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路

(建築學術語)

鎖定
通路泛指物體通過的路徑,也就是我們日常説的“路”,是使用任何空間的前提。如果沒有進入空間、在其中往來、接收和發送信息或貨物的能辦,無論這個空間多大,資源多豐富,也沒有價值。 [1] 
中文名
通路
外文名
fairway
拼    音
tōng lù
定    義
泛指物體通過的路徑
作    用
使用任何空間的前提
應用學科
建築學

通路詞語簡介

通路是使用任何空間的前提。如果沒有進入空間、在其中往來、接收和發送信息或貨物的能辦,無論這個空間多大,資源多豐富,也沒有價值。城市是一個由道路、小路、軌線、管道和電纜組成的流通網絡。城市的經濟和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與其流通水平成正比。
(1)基地內通路
①基地內應設通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通路應能通達建築物的各個安全出口及建築物周圍應留的空地。
②通路的間距不宜大於160m。
③長度超過35m的盡磺式車行路應設回車場。供消防車使用的回車場不應小於12m x 12m,大型消防車的回車場不應小於15m×15m。
④基地內車行置較大時,應另設人行道。
(2)通路寬度
①考慮機動車與自行車共甩的通路寬度不應小於4m,雙車道不應小於7m。
②消防車用的通路寬度不應小於3.50m。
③人行通路的寬度不應小於1.50m。
(3)通路與建築物間距
基地內車行路邊緣至相鄰有出入1:1的建築物的外牆間的距離不應小於3m。 [2] 

通路遊憩場所的通路

通路通路的特性

通路作為旅遊區空間結構的骨架,以出入口為起點,將區內各遊憩活動場所、主要建築物及各個空間作線形連接,這便是最簡單的通路特性。
一般説來,主路構成連接主要遊憩場所之間的交通線路,具有承擔客運、貨運、通勤等各種功能。支路是主路的分支路。在規模較大的旅遊區中起到分擔主路功能的作用。小路具有休閒散步、賞景遊玩、登高望遠等功能。假如有哪一個遊憩場所脱離了通路而獨立存在,那一定是不得已而為之。通路的作用就是保證場所之間的聯繫,它以“連接性”為特點。
通路不僅僅只是支撐和維持遊憩場所的存在,而且也要受到遊憩場所間的關係的制約。隨着通路從一間房屋這樣小的場所,向國家公園那樣龐大的區域不斷延伸,沿途會產生若干各具特色的遊憩場所。非均質性的遊憩場所,因受景觀特點和社會要求的影響,會具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和旅遊意義,遊憩場所內部也因旅遊吸引力的差異具有等級之分,這種場所間的差異使連接這些場所的通路帶有軸向性和方向性,使之產生“前往與返回”等概念。
有時,通路的軸向性和方向性還受到遊憩場所的中心性或重要性的制約,從而使連接場所之間的通路產生“主路”、“支路”、“大街與小巷”的區別。並以此來適應各自場所環境的要求。無論通路連接的是大型廣場還是一塊小場地,通路無疑都受到遊憩場所特性的制約,也就是説,必然會根據遊憩場所的特性,形成諸如主路、小徑那樣形式各異、不同層次的園路。在重要的遊憩場所之間開設主要的通路。而在通路兩端又會出現相應的新場所,場所需要通路,而通路又會使場所煥發出新的活力。這就是兩者相互依存關係帶來的良性關聯作用。旅遊區的空間組織在這種不斷延伸中也變得更加豐富。因此,設計通路時,“連接性”往往被視為通路的重要原則。
與城市道路略有不同。旅遊區中的通路是為了滿足遊覽觀景、開展各種遊憩活動的需要,除了便利實用外,通路應考慮旅遊空間的區劃要求。通路不僅是道路交通設施的組成部分,也構成了旅遊單元的空間骨架。在多數情況下,通路將旅遊單元區劃為若干旅遊點,旅遊點往往沿通路動線佈局。這意味着,通路的設計實質上是遊覽活動向導線設計的基礎。
道路的分級和佈局受景象特徵和遊賞方式的影響。一般而言,遊人的遊賞方式與景象特徵是相適應的,遊人面對不同的景象特徵,因體力和遊興的原因,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的遊賞方式,可以是靜賞、動觀、跋山、涉水、探洞,也可能是步行、乘車、坐船、騎馬,這些遊賞方式在時間上體現為不同的速度進程。上述因素影響着道路的級別、類型、長度、容量和空間層次序列結構,道路的特點差異和多種遊線間的穿插銜接關係,以及道路交通設施配置等諸問題。道路的分級和佈局實質上是景象空間展示、速度進程、景觀類型轉換綜合構想的體現方式。

