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連雲港跨海大橋

鎖定
連雲港跨海大橋是連雲港市海濱大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位於田灣核電站外圍,起自高公島,止於燒香河閘南。連雲港田灣跨海大橋是連雲港市海濱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連徐圩新區,北接高公島,跨海橋長4.572公里,雙向六車道,是江蘇省建成投運的第一座跨海大橋。田灣跨海大橋的投運打通了當地的交通瓶頸,為帶動以港口為龍頭的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 
中文名
連雲港田灣跨海大橋
外文名
Lianyungang Tianwan cross sea bridge
始建時間
2013年9月
投用時間
2016年4月29日 [9] 
所屬地區
江蘇連雲港
類    型
跨海大橋 [6] 
長    度
4.6 km [6] 
車    道
雙向6車道
設計時速
60公里

連雲港跨海大橋簡介

作為海濱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田灣跨海大橋是一個關鍵控制性工程,位於田灣核電站外圍,起自高公島,止於燒香河閘南,全長4.572公里,雙向六車道,是江蘇省建成投運的第一座跨海大橋。田灣跨海大橋的投運打通了徐圩新區和連雲區的交通瓶頸,為帶動以港口為龍頭的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6]  設計車速為每小時60公里。該工程計劃投資15.66億元。2014年11月底完成全部樁基施工。 [9]  跨海大橋作為海濱大道的點睛之筆和關鍵性工程,建設一直備受關注。海濱大道跨海大橋主通航孔橋、輔通航孔橋均開始掛籃澆築,其中主通航孔橋125米單跨跨徑刷新連雲港市橋樑建設記錄。

連雲港跨海大橋修建難度

連雲港跨海大橋 連雲港跨海大橋
跨海大橋所處海域水文和地質條件複雜,施工受潮汐影響很大,97%墩位都位於海上,要在厚厚淤泥層中進行深基坑承台施工,淤泥最深的達16米。 [8]  且海濱大道跨海大橋靠近田灣核電站,必須保持正常通航,附近漁民也有通航需求。為此,跨海大橋設計了主通航孔橋、輔通航孔橋,這兩個通航孔橋是跨海大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跨海大橋建設指揮部技術負責人李佳偉告訴記者,主通航孔橋125米單跨跨徑和32.5米橋樑高度,為連雲港市規模最大的橋樑結構。主通航孔橋、輔通航孔橋使用掛籃澆築,即將形成8個主墩8套掛籃同步施工的場面,以確保跨海大橋的建設進度。 [2] 
跨海大橋全長4572米,橋面寬34米,大橋左幅共114跨,右幅共112跨,由北引橋、主通航孔橋、中引橋、輔通航孔橋、南引橋五部分組成。經過全體參建人員一年多的日夜奮戰,跨海大橋建設穩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跨海大橋樁基已經全部結束,橋樑下部結構基本完成,引橋箱梁預製完成約30%,主通航孔橋、輔通航孔橋已經開始掛籃澆築,整個工程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推進。

連雲港跨海大橋政府支持

海濱大道是連雲港市推動臨港產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基礎設施工程,跨海大橋是海濱大道的“點睛之筆”,施工難度最大、施工標準要求最高。市交通運輸局表示,將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訂施工計劃,制定獎罰措施,確保組織到位,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爭取將海濱大道建設納入省交通廳年度計劃,在資金、資源上爭取更大的支持,確保跨海大橋建成精品工程。 [2] 

