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

鎖定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是北宋詩人林逋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通過對思齊上人居住的環境以及遙想他在路途中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高潔品質的讚美之情。
作品名稱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全宋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作    者
林逋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作品原文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
林嶺藹春輝,程程入翠微。
泉聲落坐日,花氣上行衣。
詩正情懷澹①,禪高語論稀。
蕭間水西寺②,駐錫莫忘歸③。 [1]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詞語註釋

①正:指詩寫得平正沖和。澹:同“淡”。
②水西寺:寺名。當為思齊上人所住的寺院。
③錫:僧人的錫杖。 [1]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作品譯文

深山之間樹木茂盛春光流溢,上人一步步走進青翠的叢林。
潺潺泉水聲中坐看落日西斜,野花香氣悄悄撲上行人衣襟。
寫詩做到平正沖和自然清淡,修禪領悟至深就會寡論少言。
你離開以後水西寺自此會冷落,住下後切莫忘記早踏歸程。 [1]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送友人出行的詩歌,寫得情真意切,並時露禪機。一、二句交待思齊上人所住佛寺周圍的環境以及他出行的時間:山寺坐落在深山叢林,環境幽美清靜,上人在春暖花開時開始動身。三、四句是設想上人路途中的情況。作者沒有寫途中的辛苦,反而選取坐看落日、花氣襲人等場面,突出表現上人出行時無牽無掛、無慾無苦的心態,描摹出一個令人神往的境界。五、六句是點晴之筆,這裏讚揚了上人沖淡平和的詩歌風格以及修禪學道、領悟至深、沉默寡言的行為。作者將詩與禪放在一起,指出寫詩與參禪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要達到沖淡與幽深才是好的境界。這兩句詩用來評價詩人自己,也是恰當的。宋人方虛谷批點林逋詩作時説:“妙不可言,宜其隱於湖山而名聞天下,徹九重垂百世也。胸次筆端,兩相扶豎如此。”這是頗有道理的。林逋具有高潔、淡泊的性格,胸中自有禪在,所以自然地流於筆端,詩作平正沖和,寓含禪趣。該詩末尾兩句提醒思齊上人不要忘記早踏歸程。 [1]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作者簡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漢族,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一説杭州錢塘)。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書載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長大後,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遊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溢“和靖先生”。有詩集3卷,《西湖紀逸》1卷。 [1] 
參考資料
  • 1.    蔣述卓《禪詩三百首賞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43-1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