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造雲的山

鎖定
《造雲的山》是由朱宇執導的紀錄電影,於2012年6月在上海電視節首映 [3] 
該片展現的是中國西部的羅布泊南麓山脈中,工人們開採石棉的工作、生活場景 [3] 
中文名
造雲的山
外文名
Cloudy Mountain
類    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朱宇
片    長
85 分鐘
上映時間
2012年6月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第55屆萊比錫紀錄片與動畫片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造雲的山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6張)
中國西部的羅布泊南麓山脈中盛產石棉。石棉開採過程中漫天粉塵,遠看好似“造雲機器”,向天空噴吐着“雲朵”。大型機械設備的投入使用,使石棉的開採能力大打增加,而相應的環保設備未能配套,導致石棉才開採及封裝過程中將大量的粉塵吹向空中,遮天蔽日。無論户外室內,工人們簡單地使用圍巾、口罩來保護自己,但這些紡織品極易沾吸粉塵,且難清洗,工人們無法抵禦環境給身體帶來的侵害。然而,那些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勞作的人們,雖然過着艱苦和與世隔絕的生活,卻沒有失去他們的快樂,因為他們看得到生活的希望 [1] 

造雲的山幕後製作

項目開發
2010年,在學習了電視專題製作後,朱宇帶着攝像機再赴礦區進行一週的拍攝,記錄了十個小時的素材,初步製作完成了23分鐘的紀錄短片《造雲的山》。不久後,朱宇接到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打來的電話,邀請他參加“真實中國——導演計劃”。在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的製片人韓蕾的幫助下,朱宇完成了提案,製作了展示幻燈片和片花,經反覆演練,最終在項目競標會上全票通過評委評審,得到了六萬八千元的初期拍攝資金支持 [12] 
前期拍攝
獲得資金後,朱宇立刻將拍片提上日程,制定拍攝大綱、拍攝計劃、日期、分鏡頭。朱宇一遍遍修改文字稿件,力求達到專業的效果。準備工作完成後,朱宇邀請同班同學劉治峯擔任攝影師,三赴礦區進行了36天的拍攝。在拍攝現場,朱宇沒有對各個鏡頭做任何文字記錄。拍攝結束,他只好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補做場記,在電腦裏敲下了10萬個字符 [12] 
後期製作
該片的第一版時長90分鐘,非常粗糙,朱宇在這個基礎上修改了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期間指導老師柏雨果給了他很多建議,支持他做精剪。2012年3月,朱宇來到上海,經過十五天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和製片人韓蕾一幀一幀地將90分鐘的片長縮短為85分鐘,完成了影片的第五版 [12] 

造雲的山主創團隊

導演
朱宇 [5] 
製片人
韓蕾
錄音
田勇
剪輯
朱宇、韓蕾
混音
沈漢村
攝影
劉治峯 [2] 

造雲的山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方
備註
2012年
第1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紀錄片單元最佳導演獎
朱宇
獲獎 [5] 
2012年
第1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紀錄片單元最佳攝影獎
劉治峯
獲獎 [2] 
2012年
第2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新人獎
《造雲的山》
獲獎 [7] 
2013年
第20屆Hot Docs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造雲的山》
獲獎
2013年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片導演獎
朱宇
獲獎 [10] 
2013年
第三批推薦優秀國產紀錄片目錄
《造雲的山》
入選 [11] 
2013年
第55屆萊比錫紀錄片與動畫片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造雲的山》
獲獎 [4] 

造雲的山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時間
上映平台
2012年
上海電視節 [1] 
2012年
萊比錫紀錄片與動畫片國際電影節 [4] 
2013年
Hot Docs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2013年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8] 
2014年
海南紀錄片電影展映周 [9] 
主創公司
出品公司
真實傳媒有限公司 [11] 

造雲的山作品評價

《造雲的山》是一部關注現實的紀錄電影,導演將鏡頭對準中國西部羅布泊的石棉工人,真實地記錄了他們的生存狀態 [5]  。該片沒有豐富色彩卻充滿着生命力,甚至展現瞭如詩如畫的美 [2] (《新民晚報》、上海電視節評委會綜合評)
《造雲的山》詩歌般地展現了生活在非自然濕地人們的生活,他們在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脆弱的森林環境中進退兩難,拍攝者在極端的條件下進行了長時間的拍攝,帶着對主人公的同情和尊重,詳盡講述了帶着詩意般的憂傷故事,展現了他出眾的導演才華 [6]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