連雲港跨海大橋創新

連雲港跨海大橋技術創新

跨海大橋項目不久前已成功捧回深基坑鋼板樁圍堰、墩身整體預製胎架兩項實用新型國家專利,後者還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加上此前申請的另一項專利,以及本次預製箱梁抽拉式整體內膜的申請,該項目有望取得5項國家專利。之所以要搞技術創新,既是縮短工期、減少海面污染的需要,也有安全生產和節省資金的考慮。跨海大橋97%的部分均在海上,其水文地質條件十分複雜,這給施工帶來極大挑戰。在項目樁基作業中,項目部創新採用特殊圍堰施工,不僅縮短了工期,還避免了現場捆紮施工對海域造成污染。深基坑鋼板樁圍堰的兩道圍堰作業,則縮短了水下施工清理淤泥時間,解決了封底混凝土質量難題,可謂一舉兩得。 [3] 
跨海大橋已完成全部樁基,承台完成201個,並架設箱梁127片,這為實現市裏提出的“兩個確保”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部使用國內先進的掛籃澆築,即將形成8個主墩8套掛籃同步施工的格局。 [3] 
2015年9月9日,江蘇連雲港跨海大橋輔通航孔成功澆築最後一方混凝土,順利實現合龍。連雲港首座跨海大橋起點為連雲區高公島,終點至海濱大道徐圩段,全長4.482公里。大橋預計於2015年年底貫通。 [4] 

連雲港跨海大橋制度創新

由於海濱大道跨海大橋位於田灣核電站外圍,位於田灣核電站温排水海域範圍內,用海情況相對複雜,二者用海存在重疊。連雲港市海洋與漁業局海域處處長湯路生介紹,“如果直接將田灣核電站排水海域調整給海濱大道跨海大橋,田灣核電站後續温排水排放至跨海大橋海域時,便可能會引起權屬糾紛。”
由於海域使用權具有排他性。為此,連雲港市海洋與漁業局多次與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溝通,並陪同雙方單位奔赴北京進行專門彙報。因為跨海大橋主要使用區域為海上部分,而核電站温排水則利用海水,因此,雙方使用空間並不衝突。最終,國家海洋局在進行研究之後,提出海域立體確權使用的概念,同意在不改變核電温排水確權範圍的情況下,將跨海大橋佔用海域同時確權給連雲港市交通局,這在全國尚屬首例。 [7] 

連雲港跨海大橋命名

海濱大道跨海大橋是海濱大道工程施工中建設難度最大的一段,也是一項規模十分浩大的工程,全橋總計使用混凝土約35萬立方米、各類鋼材約11.6萬噸、土方7.8萬立方米、鋼絞線4670噸。根據工程計劃,海濱大道跨海大橋於2013年9月5日開工。其建成使用後,不僅將成為彰顯我市臨海鄰山、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風貌優勢的又一張亮麗名片,更將作為促進我市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快速通道而承擔歷史重任,可進一步凸顯我市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的定位,成為推動城市繁榮的紐帶和極具一方特色的旅遊人文景觀,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海濱大道跨海大橋的命名,意義重大。
建設田灣跨海大橋 建設田灣跨海大橋
日前,海濱大道建設指揮部向市政府遞交申請,結合海濱大道跨海大橋周邊的自然景觀、地理風貌、人文等元素綜合考慮,擬將海濱大道跨海大橋命名為“田灣跨海大橋”。市民如有建議,可以在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向市地名辦提出。近期,市地名辦將組織專家評審,並按照程序上報市政府批准。 [5] 

連雲港跨海大橋後期工程

2020年3月上午,田灣跨海大橋紅旗招展,鞭炮齊鳴,20名工人整裝待發,“最美海灣自行車道”改造工程正式開工。這是連雲港市公路處2020年開工的首個農路項目,總投資約500萬元,預計6月底完工。該工程密切吻合我市“一灣一環兩帶十二區”自行車道項目組織實施方案,有助於連雲港市打造國內知名的自行車運動休閒城市,為促進連雲港市旅遊業高質發展、加快旅遊強市建設添磚加瓦。 [6] 

連雲港跨海大橋建成意義

田灣跨海大橋是江蘇省建成投運的第一座跨海大橋。田灣跨海大橋的投運打通了徐圩新區和連雲區的交通瓶頸,為帶動以港口為龍頭的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