通路通路的結構形式

“連接性”是各級道路的共同特點。無論主路、支路還是小路,設置道路的目的就是為了連接各類遊憩場所,影響遊憩場所位置和佈局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遊憩場所的佈局具有非均質性特點,這將導致遊憩場所在空間排列上有多種可能性。通路就是要適應場所的這些特點,將各種遊憩場所連接起來。
從平面上分析,通路一般可以歸納為“向心式”、“環繞式”和“自由式”三種基本類型。
(1)“向心式”。平面上的”向心式”源於用來連接兩個遊憩場所的道路原形。由於場所具有非均質性和中心性特點,在現實中,兩個場所的中心性或重要性往往會存在差異,在設計中,因考慮這種差異而特別強調其中一方場所的中心性或重要性。因此,源於連接兩個遊憩場所的道路原形,演變為向一箇中心場所集中的平面形式。我們稱具有這種結構特點的通路為“向心式”。“向心式”適用於地勢平坦的旅遊區,主路大都屬於這種類型。
(2)“環繞式”。”環繞式”在具體形態上是指如同中庭廣場的環廊、但向心性較弱的通路類型。“環繞式”通路按照環廊的形式,將環廊上的相互接近的場所連接貫通,但並不強調被環廊圍合場所的中心性特徵。旅遊區中環繞式的庭院大多采取這種類型的通路。
(3)”自由式”。”自由式”中的通路在具體形態上多指諸如旅遊區內的小路、公園中的散步道或城市遊憩中心的漫步空間。這種通路主要用於體驗其中的遊覽情趣,是一種強調遊憩要素的通路類型。通常這類通路蜿蜒曲折,不拘泥於兩個目的地之間最短距離的直線原則。
從縱向斷面上分析,通路的縱向斷面形式可以歸納為平坦形、凹形、凸形和坡形四種類型。在具體形態上多指包括平路.跨越橋、坡狀、階梯狀、分段下沉凸起等通路。 [3] 

通路温室的通路

温室裏除了種植或擺放植物的地方外,為了進行管理以及供人蔘觀,必須有一定面積的通路。其建築的原則是:
(1)為了增加温室的使用面積,通路寬度應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儘量壓窄。一般內部使用的温室,路寬80~100釐米;展覽温室分為兩種:小型的寬120~140釐米,大型的寬150~200釐米。
(2)展覽温室裏的通路,在設計時應注意遊覽路線,儘量避免走回頭路,以免遊人相對行走而發生擁擠。
(3)路面要平坦,但不要光滑,以免搬運笨重物品或遊人行走時,失足滑倒。
(4)路面中心高,而向兩側漸低,以免積水,坡度為2,~3%即可。
其結構一般有以下幾種。
(1)水泥路:展覽温室和永久性建築的實驗温室可採用水泥路面。其具體作法是:先挖深25釐米路基,夯實底土,然後鋪3:7灰土,打實後保持15釐米厚再鋪厚8釐米的混凝土(水泥:砂子:石子為1:2:4),最後砌厚2釐米的水泥砂漿,用木質抹子抹平,不要用鐵抹子壓光。
(2)石子路:尺寸和方法同水泥路,但在挖好路基、打好灰土後,應於兩外側各挖深24釐米,並立砌一排長磚作路邊。然後在灰土上鋪厚4:~5釐米的1:3水泥砂漿,再擺放直徑5~6釐米、表面光潔的河卵石,並用木板隨時拍實、拍平,以便使卵石下部與水泥砂漿牢固接合。表面再撒1:3水泥砂子,用條帚掃一下,填滿卵石間隙,最後用細噴壺噴水,使水泥砂子遇水凝固以接固卵石。如能在擺放河卵石時,選用顏色,形狀不同的並擺成各種花紋圖案,則更加美觀。
(3)磚路:同石子路,只是在灰土上先鋪厚4~5釐米白灰砂漿或混合砂漿,上面再砌方磚、長磚或水泥方磚作路面。
(4)土路:對於臨時性的土温室、內部使用的培養温室,無須修建路面,用土路即可。 [4] 

