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楊氏女

鎖定
《送楊氏女》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送女出嫁,表達作者傷別之情。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女相依為命。當大女兒出嫁之時,送其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覆誡訓。全詩樸實無華,情真語摯,愁慘悽惻,淚滿詩行,慈父形象,骨肉深情,躍然紙上。
作品名稱
送楊氏女
作    者
韋應物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題    材
送別詩

送楊氏女作品原文

送楊氏女
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
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
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
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
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
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
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
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
居閒始自遣,臨感忽難收
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1] 

送楊氏女註釋譯文

送楊氏女詞句註釋

⑴楊氏女:指女兒嫁給楊姓的人家。
⑵永日:整天。慼慼:悲傷憂愁。
⑶行:出嫁。悠悠:遙遠。
⑷溯(sù):逆流而上。
⑸爾輩:你們,指兩個女兒。無恃:指幼時無母。恃,是依靠的意思,以小孩對母親有依賴感,所以又以代指母親。
⑹幼為長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為楊氏所撫育”,指小女是姐姐撫育大的。
⑺結中腸:心中哀傷之情鬱結。
⑻義往:指女大出嫁,理應前往夫家。
⑼自小闕內訓:此句下有注:“言早無恃。”闕:通“缺”。內訓:母親的訓導。
⑽事姑:侍奉婆婆。貽:帶來。
⑾令門:好的人家,或是對其夫家的尊稱。這裏指女兒的夫家。
⑿任恤:信任體恤。任,任從,引申為寬容。庶:希望。尤:過失。
⒀尚:崇尚。
⒁資從:指嫁妝。待:一作“在”。周:周全,完備。
⒂婦道:指婦女應遵守的道德規範。
⒃容止:這裏是一舉一動的意思。猷:規矩禮節。
⒄爾:你,指大女兒。當何秋:當在何年。
⒅居閒:閒暇時日。自遣:自我排遣。
⒆臨感:臨別感傷。
⒇零淚:落淚。緣:通“沿”。纓:帽的帶子,系在下巴下。 [1] 

送楊氏女白話譯文

我整日憂鬱而悲悲慼慼,女兒就要出嫁遙遠地方。
今天她要遠行去做新娘,乘坐輕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嚐盡失母苦,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撫養。
妹妹從小全靠姐姐養育,今日兩人作別淚泣成行。
面對此情景我內心鬱結,女大當嫁你也難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訓,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擔憂。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門第,信任憐恤不挑剔你過失。
安貧樂儉是我一貫崇尚,嫁妝豈能做到周全豐厚。
望你孝敬長輩遵守婦道,儀容舉止都要符合禮節。
今晨我們父女就要離別,再見到你不知什麼時候。
閒居時憂傷能自我排遣,臨別感傷情緒一發難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單小女,悲哀淚水沿着帽帶滾流。 [2] 

送楊氏女創作背景

詩人的大女兒要出嫁,他的心情異常複雜,遂寫了此詩。據陶敏和王友勝的《韋應物集校注》,這首詩寫於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或四年(783)。當時韋應物正在滁州(治今安徽滁州)當刺史。詩人早年喪妻,留下兩小女相依為命,父女感情頗為深厚。此時大女兒要嫁給大理評事楊凌,夫家路途遙遠,當此離別之際,心中自然無限感傷。然而女兒出嫁是天經地義的事,因在女兒臨行前作此詩以叮嚀。 [2]  [3] 

