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往人學途中

鎖定
《通往人學途中》是199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振定。
中文名
通往人學途中
作    者
黃振定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7年5月
定    價
13.1
ISBN
9787535524508
副標題
休謨人性論研究

通往人學途中作者簡介

黃振定,男,1950年11月生,漢族,江西永新人。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導師(翻譯學、語言學方向),外語學院和哲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翻譯系主任、翻譯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社科聯五屆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南林業學院、吉首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國外翻譯研究叢書”專家委員會委員。曾往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
至今正式發表論文50多篇,獨立論著5部,合著2部,計145萬字;譯文17篇,譯著3部(含論著和小説),合著英漢辭書1部;審校正式出版的譯作、英漢辭書200萬字。內容廣涉翻譯學、語言學、西方哲學、倫理學、中西文化等,論文多半見於國家A類刊物(近三年達10篇之多),其中不少或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複印,或被其他雜誌轉載,或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通往人學途中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史的研究,無疑在這方面賦有重大的使命。西方哲學史是馬克思主義連同他的關於人的本質學説的直接土壤;但是,馬克思主義究竟從中批判地吸取了哪些成果和經驗教訓以建立他的“人學”,這恐怕是個遠未完成的題目。這方面的探討,對於加深理解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意義自不待言,僅就西方哲學史研究本身而論,也極有必要。西方許多哲學家,比如休謨,曾明確提出人學的主題——休謨名之為“人性論”或“人性科學”。對休謨,國內外已有很多討論他的“人性論”的文章和專著;但圍繞他的“人性”即人的本質的主題,立足於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對他的整個哲學體系作歷史的貫穿,特別是結合其後以至現代的影響作系統的研究,還似乎做得不夠。本文不敢妄稱“系統”、“全面”,而只想以一己之見有助於人學探索的發展。

通往人學途中目錄

封面
扉頁
版權頁
作者簡介
前言
目錄
第一章 休謨的人學構想
第一節 休謨人學構想的理論背景
一 近代認識論背景
二 國經驗論背景
三 啓蒙運動背景
第二節 休謨人學的方法論武器
一 科學主義
二 “健全理智”
三 實在論
第三節 休謨人學的結構
第二章 休謨人性論的基礎——感覺經驗論的認識論
第一節 知覺觀念論
一 印象和觀念只有感覺強弱的區別
二 印象和觀念的簡單原子性及其複合
三 印象和觀念之作為對象和心靈表象
第二節 因果必然性
一 想象的雙重屬性
一 習慣性聯想
三 知性或普遍聯繫原則
四 必然性與偶然性
第三節 懷疑論
一 懷疑論的認識論意義
二 懷疑論的人學意義
第三章 休謨人性論的展開
第一節 情感論
一 情感源於原始的苦樂感覺
二 自我與對象的區分
三 因果關係在情感中的作用
第二節 意志論
一 原因即為必然,自由等於機會
二 情感決定意志,理性指導意志
第三節 道德和法
一 道德基本原則
第四節 社會歷史觀
一 私有制的維護
二 人與社會
第四章 休謨人學的得失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節 對於人學探索的重大啓發
一 感覺經驗方向的正確性
二 矛盾對立暴露的深刻性
第二節 作為人學探索的嚴重侷限
一 感覺經驗的不徹底性
二 知性分析的非超越性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對休謨經驗主義人學的超越
第四節 休謨人學對後世的影響
一 對德國古典哲學的影響
二 對現代西方哲學的影響
附論:西方哲學史上的理性人學與自然人學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後記
封底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