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柴侍御

鎖定
《送柴侍御》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作者貶龍標尉時寫的一首送別詩。詩中寫與好友分離,自然不免有點兒傷感,但作者卻寬慰友人:我們雖阻隔青山,卻可以“同雲雨”,雖人分兩地,卻可以共明月,因而沒有一般送別詩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種纏綿悱惻的情緒,確是構思新穎,別具一格,藴含深刻,更見情深。
作品名稱
送柴侍御
出    處
《王昌齡集》
作    者
王昌齡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送柴侍御作品原文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1] 

送柴侍御註解譯文

送柴侍御詞句註釋

⑴柴侍御:作者友人,生平不詳。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省稱。唐時與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同為御史台成員。
⑵沅水:在湖南西部,源出貴州都勻雲霧山,流經湖南黔陽、沅陵、常德等地,至漢壽注入洞庭湖。武岡:今屬湖南,與當時作者所在的龍標(今湖南黔陽)相距約一百多里地。
⑶離傷:離別的傷感。
⑷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2]  [3] 

送柴侍御白話譯文

沅江的波浪連接着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2] 

送柴侍御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玄宗天寶七載(748)作者被貶龍標時,作者友人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4] 

送柴侍御作品鑑賞

送柴侍御整體賞析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沅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一句作勢。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説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這首詩通過想象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為“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藴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裏行間了。
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離傷”強壓心底,不讓自己的“離傷”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於用意、善於言情的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更能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餘的直説更加耐人尋味。 [1] 

送柴侍御名家點評

明·鍾惺:(明月句)與“別後同明月”一意而翻脱新妙。又:嘗愛昌齡“月帶千里貌”一語,恨其全首不稱,不能收之,今得此句釋然。(《詩歸》) [5]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審劉拜山:即王勃“海內存知已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之意,而“青山”“明月”二句,情味尤為綿邈。(《千首唐人絕句 上》) [6] 

送柴侍御作者簡介

王昌齡(約698~757),字少伯,唐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734)登博學宏詞科,遷汜水尉。二十八年(740)為江寧丞,世稱王江寧。旋貶龍標尉,故又稱王龍標。安史之亂中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有《王昌齡集》。 [4] 
參考資料
  • 1.    《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133頁
  • 2.    在軍,張金玲.《新課標小學生必備古詩詞(四年級)》: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6-1:第17-18頁
  • 3.    全性堯,高章採,汪賢度,倉陽卿,鄧長風,選注,古詩選讀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01,第102頁
  • 4.    周嘯天著,嘯天説詩 2 江畔何人初見月,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5,第112-130頁
  • 5.    (唐)王昌齡著;胡問濤,羅琴校注,王昌齡集編年校注,巴蜀書社,2000.10,第178頁
  • 6.    富壽蓀選注;劉拜山,富壽蓀評解,千首唐人絕句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08,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