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布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

鎖定
羅布泊(Lop Nor),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nào),《山海經》稱之為“幼澤”,也有稱泑澤、鹽澤、蒲昌海、牢蘭海、輔日海、臨海、洛普池、羅布池等多種名稱。 [1] 
羅布淖爾系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彙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若羌縣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中心位於北緯40.5°,東經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 [2]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致上游來水減少,直至乾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概述圖來源: [44] 
中文名
羅布泊
外文名
Lop Nor
所屬區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北部 [43] 
海    拔
780 m
拼    音
luó bù pō
狀    態
已乾涸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建議遊玩時長
2~3天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
著名景點
小河墓地
適宜遊玩季節
四月中旬和十月中旬

羅布泊地理情況

羅布泊位置境域

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位於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若羌縣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地理位置39.5°~41.5°N,88°~92°E,中心位於北緯40.5°,東經90.3°。 [1-3] 

羅布泊地理環境

羅布泊現狀 羅布泊現狀 [4]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在20世紀中後期因塔里木河流量減少,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完全乾涸(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納木錯成為中國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5-8] 
羅布泊地貌略圖 羅布泊地貌略圖
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彙集於此,曾經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後湖水減少,樓蘭城成為廢墟。1931年中國學者陳宗器、德國地質學家霍涅爾對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以來在羅布泊新形成的水域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於1931年完成了整個湖區的測量工作,實測羅布泊水域面積還有2375平方千米,水源來源於孔雀河,由北端入湖,進入湖心,向東膨脹,形如“靴子”,南北長85千米,湖區北部東西寬20千米,南部東西寬45千米,湖水很淺,在某些區域甚至不能行船,時有擱淺,西南有一河道與喀拉和順湖相連。 [9-10] 
1921年後塔里木河斷流,湖水又有加,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減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後乾涸,主要原因是因為塔里木河兩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斷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長度急劇萎縮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乾涸,導致羅布泊最終乾涸。敦煌哈密鄯善吐魯番庫爾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肅北、瓜州尉犁、民豐、于田、墨玉、玉門、鐵門關等都處於羅布泊周邊地區。 [11-12] 
羅布泊乾涸時間是頗有爭議的一個焦點,大多文獻記述為1972年,自1972年美國公佈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衞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 [13]  。在已經結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布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 [14] 
2006年DGPS實測結果表明羅布泊大耳朵湖盆地勢相對平緩,深度僅為5.2米,西南平均坡度0.19‰,東北平均坡度0.09‰,為一偏心的淺水湖盆,鹽盤覆蓋面積近5500平方千米,海拔約800米。 [15-17] 
1972年至今羅布泊不同時期乾枯的影像 1972年至今羅布泊不同時期乾枯的影像

羅布泊氣候

羅布泊地區氣候異常乾燥、炎熱,年平均氣温11.6℃,夏季最高氣温>40℃,冬季最低氣温-20℃以下,年降水量20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年日照時數>3200h,年積温>4500℃。且風蝕強烈,全年盛行風方向為NE,3~5月為多風季節,6~8月為大風季節,8級大風日>60d,常常引起沙暴天氣,位於羅布泊下風向的若羌、且末地區每年浮塵天氣有115~193d。 [18] 

