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唐代詩人李白詩作)

鎖定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主要通過讚美友人來表達情誼。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之一。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6卷第36首。
作品名稱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李太白集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作品原文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5張)
送岑徵君1歸鳴皋山
岑公相門子2,雅望歸安石3
奕世4夔龍5,中台6竟三拆7
至人達機兆8,高揖9九州伯11
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
貴道能全真,潛輝⑾卧幽鄰12
探元13入窅默,觀化遊無垠14
光武15有天下,嚴陵為故人。
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
餘亦謝明主,今稱偃蹇16臣。
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17鄰。
蹈海18寧受賞,還山非問津。
西來19一搖扇,共拂元規塵20 [1]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註釋譯文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詞語註釋

  1. 徵君:隱居不應朝廷徵聘的人。
  2. 相門子:徵君蓋與詩人岑參同族,故云。岑參《感舊賦序》:“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
  3. 安石:東晉謝安,字安石。
  4. 奕世:累世。
  5. 夔龍:傳説舜時的兩位賢臣。
  6. 中台:星名,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古謂三公上應三台。
  7. 拆:通“坼”,分開,裂開。
  8. 機兆:事機的先兆。
  9. 揖:揖而不拜。
  10. 九州伯:九州之長官。句指隱而不仕。
  11. 潛輝:藏輝。
  12. 鄰:全詩校:“一作鱗。”
  13. 元:同“玄”。窅默:幽深難測。
  14. 無垠:無形狀之貌。
  15. 光武:用嚴光事。
  16. 偃蹇:傲世之意。
  17. 廣成:即廣成子。
  18. 蹈海:用魯仲連事。
  19. 西來:全詩校”一作終期“。
  20. 元規塵:晉庾亮字元規。《晉書·王導傳》:“時亮雖居外鎮,而執朝廷之權,既據上流,擁強兵,趣曏者多歸之。導內不能平,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塵污人。”’此以“元規塵”喻權臣之盛氣凌人。 [1]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作品譯文

岑公是相門之子,有着謝安一樣的雅望。
世代都有騰飛的巨龍,中台級別的就有三人。
至人發達自有先兆,舉手高揖九州伯,卻不願意為臣。
無可奈何在天地直間,成為隱淪客。
大道貴在深得全真,飛龍有時也潛輝幽卧。
不妨趁此時探討宇宙人生奧秘,觀化神遊在無垠的宇宙之中。
光武帝擁有天下以後,嚴子陵作為他的老朋友,不願意為臣。
雖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陽的宮殿,也不願意放棄巢由樣的隱士身份。
我也曾經謝辭過明主,如今自稱傲慢而窮困之臣。
登高而思萬古,真想與仙人廣成子為鄰。
魯仲連為朋友能蹈海而死,難道他會接受賞賜,我還山以後就不屑再去官場問津了。
西風來了,我會像晉朝的宰相王導一樣搖扇遮鼻,不願意沾上官場的半點氣息。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創作背景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作品賞析

李白被趕出長安,心情無限激憤和失望。但又看不見別的出路,因而也更加苦悶。在這首送岑徵君歸隱的詩裏,這激憤、失望,苦悶的心情一齊迸發出來,化為對唐玄宗統治集團的控訴和同黑暗政治現實決裂的誓言。
第一部分(1~4句)是寫岑徵君是相門之子,有着謝安一樣的雅望。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生動的比喻,以騰飛的巨龍比喻岑徵君卓越的才能,充分體現了他創作方法上的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第二部分(5~12句)是寫送別岑徵君當時的情景和想象岑徵君歸隱鳴皋山的原因。詩中寫岑徵君有卓越的才能,但竟不容於世,反襯了現實的黑暗。徵君歸隱鳴皋山雖是無可奈何之舉,但隱居生活非常的幽深悽清、恬淡純淨,同權貴專權,爾虞我詐的黑暗現實對立的。無論是送別的情景,還是想象中的隱居生活又都表現了詩人極為苦悶的心情。
第三部分(13~20句),詩中描述的君主是封建時代謙恭下士的帝王的典範;而賢士又都是性格傲岸、蔑視權貴的典型。李白在詩中徵引這些古人的典故,用意無非是兩個,一是提出一種理想化的君臣關係,藉以批評唐玄宗的“輕士”;二是表明自己平交帝王的態度,決不以犧牲人格來換取功名。李白的這種追求人格價值的理想,產生在盛唐政治開明的社會歷史土壤中,受到自由浪漫的時代精神的培養和滋育,代表了中國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富有人格價值、值得布衣寒士驕傲的人生追求。 [2] 
到了第四部分(21~24句),詩人則把滿腔激憤,失望和苦悶的心情,寫成了痛快淋漓的揭露與斥責。在唐玄宗統治集團統治下,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賢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詩人表示,再也不能在這個黑暗的現實裏呆下去了。這裏,他又是用否定一切現實生活,以消極歸隱的形式來表達他的反抗的,當然反映了他思想中的消極因素。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3]  ,一説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