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挽鎮

鎖定
通挽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地處武宣縣南部,東毗桐嶺鎮,東南與貴港市中裏鄉隔山相鄰,南距貴港市65千米,西南與貴港市東龍鎮接壤,西鄰來賓市石牙鄉,北連武宣縣思靈鄉。 [2]  區域面積88.6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3459人。 [1] 
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始設。清前期,稱東晚,屬武賴裏。1962年3月,改為通挽區。1969年1月,改為通挽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社建鄉稱通挽鄉。1996年7月,經批准改為通挽鎮。 [2]  截至2020年6月,通挽鎮下轄11個行政村。 [3] 
2019年,通挽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1] 
中文名
通挽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
地理位置
武宣縣南部
面    積
84.8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通挽街
電話區號
0772
郵政區碼
5459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氣候
車牌代碼
桂G
人    口
43459人(2019年户籍人口)

通挽鎮歷史沿革

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始設。
清前期,稱東晚,屬武賴裏。
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通挽區。
1949年12月,改為通挽鄉,屬桐嶺區後改稱南河區。
1950年9月,改稱通挽區。
1958年1月,改為通挽鄉。
1958年8月,改稱通挽人民公社。
1958年9月,並屬沖天人民公社轄南河片原6個公社。
1959年3月,改為通挽人民公社。
1962年3月,改為通挽區。
1969年1月,改為通挽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撤社建鄉稱通挽鄉。
1996年7月,經批准改為通挽鎮。 [2] 

通挽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通挽鎮轄分嶺、大昌、尚黃、通挽、伏柳、大團、尚滿、江龍、花馬、古佐、安村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06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通挽鎮下轄11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通挽街。 [2]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451323102200
121
通挽街村
451323102201
220
分嶺村
451323102202
220
大昌村
451323102203
122
尚黃村
451323102204
220
伏柳村
451323102205
220
大團村
451323102206
220
尚滿村
451323102207
220
江龍村
451323102208
220
花馬村
451323102209
220
安村村
451323102210
220
古佐村

通挽鎮地理環境

通挽鎮位置境域

通挽鎮地處武宣縣南部,東毗桐嶺鎮,東南與貴港市中裏鄉隔山相鄰,南距貴港市65千米,西南與貴港市東龍鎮接壤,西鄰來賓市石牙鄉,北連武宣縣思靈鄉。 [2]  區域面積88.62平方千米。 [1] 
通挽鎮

通挽鎮地形地貌

通挽鎮地處半山區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東面是龍山山脈,西部為土嶺,中部一脈石山自北向南延伸,把全鎮分成東西兩塊長形盆地。主要山脈是龍山山脈,該山從貴港市延伸而入,環繞通挽、桐嶺等鄉鎮。 [2] 

通挽鎮氣候

通挽鎮屬亞熱帶氣候,其特點是冬温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多年平均氣温20.8℃,1月平均氣温10.5℃,極端最低氣温-1.2℃(1999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氣温28.1℃,極端最高氣温39.4℃(1989年7月17日)。最低月均氣温6.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30.5℃(1990年8月)。無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849.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50.2天,最多達182天(1970年),最少為114天(2003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889.8毫米(1970年),極端年最少雨量819.0毫米(198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6月最多。 [2] 

通挽鎮水文

通挽鎮境內河道屬武來河水系,該河一水出自分嶺,北流經豈寺橋、梧山壩至伏柳村前受北堂、龍桶諸水,名三江。鎮內河道長33千米,平均流量4.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立方米/秒。 [2] 

通挽鎮自然災害

通挽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倒春寒、乾旱、霜凍、暴雨、寒露風等。霜凍災害年均發生0.8次,1999年12月23日~27日,出現了嚴重的霜凍、冰凍災害天氣。這次災害天氣氣温之低,強度之強,均打破了建站以來的記錄。其中極端最低氣温-1.6℃,地面極端氣温最低-4.8℃。這次低温災害,芭蕉、龍眼等果樹,西紅柿、青椒等秋冬菜,秋冬植蔗等農作物大部分被凍死,未砍的原料蔗100%受損,糖分下降,直接影響蔗糖加工。涉及境內11個村,受災面積達27000畝。 [2] 

通挽鎮自然資源

2011年,通挽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褐鐵、鉛鋅、方解石、石灰石。 [2] 

通挽鎮人口

2011年末,通挽鎮轄區總人口4394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83人,城鎮化率2.9%,另有流動人口120人。總人口中,男性22645人,佔51.50%;女性21300人,佔48.50%;14歲以下7259人,佔16.51%;15~64歲33524人,佔76.30%;65歲以上3162人,佔7.19%。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42079人,佔95.7%;漢族1759人,佔4%;其餘苗、瑤、黎、仫佬、毛南5個少數民族,佔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3.1‰,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8.5‰。 [2] 
截至2019年末,通挽鎮户籍人口43459人。 [1] 

通挽鎮經濟

通挽鎮綜述

2011年,通挽鎮財政總收入57.85萬元,比上年增長28.6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45萬元,比上年減少7.05%。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5.7萬元,增值税17.9萬元,企業所得税7.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3.1元,比上年增長0.81%。 [2] 
2019年,通挽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1] 