通路通路與旅遊活動

通路通常可以擴展為廣場、街道,為遊人提供購物活動和休息的場所。從而對空間中的自發性遊憩活動產生影響。在由通路擴張為街道上進行休閒活動,是城市休閒生活的重要特徵。我國傳統的街道中。街道休閒生活豐富而有特色。它是城市休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行、觀景、休閒散步和鄰里交往,在我國傳統街道生活中往往集街道空間於一體。步行街是城市休閒區域中一種具有特定內容的通路,但並不是所有的通路都能夠或都應該成為“步行街“。一般情況下,步行街指那些兩側建築毗鄰的通路,兩側的建築大多使用頻率較高、有着較多吸引遊憩者的設施,通行、觀景,休閒散步和鄰里交往,往往在這類通路上同時發生。
營造街道休閒生活應該成為遊憩場地景觀設計及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城市中的街道休閒是市民日常生活活動不可缺少的場所,因此,在城市中,適合街道休閒的通路應該是各類服務設旋集中地段的生活性通路,同時,適宜的位置、良好的通達性、豐富而具有特色的景觀、適宜的空間比例與尺度也是規劃設計街道的重要要素。 [3] 

通路通路空間尺度與景觀

通路作為空間界面的一個方面而存在着,自始至終伴隨遊覽者,影響着景觀效果.它與山、水、植物、建築等等,共同構成優美豐富的景觀。在建築比重較小的現代旅遊地,用通路圍合、分隔不同景區是主要方式。藉助通路形式(線形、輪廓,圖案等)的變化可以暗示空間性質、景觀特點的轉換以及活動形式的改變,從而起到組織空間的作用。因此,通路的線形、空間比例、尺度不僅僅取決於通路的通達性,還應該考慮通路景觀以及它所表現出的對旅遊區整體效果的影響。
經過鋪裝的通路能耐踐踏、輾壓和磨損,除滿足各種人流、貨流運輸的要求外,還為遊人提供舒適、安全、方便的交通條件。旅遊點間的聯繫是依託通路進行的,為動態序列的展開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引導遊人從一個旅遊點進入另一個旅遊點。所以,通路的設計必須配合旅遊單元的空間佈局要求,使之成為遊覽活動的嚮導線。選定遊覽動線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選定遊覽路線時要注意沿線設施上的有效利用、景觀的變化以及順應地形上的要求;
(2)對原有樹木、景觀的保存應加以考慮,遇有樹木或景物宜繞行設置;
(3)選定能使景物產生最佳效果的路線。
通路為欣賞景觀提供了連續的不同的視點,可以取得步移景異的效果。通過通路的引導,將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地形地貌、植物羣落等景觀展現在眼前,形成一系列動態畫面,此時通路參與了景觀的構圖。通路的每一塊鋪料的大小以及鋪砌形狀的大小和問距等,都能影響整個路段的空間比例。而通路本身的線形、質感、色彩、紋樣、尺度等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涉及到旅遊區整體環境的舒適性、特徵性、豐富性等心理問題,通路起到對旅遊環境的認知定位作用。
道路及鋪裝場地應根據不同功能要求確定其結構和飾面。面層材料應與景區風格相協調,並宜與城市車行路有所區別。 [3] 
參考資料
  • 1.    (美)凱文·林奇 加里·海克,總體設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203頁
  • 2.    本社編,現行建築設計規範大全 (修訂縮印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第415頁
  • 3.    鄧濤編著,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規劃教材 旅遊區景觀設計原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年08月
  • 4.    孫可羣,温室建築與温室植物生態,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第278-2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