送楊氏女作品鑑賞

送楊氏女整體賞析

此詩寫詩人對出嫁女兒的萬千叮嚀,諄諄告誡:要遵從禮儀、孝道,要勤儉持家。其殷殷之情,溢於言表。全詩是父女情的白描,是真性情的流露,至性至誠,令人讀來感傷不已。“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兩句,可作為嫁妝的千秋典範。
詩的首尾重在抒發離愁別恨,中間重在表敍臨別教誨。“永日方慼慼,出行復悠悠”的對仗式起筆,一下子便將濃烈的離愁籠罩全詩,女兒出嫁前,已是成天悲慼,臨到行前刻更是憂愁有加,難以自遺。“大江溯輕舟”表明女兒不是近嫁當地而是遠嫁他方。“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指出兒女們從小喪母無恃,父繼母責,平素對其撫育便更加慈祥温柔這一特殊情況,也更使相依為命的父女在臨別時愁腸百結。而見到姐妹倆“兩別泣不休”的場面,老父親對出閣的長女那欲留難留的感情與理智的矛盾糾結更是難解難開。愁腸未舒憂思頓生:主要是女兒從小喪母缺少閨中教導,深恐嫁後不善侍奉婆母,轉念想,幸好女兒嫁的是好人家,對方對其愛憐諒可減少怨尤。即使如此,當父親的還是放心不下,仍是諄諄告誠叮囑一番。他教導女兒:要崇尚清貧節儉的作風;不要指望、追求完備的物質條件;要孝順謙恭遵從婦道,儀容舉止要順從公婆的意願,這番臨別贈言,也許不為當今的新娘子所見重,但在古代社會卻是如何當好兒媳婦的金玉良言。這番婆婆媽媽的叮囑由“鐵面漢子”的口中道出,愈見慈父的柔腸曲曲。詩的尾段,回結離別。情感自始一以貫之,但表現與開篇並不雷同。“歸來視幼女”這一動作性的描述,涵含深沉,耐人尋繹。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態至少有兩點:其一,在碼頭上送走遠嫁的長女回到家中頓覺空蕩冷靜了許多,想起自此以後相依為命、承歡膝下唯有幼女了,忍不住對尚在飲泣的幼女疼愛地凝睛注視一番;其二,不看猶可,一看之下,剛剛送別長女的悽惻情景又在眼前浮現出來,聯想起等幼女日後“女大當榢”之時,眼前的一幕又當重演,到那時唯有自己這垂暮之人孤獨地度過殘年了。想到這裏,那滂沱的老淚使順着帽帶流淌下來。“零淚緣纓流”的紀實性描寫,又將詩人的另一番情態表露出來,那就是:詩人回家後是迫不及待地去看幼女的。這從他回到家中連外出送親時戴上的冠冕都還沒有脱下來可以看出。因此,那眼淚才會順着帽帶兒往下流淌。“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天性”於此足見。韋應物的這首詩是他至情至性的至真表露,句句自肺腑中流出,句句扣動天下父母的心絃,引起“天性”的共鳴。
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詩。送女出行,萬千叮嚀;憐其無恃,反覆誡訓。詩人因為對亡妻的思念,對幼女自然更加憐愛。在長女出嫁之時,自然臨別而生感傷之情。詩中説幼女與長女“兩別泣不休”,其實父女之間也是如此。作者沒有多寫自己的直觀感受,而是把更多的筆墨用於諄諄教導和萬般叮嚀:“自小闕內訓,事姑貽我憂。賴茲託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強忍住淚水説完這些,送走女兒才發現自己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與幼女相對而泣。一個情感複雜、無可奈何的慈父形象由此躍然紙上。 [2]  [4] 

送楊氏女名家點評

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女兒要出嫁了,本來應該高高興興,即使有些傷感,做父親的也和母親不同些。可是因為兩女從小喪母,作者對他亡妻的情愛又很深摯,不禁又想起她們在地下的母親來。大江輕舟,女子有行,感情上也更容易觸動。一面又以父親的身份,嚴正而懇切地叮囑着。其次,韋氏雖然做了多年的官,卻還過着貧儉生活,連女兒的嫁妝也不豐厚。從韋氏一生為人看,可以相信他説的是真話。詩中的“爾輩苦無恃”是全詩關節。通篇質樸無華,語重心長,結末尤其沉痛。 [5] 

送楊氏女作者簡介

韋應物像 韋應物像
韋應物,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年時以三衞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唐代宗、德宗時期,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故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景緻優美,感受深細,語言簡淡,清新自然而饒有生意。與王維孟浩然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傳世作品有《韋蘇州集》等。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42
  • 2.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7-18
  • 3.    賴瑞和.韋應物的詩《送楊氏女》——歷史和文學的解讀[J].唐史論叢,2018(1):1-20
  • 4.    張仁健.哪個鬚眉無親情——讀韋應物《送楊氏女》有感[J].名作欣賞,1995(5):81-82
  • 5.    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1980:40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