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州鎮

(北京市通州區下轄鎮)

鎖定
通州鎮,隸屬北京市通州區。位於京杭大運河北端,實處縣域北部偏西與朝陽區交界處東側。東起北運河,西至朝陽區,南自京秦鐵路,北到通惠河,總面積約10.5平方公里。 [1] 
因位於通縣境內,名通縣鎮。 [1]  古為交通要衝和漕運倉儲重地,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堪稱京師屏障。素有“一京、二衞、三通州”之美譽,歷為京東重鎮。 [1]  1960年,鎮屬縣轄。 [1]  1990年,通州鎮轄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運河七個街道。1997年,南城與東城街道合併,成立中倉街道。新建、北城2街道合併為新華街道。北苑、西城2街道合併為北苑街道。在運河街道基礎上組建玉橋街道 [2] 
中文名
通州鎮
所屬地區
北京市通州區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部
面    積
10 km²
人口數量
9.1萬

通州鎮歷史沿革

通州鎮地名由來

因位於通縣境內,名通縣鎮。 [1] 

通州鎮建置沿革

北齊,即為潞縣治,名日潞城,漁陽郡治亦設此地。
唐,曾置玄(元)州治在此。
金天德三年(1151年),設州治,取“漕運通濟”之義稱通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潞縣入通州,成為州直轄區。
1914年,改州為縣,始稱通縣,鎮改縣屬。1948年12月,通州城廂及四關農村建市,改稱通州市,為縣級市,屬河北省冀東十四督察專員公署領導。1949年2月,改屬北京市,為軍事管制第21區。8月,劃歸河北省轄,通縣地區專員公署置此。9月,改為省轄縣級鎮,名通縣鎮。
1950年6月,改為縣屬區級鎮,稱通鎮。
1951年11月,仍歸省轄,複稱通縣鎮。
1954年1月,複稱通州市。
1958年3月7日,縣、市同歸北京市轄。5月24日,縣、市合併,設北京市通州區,區政府設此地,更名通州鎮。
1960年2月,通州區複稱通縣,鎮屬縣轄。 [1] 
1990年,通州鎮轄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北苑、新建、運河七個街道。
1997年10月,南城與東城街道合併,成立中倉街道。新建、北城2街道合併為新華街道。北苑、西城2街道合併為北苑街道。在運河街道基礎上組建玉橋街道 [2] 

通州鎮行政區劃

通州鎮,鎮人民政府駐西大街62號。 [1] 

通州鎮地理環境

通州鎮,位於京杭大運河北端,實處縣域北部偏西與朝陽區交界處東側。東起北運河,西至朝陽區,南自京秦鐵路,北到通惠河,總面積約10.5平方公里。 [1] 

通州鎮人口

通州鎮,居民41411户,115309人,平均每户2.7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982人。由漢、回、滿、蒙、朝鮮等9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人口占91.5%;回族占人口總數8%;滿族占人口總數0.4%;其他各民族之和約佔人口總數0.1%。 [1] 

通州鎮交通

通州鎮,京秦、京承鐵路夾城而過,年客運量達20萬人次。有京塘、京山、通順、通黃公路經此,有長途客車至京東各縣和縣域內各鄉鎮。 [1] 

通州鎮文物古蹟

通州鎮,有北周始建的燃燈佛舍利塔,元創建的通州清真寺,明正統十一年修建的永通橋(八里橋),明進步思想家李卓吾先生墓,清雍正十一年立的御製通州石道碑,明代城池和中、西倉遺址,以及通惠河、北運河故道等名勝古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