羅布泊地貌特徵

  • 羅布泊西岸
羅布泊西北岸沿40°27′N向西,地面呈台階狀升高,幹湖底海拔780米,地表覆蓋厚20~30釐米的鹽殼,質較鬆散,為1962年最後乾涸時形成的新鹽殼;新鹽殼向西地面升高至782米,為第一湖積台地,該台地西界90°15′E,但寬度南北不一,窄處僅2千米左右,最寬處超過10千米,地面為厚30~40釐米質較堅硬的鹽殼,為較早鹽殼,有時見有稀疏的紅柳,該台地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湖面擴大時期。第二湖積台地以西為廣闊的湖積平原,海拔784~785米,由淺灰色湖相粘土夾粉砂層組成,地面經風蝕形成N40°E向延伸高2米左右的壟狀地形或低雅丹地貌。 [19]  [20] 
樓蘭古城一帶即40°30′~40°39′N,89°54′~90°01′E間為高789米左右的湖積台地,地面切割深達6米左右,由淺灰、灰色粉質粘土夾薄層粉砂組成,台地邊緣被風蝕成N45°E向延伸的壟崗狀雅丹地貌。 [19] 
  • 龍城雅丹地貌
龍城雅丹地貌位於羅布泊北岸,雅丹頂高815~820米,分佈面積約1800平方千米 [21]  ,切割成寬20~25米,長30~50米,呈N20°~30°E延伸和四周陡峭的壟狀形態,稱雅丹地貌。 [19] 
雅丹上部由灰黃色含石膏單晶粉質粘土組成,中部由灰綠色粉質粘土夾薄層粉砂組成,含少量石膏晶體,下部由灰綠與灰黃色粉質粘土夾薄層石膏組成。 [19] 
  • 羅布泊東湖北部湖岸階地
羅布泊東湖北部分佈着一系列島嶼,其面積大小不一,島嶼頂高分別為781~782米和784~785米,組成物質相似,地面為厚30釐米左右的鹽殼層,下部為含石膏的湖相粉質粘土,因此這些島嶼多為早期的湖積台地經後期侵蝕形成。除島嶼外,湖岸帶還分佈着高度與島嶼相當的兩級侵蝕階地,階地頂面也為鹽殼或被風沙所覆。 [19] 
  • 白龍堆雅丹地貌
白龍堆雅丹地貌位於北凹地周邊,雅丹頂面海拔800~810米,分佈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 [21]  ,地面切割深10~220米,為呈NNE向延伸的壟狀或丘狀地貌,由灰白、灰黃色粉質粘土與灰白色鈣芒硝夾石膏組成,因色呈灰白,故稱白龍堆。 [19] 
  • 三壟沙雅丹地貌
三壟沙雅丹地貌分佈於東湖東岸北山與玉門關之間及阿其克谷地東部,總面積600平方千米以上。三壟沙雅丹呈NNE向延伸,頂面海拔805米左右,相對高度15~20米,由棕黃色湖相粉質粘土夾粉細砂組成。阿其克谷地東部一帶的雅丹地貌頂面海拔800米左右,相對高度10米左右,略呈南北走向,切割破碎,呈小丘狀孤立分佈,上部由土黃色粘土、粉砂夾中砂組成,底部為灰綠色泥岩,地面為鬆散的灰色砂礫石層。 [19] 

羅布泊歷史變遷

羅布泊歷史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18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被分割成幾塊窪地。 [22-24] 
樓蘭古城遺址 樓蘭古城遺址
漢朝時期這裏曾經有一個人口眾多,頗具規模的古代樓蘭王國。它於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曆史。它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公元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向漢武帝上書:“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此後,它成為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南支的咽喉門户。 [25-26]  而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 [12] 
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27]  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在此之後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曾幾何時繁華興盛的樓蘭,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歷史舞台;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黃沙滿途,行旅裹足;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也變成了一片乾涸的鹽澤。
羅布泊現狀 羅布泊現狀 [28]
至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在蘇制1:50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
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 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 [29]
新中國成立後,興起多次開墾浪潮,大批內地人遷移西部組成建設兵團,開展土地平整運動,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採礦藏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個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縮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羅布泊迅速乾涸。到1972年,羅布泊最後乾涸部分為450平方公里。 [30] 
羅布泊乾涸後,周圍生態環境發生鉅變,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衞士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羅布泊推進,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融為一體。羅布泊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羅布泊研究

羅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樓蘭古國,一度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探險者。幾千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但是,由於各種侷限和偏見,也製造了許多訛誤,為羅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樓蘭古城遺址之一太陽墓 樓蘭古城遺址之一太陽墓
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美國人哥丁頓,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國人邦瓦洛等,都考察過羅布泊,並留下精彩的描寫。 [26] 
清代地理學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記》的插圖中標明塔里木河匯注孔雀河下泄羅布泊。 [26] 
阿彌達深入湖區考察,撰寫《河源紀略》卷九中載:“羅布淖爾為西域巨澤,在西域近東偏北,合受偏西眾山水,共六七支,綿地五千,經流四千五百里,其餘沙嘖限隔,潛伏不見者不算。以山勢撰之,迴環紆折無不趨歸淖爾,淖爾東西二面百餘里,南北百餘里,冬夏不盈不縮……” [31-32] 
羅布泊考察
羅布泊考察(16張)
1876年,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後,以其片面之見,錯誤的認定卡拉河和順湖即中國古記所記羅布泊。他的學生科茲洛夫和英國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國地理學家範李希霍芬卻持反對的觀點。 [26]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統的提出一套關於羅布泊遊移的理論,認為它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是由於湖底週期性沉積、抬升和風飽蝕降低的結果。這種遊移説,曾長期為中外學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國人亨庭頓提出了“盈虧湖”的理論。 [26] 
經過中國科學家實地考察,證實了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和集流區,湖水不會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積物3600年僅1.5釐米),乾涸後變成堅固的鹽殼,短期內湖底地形不會劇烈變化。對湖底沉積物通過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中心。從而證明了遊移説是不切實際的推斷。 [26] 

