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鎖定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五言律詩。首聯寫作者自己與吳遠遊有異好同功,頷聯寫作者責己及為蘇軾鳴不平,頸聯寫作者與蘇軾遭遇、心神、厚誼,尾聯寫作者託吳寄言蘇軾:此生對君海枯石爛不變心。 [3]  全詩語言質樸,四用杜詩而不露痕跡。風格凝重,感情慷慨而不流於粗豪。其中“百年”一聯,虛實結合,用事切題,可稱全篇的警策。 [5] 
作品名稱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作    者
陳師道
創作年代
宋代
出    處
《後山先生集》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作品原文

送吳先生惠州蘇副使
聞名欣識面,異好有同功
我亦慚吾子,人誰怨此公
百年雙白鬢,萬里一秋風。
為説任安在,依然一禿翁 [1]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註釋譯文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詞句註釋

①吳先生:吳復古,道士。
②謁(yè):進見。般用於下對上。
③異好:指吳復古學道,與作者不同。
④同功:指彼此都仰慕蘇軾。
⑤此公:指蘇軾。
⑥任安:漢代大將軍衞青權勢衰落,霍去病權勢大增。原衞青門下的故舊門客大多奔赴霍去病處求官,惟獨任安不肯去。
⑦禿翁:作者自謂。 [6]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白話譯文

早就聽到你的大名,很高興和你見面,雖然我們各有所好,卻同樣傾慕蘇公。
深感慚愧啊,我無力和你同去拜謁,這世間還有誰會這樣敬仰一代文雄。
想來這位老人如今已經是霜鬢白髮,關山萬里遮不住秋風送我心會神同。
請轉告他,衞大將軍門下任安還在,我依舊是他當年見過面的清貧老翁。 [6]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創作背景

紹聖元年(1094年)十月,蘇軾坐元祐黨籍,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貶居惠州(今屬廣東)。陳師道也受黨禍牽連,被撤了潁州教授。時有道人吳遠遊欲到惠州探望蘇軾,師道作此詩以通款曲。 [5]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作品鑑賞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文學賞析

首聯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李邕求識面”句意,説吳久聞東坡之名,欣欣然欲一識其面。次句説,吳本方外士,與師道之堅守儒術者異趣;然而,二人於東坡,好賢慕義而不顧自身安危則一,故云“異好有同功”。這兩句關合吳、蘇和詩人自己,寫“送”“謁”正面。
頷聯上承“同功”,轉寫蘇軾。吳遠遊能不辭萬里之行,往謁坡公,自己卻不克同往,酬感恩知己之誼,因此深覺愧對吳生。一個“慚”字,寫出了心馳神往而不果行的心情,很有分量。對句“人誰恕此公”,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殺,我意獨憐才”句意,寫東坡當時處境。“人誰恕”三字,既憤時議附於朋黨,又暗將坡公比為李白,在憤慨、沉痛中露出骨力。正因為世人多趨炎附勢,落井下石,不知羞慚,越發顯得上句“慚”字的分量。
頸聯承此義,繼寫自己與東坡的遭際心情,是全詩警策“百年”巧用杜甫《戲題上漢中王》“百年雙白鬢,一別五秋螢”句。時東坡年五十八,師道四十二,合為“百年”,概指雙方。“雙白鬢”從形象着筆,巢括兩人一生遭遇。這一句上承“人誰恕此公”,以人海之橫流襯“雙白鬢”之心魂相許,以“百年”之悠悠襯“雙白鬢”之傲然特立,在茫茫人海中陡然樹立起兩個孤獨、蒼老而又昂藏不可屈的高大形象。對句“萬里一秋風”,更是神來之筆。人去萬里,心神則一脈相通,如秋風之遠而無間。這句暗用杜甫“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之意而絲毫不露痕跡。“百年”句繪出兩個心魂相許的形象,“萬里”句寫出彼此死生契闊的情懷,顯出交誼之深厚,不可動搖。
尾聯進一步補足“萬里秋風”之意:請替我寄言蘇公,他雖萬死投荒,如衞青之君恩日衰;我始終不負公門,自罷教職後不求再仕,如任安之終不肯離衞青之門而改事他人。至此,詩情振起。接上“依然一禿翁”,似乎畫出一個剛毅、固執的老人,昂然挺立於兩間,雖削職為布衣,風骨依然不改。 [4]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名家評價

常德教育學院(湖南文理學院)副教授賴漢屏《宋詩鑑賞辭典》: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堅持正義與友情,以及凜然不可犯的氣概。詩本以慰遠謫海隅的故人,客觀藝術效果卻顯示出作者那種值得驕傲的孤獨感,樸摯中自有慷慨深沉而又不粘滯,處逆境而無悲涼,四用杜詩卻不損骨力,凝重沉着,是《後山集》中的力作。 [2]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年一1101年),字履常,又字無已,號後山居士,彭城(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人,宋代著名的詩人。他為人剛正耿介,重視節操,傾慕有學問專心著述的人,不願意溝當官而四處奔走。父親死後,生活貧困,妻子兒女都只得在岳父家寄食。他傾心敬佩蘇軾,曾不顧彈動專程去拜見,從此訂下交誼。蘇軾在政治上不斷遭到打擊,他也因此受到牽連,索性棄官,專心讀書寫作,最後窮困而死。 [6] 
參考資料
  • 1.    洪湛侯選注. 老年詩詞三百首[M].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3.02. 第105頁
  • 2.    繆鉞等撰寫,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第656頁
  • 3.    傅德岷,李元強,盧晉主編,宋詩鑑賞辭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07,第301頁
  • 4.    繆鉞著,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6,第698頁
  • 5.    本社編,古詩觀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第617頁
  • 6.    李明春,於翔選編,九州情思,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88,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