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逡,漢語二級字 [4]  ,部首是辶,讀作逡(qūn),本義指徘徊的樣子。 [2-3] 
中文名
拼    音
qūn
部    首
含    義
復,往來
詞    性
動詞
注    音
ㄑㄩㄣ
總筆畫
10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逡qūn
⒈ 退讓,退卻:逡巡。 [3] 
基本詞義
◎ 逡 qūn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 。本義:徘徊的樣子)
(2) 復,往來 [come and go;loiter about]
逡,復也。——《説文》。徐灝注箋:“複訓往來。往來即逡巡意。”
(3) 退讓[yield]
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漢書·公孫宏傳》 [3] 
(4) 退卻,打仗時軍隊向後撤 [retreat]
逡巢逗穴,命淮、汝戈船,遏其還徑。——《宋書》
常用詞組
逡巡 [3]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倫切,音踆。《説文》復也。《玉篇》退也,郤也。《集韻》逡巡,行不進也。《前漢·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注》言有次第也。《楚辭·九章》遷逡次而勿驅兮。
月運之名。《揚子·方言》日運為躔,月運為逡。
小爾雅》體慚曰逡。
與㕙通,兔名。《戰國策》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集韻》須閏切,音竣。逡遒,縣名。
與駿通。《禮·大傳》執籩豆,逡奔走。《書·武成》作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