1951.6
-
王明章
縣 長
山西汾西
1951.6~1954.8
-
賈培芳
副縣長
縣 長
山西沁縣
1952.7~1954.8
1954.8~1955.5
-
翁繩金
縣 長
福建平潭
1955.5~1958.9
-
尹 正
縣 長
山西晉城
1958.9~1961.8
-
張德茂
副縣長
代縣長
縣 長
山西沁源
1954.8~1955.7
1961.8~1962.1
1962.1~1968.4
-
申清溪
副縣長
山西翼城
1955.7~1957.11
-
程 明
副縣長
福建福州
1955.7~1957.11
-
陳增海
副縣長
連江青塘
1955.8~1956.12
-
葉惟尊
副縣長
連江青塘
1956.10~1958.4
1960.4~1961.1
1962.1~1963.6
-
林夢華
副縣長
福建福州
1956.6~1957.11
-
雲震霆
副縣長
山西安澤
1956.12~1961.11
1963.6~1964.7
-
高建新
副縣長
山西靈石
1960.4~1964.5
-
王柱玉
副縣長
-
1960.7~1961.1
-
董進鬥
副縣長
縣革委會副主任
山東膠南
1961.1~1968.4
1968.4~1971.12
1975.12~1980.11
-
楊文慶
副縣長
河北臨城
1962.1~1968.4
-
王嵋楓
副縣長
河南焦作
1965.3~1966.12
-
曾祥樞
副縣長
連江鳳城
1966.3~1968.4
-
黃峯亭
縣革委會主任
山東煙台
1968.4~1969.11
軍代表
李如達
縣革委會主任
山東臨沂
1969.11~1975.3
軍代表
羅全貴
縣革委副主任
主 任
河南林縣
1973.2~1975.3
1975.3~1977.11
-
朱清漢
縣革委會副主任
山東廣饒
1968.4~1971.12
軍代表
劉同聚
縣革委會副主任
山東乳山
1968.4~1971.12
-
林恆樵
縣革委會副主任
福建閩侯
1968.4~1980.9
羣眾組織代表
劉銘堂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鳳城
1968.11~1970.1
羣眾組織代表
吳本乾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岱雲
1968.11~1970.1
羣眾組織代表
謝發程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東邊
1969.8~1976.10
羣眾組織代表
吳騰崗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北茭
1970.1~1977.7
羣眾組織代表
魏錦榮
縣革委會副主任
山西晉城
1970.10~1975.9
-
呂居永
縣革委會副主任
山西晉城
1977.11~1980.1
-
謝廷光
縣革委會副主任
福建羅源
1971.2~1980.1
-
劉永雄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上山
1971.7~1976.10
-
王 貴
縣革委會副主任
主 任
縣 長
山西靈石
1976.10~1978.2
1978.3~1980.11
1980.11~1983.12
-
王道隆
縣革委會副主任
山西屯留
1975.12~1980.11
-
黃春棋
縣革委會副主任
副縣長
連江花塢
1978.3~1980.11
1980.11~1983.12
-
林依端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鳳城
1978.3~1980.11
-
吳兆彪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鳳城
1978.3~1980.11
-
江福官
縣革委會副主任
連江東昇
1978.3~1980.11
-
謝秉田
縣革委會副主任
副縣長
福建福鼎
1980.7~1980.11
1980.11~1983.12
-
李兆盛
縣革委會副主任
副縣長
連江連登
1980.7~1980.11
1980.11~1983.12
-
趙學明
縣革委會副主任
福建閩侯
1980.8~1980.11
-
林義傑
副縣長
代縣長
縣 長
連江鳳城
1980.8~1983.12
1983.12~1984.6
1984.6~1989.11
-
吳基高
副縣長
連江浦下
1980.9~1987.6
-
彭天德
副縣長
福建莆田
1983.12~1987.12
-
劉恆芳
副縣長
連江鳳城
1983.12~1987.6
-
鄭昌新
副縣長
連江鳳城
1983.12~1987.6
-
鄭厚雄
副縣長
連江東湖
1985.11~1990.12
-
吳本雄
副縣長
連江鳳城
1985.11~1989.4
-
葉家松
代縣長
縣 長
福建閩侯
1989.11~1990.3
1990.3~1990.12
-
陳繼梅
副縣長
連江玉井
1987.6~1990.12
-
林錦安
副縣長
福建福州
1988.7~1990.12
省派科技副縣長
陳美光
副縣長
連江花塢
1989.12~1990.11
-
[1] 

連江縣人民政府現任領導

縣長:高雙成
副縣長:吳思斌陳欽劉麟翔張遵安雷發勇高晶顏學淦張記歡 、劉凱 [2-3] 

連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地址

連江縣鳳城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