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通呂水脊區

鎖定
通呂水脊區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因通呂運河流經而得名。該區西起崇川區天生港街道通州區平潮鎮附近,東到啓東市呂四港、通呂運河兩側。它比其南側的啓海平原及其北側的三餘墾區高1米左右,形成一條脊地。它與南面的啓海平原間則有比較顯著的高度差。因此,通呂運河和啓海平原的水道之間曾築有堤壩、水閘,以控制水位。 [1] 
中文名
通呂水脊區
外文名
Nantong-Lvsi Water Ridge Area
河    流
通呂運河
區    位
江蘇省南通市

通呂水脊區歷史沿革

通呂水脊區至遲在唐代就已形成。早在公元7世紀初,先民即已來到這裏從事鹽業生產。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呂四闢為鹽場。五代吳時屬靜海鎮,南唐時屬靜海制置院。明初,又有一批江南移民遷來。清康熙十一年(1672),古海門因大部坍塌陷入海被併入通州,被迫轉移的數千民眾遷徙到通東沿江一帶(江北陸地),這部分人被後遷來沙地的江南人稱為“江北人”。於是,有了江北人沙地人之分。通呂水脊區東段為通東地區,古代時為東布洲及與南布洲之間的故地,為宋代海門坍塌後的存留部分。 [2] 

通呂水脊區地理環境

通呂水脊區為通呂運河所經,故名。該區西起南通市崇川區天生港鎮、通州區平潮鎮附近,東到啓東市呂四港、通呂運河兩側。水脊區東西長約82公里,其西部南北寬約32.5公里,東部南北寬3—7公里,平均海拔4到5米,它比其南側的啓海平原及其北側的三餘墾區高1米左右,形成一條脊地。它與三餘墾區的界限並不明顯,呈微緩的傾斜;與南面的啓海平原間則有比較顯著的高差。因此,通呂運河和啓海平原的水道之間曾築有堤壩、水閘控制水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