羅布泊附近居民

羅布泊人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民族,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豐富的營養使許多人都很長壽。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婚的陪嫁,有時是一個小海子(小湖泊)。 [25-26]  [33] 

羅布泊自然資源

羅布泊的硫酸鉀工廠
羅布泊的硫酸鉀工廠(9張)
羅布泊有全中國最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羅布泊地區北部鉀鹽儲量2.5億噸以上,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鉀鹽礦中次大的一個超大型鉀鹽礦,預計羅布泊鎮將會取代格爾木成為中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 [34-35] 

羅布泊現代研究

中科院遙感所邵芸研究員表明,在古代羅布泊,西湖是疊加在古東湖上的,而東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 [36-38] 
邵芸帶領團隊承擔的國家863計劃“新型成像雷達地下目標探測與隱伏特徵提取技術研究”課題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驗收。3年多來,課題組共開展了5次野外調查,採集了大量野外樣品,進行了實驗室分析,探地雷達的探測驗證,充分利用雷達遙感技術對幹沙層、乾燥鹽殼層的穿透能力,探測了被埋藏的羅布泊古湖岸線,對羅布泊“大耳朵”的成因之謎提出了新的見解。 [36-38] 
羅布泊風景之駱駝
羅布泊風景之駱駝(14張)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在遙感圖像上發現乾涸的羅布泊呈現神奇的耳朵形狀,從此,羅布泊“大耳朵”就因其特殊的形態及成因不明而引起了地學界的廣泛關注。 [36-38] 
邵芸團隊通過多源雷達遙感圖像解譯以及極化雷達特徵分析,取得三項重大科學發現:
首先,在遙感圖像上呈現“大耳朵”形狀的羅布泊是由於羅布泊古東湖的西半部分為西湖所覆蓋,使得原來圈閉的湖岸線被部分切割和掩蓋,因此在遙感圖像上能看到古東湖的東半部分,故呈現“耳朵”形狀。利用雷達遙感技術能夠透視風成沉積層和極端乾燥鹽殼層的能力,發現了埋藏於西湖湖相沉積物之下的古東湖湖岸線,證實了古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的存在,説明西湖(鹹淡水混合)是疊加在古東湖(鹹水)之上的。這一科學發現表明羅布泊古湖岸線原來是呈圈閉狀態的,而不僅僅是“耳朵”狀的。 [36-38] 
其次,在野外科學考察中,找到了羅布泊古東湖的北部和西部湖岸線,確認了羅布泊的邊界,由此推測,羅布泊古東湖分佈範圍可能遠遠大於原來測量的5350平方公里,初步測算超過1萬平方公里。 [36-38] 
再次,羅布泊古東湖的乾涸過程可以劃分為6期,在雷達圖像上表現為明暗相間的6個條帶。明條帶為高含鹽量湖相沉積層,代表了羅布泊較強烈的萎縮,湖面快速縮小,鹽分快速結晶析出。暗條帶為低含鹽量湖相沉積層,代表了羅布泊的相對較弱的萎縮,湖面縮小,但是過程緩慢,依然有西側的河水、山上的融雪水,進行一定的補給,故含鹽量較低,摻雜着較多的泥沙質沉積物。上述過程重複出現與持續推進,是羅布泊古湖區越來越小的真實記錄,説明在羅布泊逐漸萎縮、乾涸的過程中出現了6個期次的湖相沉積環境變遷,代表了至少6個期次的幹—濕氣候變化,對於乾旱地區環境演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6-38] 