通挽鎮農業

通挽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8476畝,人均0.68畝;林地面積4614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2.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8.8%。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199噸,人均284.9千克,其中水稻9648.25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油料作物、茶葉等。2011年,甘蔗種植面積5601畝,產量7013噸。水果種植面積1800畝,產量1690噸。 [2] 
通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36萬頭,年末存欄8.2萬頭;牛飼養量0.24萬頭,年末存欄0.24萬頭;家禽飼養量18萬羽,上市家禽17.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910噸。 [2] 
截至2011年末,通挽鎮累計造林46470畝,林木覆蓋率38.5%,活立木蓄積量10.2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2025畝,主要品種有龍眼、李子、柿子、棗子。漁業以水庫養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52公頃。2011年,產量155噸。 [2] 

通挽鎮工業

通挽鎮工業以加工、礦產、建材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6754萬元,比上年增長34%,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0.1%;鄉鎮企業996家,從業人員3542人 [2] 

通挽鎮商業

2011年末,通挽鎮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8694萬元。 [2] 

通挽鎮金融

2011年末,通挽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07.2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各項貸款餘額238.7萬元,比上年增長20.3%。 [2] 

通挽鎮社會事業

通挽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通挽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87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13所,在校生2537人,專任教師1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08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 
2011年,通挽鎮教育經費達1957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931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931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90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5%、3.87%、3.87%、32.57%。 [2] 

通挽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通挽鎮有各類科技人才91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24人,經營管理人才81人,技能人才87人,農村實用技術人才526人。 [2] 

通挽鎮文體事業

1995年10月,通挽鎮開通有線廣播站。現有廣播喇叭6只,入户率0.05,通響率0.01;有線電視用户0.7萬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9%。 [2] 
2011年末,通挽鎮有37支文藝隊,每個村都有1支以上的業餘文藝隊,從事文藝活動人員有1000多人。有文化站1個,文化樓建築面積為240平方米。圖書館一個,圖書室7個,其中村級4個,鎮級3個,全鎮圖書室藏書5萬多冊。 [2] 
2011年末,通挽鎮有籃球場36個,其中燈光球場15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8%。 [2] 

通挽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通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個,衞生院1所;病牀16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7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7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61人、執業(助理)醫師0.15人、註冊護士0.1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萬人次,出院病人0.1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 

通挽鎮社會保障

2011年,通挽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74户,人數193人,支出41.69萬元,比上年增長13.2%,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長8.8%;城市醫療救助1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69人次,共支出8萬元,比上年增長35.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387户,人數2476人,支出198萬元,比上年增長40.5%,月人均66.6元,比上年增長76.4%。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90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39.6萬元,比上年增長19.8%;敬老院2家,牀位5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3人;社區服務設施52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萬人,參合率90.1%。 [2] 

通挽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通挽鎮有郵政、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營業廳各一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1萬門,固定電話用户8762户,電話用户普及率19.9%;移動電話用户38520户,寬帶接入用户3783户。 [2] 
  • 供電
2011年末,通挽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7.5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6條,總長度19.1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6.2%,供電可靠率99.61%。 [2] 

通挽鎮交通運輸

通挽鎮境內有209國道穿境而過,境內有公路10條,總長31.3千米。其中國道(209國道)1條,境段長10千米;縣道(思通公路)1條,境段長7.4千米;公路營運線2條。公路站為武宣——通挽,日均發送22輛客車,日客運量68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91.4萬噸。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25輛,客運汽車6輛、150座位;貨運週轉量998.9萬噸•千米,客運量16.8萬人次,客運週轉量1017.7萬人•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69米;道路鋪裝面積2.5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3.46平方米;城市橋樑2座,總長度0.03千米。 [2] 

通挽鎮歷史文化

通挽鎮地名由來

通挽鎮因駐地得名。“通挽”意為“東晚”,因此地處於花顏村東邊,每三天一坪,而且都是下午成坪,故稱“東晚”,後因成壞提早,改稱通挽。 [2] 

通挽鎮文物古蹟

  • 漢墓古墓羣
通挽境內岜寺村北209國道公路邊有漢墓古墓羣,現存封土7座,直徑10~15米,高2~3米,1980年4月4日,武宣縣人民政府發出通告,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通挽鎮革命烈士紀念塔
通挽鎮革命烈士紀念塔
通挽鎮革命烈士紀念塔(5張)
通挽鎮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廣西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是為了紀念韋華琰等8位同志1947年參加中秋起義、游擊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英勇犧牲而建。

通挽鎮當地名人

韋敬禮,通挽鎮伏柳村人,中共黨員,老紅軍戰士,通挽鎮地下革命、地下游擊隊的主要領導人。歷任中共武宣縣特支委員、縣工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區一二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1949年12月1日武宣解放後,首任武宣縣人民政府縣長。後調任柳州專置建設科長,森工局副局長等職。此後,長期身處逆境,無辜含冤,“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嚴重的摧殘迫害,1983年,其問題得到徹底平反,恢復名譽。離休後享受廳局級待遇,1988年10月在柳州病逝。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430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西壯族自治區卷·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2153-2154.
  • 3.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