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朱米

鎖定
送朱米,又稱送祝米、送米。送祝米是湖北省中南部,湖南北部農村的一種習俗,按照鄉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後,孃家要"送祝米"。“送祝米”這個風俗是過去流傳下來的。 [5] 
也是山東、江蘇、河南、安徽交界之處的一個民俗,即魯南、蘇北、皖北、豫東這一片區域。這個地區小孩出生時的第一個儀式,類似好多地方的滿月酒。
中文名
送朱米
別    名
送祝米
定    位
小孩出生時的第一個儀式

送朱米湖北風俗

送朱米天門風俗

在湖北天門,小孩“滿一月請客”(又稱彌月)時,親友均送禮,外婆家用抬盒送肉、魚、蛋、糖、雞、衣服、首飾等物,謂“送祝米”。這種習俗,在民間古今盛行。 [1] 

送朱米江陵風俗

在湖北江陵,小孩滿月,外婆家應送雞、肉、雞蛋、紅糖等產婦滋補品及衣料和其他嬰兒玩具用品,講究的則要用抬盒抬來,其他親友也要送禮,並按親疏而規格各異,謂之“送祝米”。 [2] 

送朱米興山風俗

在湖北宜昌,“送祝米”的傳統在昭君鎮由來已久。每當古鎮人家有孩子出生,他的父親就要第一時間前往妻子的孃家報喜,孃家人再約定好日子,邀請親朋好友挑着喜物前來祝賀。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賀禮通常都是當年新收的稻米,“送祝米”這個稱呼由此而來。 [3] 

送朱米漢川風俗

在湖北漢川,做九朝與送祝米是湖北漢川的生育習俗文化。孩子出世後第九天舉行的慶賀儀式謂之“做九朝”。這一天,外婆家要送“祝米”。舊時,大户人家的祝米包括孩子一至十歲的全套衣帽鞋襪、十隻母雞、若干雞蛋、豬肚及豬肺各三個以及若干糯米、紅糖,此外,還有搖窩、被褥、木炭、供爐等用具。可謂一應俱全,格外豐富。所送祝米均以抬盒抬去,婆家則在門口放鞭炮迎接,並賞給抬盒人紅包喜錢。中午,婆家辦酒酬賓。這與後來的生日形成鮮明對照。做生日時,親朋送禮雖珍貴,但禮品數量並不多,有的甚至是象徵性饋贈,主人卻要大辦宴席款待客人,因此,當地流傳有“賺錢的‘祝米’,蝕本的‘生日”’之説。即使是窮苦人家,九朝這天也要送上少許食品、衣物或辦簡便酒宴。九朝時,有的人家舅舅、舅媽、始參、姑媽也到場。這天為新生兒取乳名,舉行大規模慶典,主人設宴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戚。其他親友則十幾天以後才前來賀喜送禮,這並不為怠慢,而是習俗如此。武漢人至 今還有“死人情早送,活人情晚去”之説。親友送禮時,禮品上端放着寫有一XX先生弄璋之喜”或“弄瓦之喜”的紅字貼。對這些送禮者,主人並不款待用飯,只是給客人煮一碗糖水雞蛋或糖麪條。不過“月母子不送月母子情”,即親友中同有產婦,則相互間免送禮物不為失禮,俗稱“兩免”。 [4] 
現 在都是貼一個喜字或者蓋個紅戳,來這裏吃酒的親戚朋友要回到家和鄰居分一分,分享這個喜悦的事情。

送朱米雲南風俗

彝族送祝米:婦女首胎生育,親戚朋友要向生育户送活雞、紅糖、米、雞蛋等祝賀禮品,稱為“送祝米”。主要在嬰兒滿月內回敬宴席,稱為請祝米客。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