羅布泊地區景點

  • 漢代烽火台
漢代烽火台 漢代烽火台
庫爾勒60公里處的一座保持較好的古烽火台遺址。有學者根據修建長城的防禦意義,認為古長城的西端應包括了尉犁縣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該烽火台應是西長城的起始。 [4]  [26] 
  • 營盤漢代遺址
一處羅布泊地區中保存較完好的古遺址。有一圓形城牆,直徑300米,牆殘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遺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邊兩公里處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邊則是著名的古墓羣,為羅布泊地區最大的墓葬羣。據資料介紹,營盤是官辦的屯兵驛站,一方面也扼守絲綢之路的中道,起保護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於城旁流過,土地可以屯墾。 [4]  [26] 
  • 龍城雅丹
龍城雅丹 龍城雅丹
羅布泊地區三大雅丹羣之一,位於羅布泊北岸。土台羣皆為東西走向,成長條土台,遠看為游龍,故被稱為龍城。龍城雅丹又稱為白龍堆雅丹,並被《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二名,譽為“最神秘的雅丹”,因為極少有人見過它的真貌。 [4]  [26] 
  • 土垠
為中國考古學家發現並命名的一處漢代後勤驛站遺址,殘存物極少,但在古時是絲綢之路的一處軍事要地。 [4]  [26] 
  • 太陽墓
位於孔雀河古河道北岸。它是1979年冬被考古學家侯燦、王炳華等所發現,古墓有數十座,每座都是中間用一圓形木樁圍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樁圍成7個圓圈,並組成若干條射線,呈太陽放射光芒狀。經碳14測定,太陽墓已有3800年之久。 [4]  [26] 
  • 古胡楊林
位於太陽墓地西側,在古河道北岸的一片台地上,有成片的株距相等、行距相同、樹幹尺餘粗的枯死的胡楊林。這成排成行的枯樹,帶有明顯的人工營造的特徵。 [4]  [26] 
  • 餘純順墓
位於鐵板河出口不遠的一處土台,1996年6月餘純順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乾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時距自己親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給地點僅2公里。建有墓地墓碑。 [4]  [26] 
  • 羅布泊湖心標誌
1997年底,一工程師根據地圖經緯度測量的湖心地點,雖然沒人考證,也成了一景觀。1997年標誌點只埋下一個空汽油桶,1998年2月廣東首個女子羅布泊探險隊樹下第一塊木碑後,現已增加了數個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羅布泊者留下紀念物之處。 [4]  [26] 
  • 庫木克塔格沙漠
為高海拔沙漠,位於阿爾金山和湖盆之間,為中國第三大沙漠,並以獨特的羽毛狀沙帶著稱。 [4]  [26] 
  • 孔雀河
孔雀河 孔雀河
源於博斯騰湖,流經庫爾勒尉犁縣進入羅布荒漠,現中游河道灌滿流沙,偶有稀疏胡楊樹蘆葦紅柳,下游河道則寸草皆無,一片死寂,淪為荒漠,河道兩岸偶有轟然倒地的枯胡楊。 [4]  [26] 
古樓蘭國遺址。還可看到民居遺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羣,一小佛塔上的彩繪雖經千百年,至今還可辨識。 [4]  [26]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在歷史舞台上只活躍了八百餘年便在公元4世紀神秘消亡,過了1500多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羅布人嚮導奧爾德克於1900年3月28日又將它重新發現,因而轟動世界,被稱之為“東方龐貝城”。百年來,樓蘭一直是中國乃至世界各地探險家、史學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熱點。 [4]  [26] 
  • 樓蘭農場
緊挨着米蘭古城有一建設兵團團場,因該處自古以來得益於阿爾金山的雪水,有農牧業存在的條件,因此除了現代人在墾荒,古時就有發達的灌溉系統。在米蘭農場的民族連可以拜訪羅布人的後裔。
  • 紅柳溝
羅布泊雅丹地貌 羅布泊雅丹地貌
羅布泊南岸一片紅柳土包構成的戈壁灘景觀。 [4]  [26] 
  • 敦煌雅丹
敦煌雅丹屬於古羅布泊的一部分。為沙漠平原區,光照充足,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四季多風,最大風力可達12級以上。在地質上位於新生代(距今約6500萬年以來)敦煌——疏勒河斷陷盆地的中心部位。由於岩層產狀水平,垂直節理髮育,較鬆軟岩層在大自然疾風暴雨的漫長風化中,導致了各種雅丹風蝕地貌的形成。位於敦煌市西北約180公里處,玉門關西北約100公里處。公園面積398平方公里。 [39] 

羅布泊核試驗

  •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地區成功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 [40] 
  •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 [41] 
  • 1964—1996年,羅布泊一共進行過45次核試驗,其中23次是大氣核試驗。 [4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