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迎新曲

鎖定
越劇現代劇。由司馬曲(蔣文煥)、華鶴(包蕾)、成容、黃沙、薛允璜於1965年創作。
中文名
迎新曲
日    期
1965年創作
作    者
司馬曲(蔣文煥)
華鶴(包蕾)
類    型
越劇現代劇

迎新曲劇目簡介

寫解放軍五好戰士沈小棣復員回家鄉,精神奮發,立志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青春。好心的老奶奶盼着孫子早日成親,聽信媒婆阿品嫂,瞞着小棣,送聘金籌辦婚事,小棣對象小梅,知道此事也未反對。小棣得知後,驚覺到農村裏説媒、定親、送聘、早婚等舊風俗、舊習慣還頑固地佔領着人們頭腦,妨害着青年人的健康成長,決心做移風易俗帶頭人,向舊習慣勢力進行鬥爭。他要回聘金,對奶奶、小梅進行了説服教育工作。受舊思想影響的小梅,一時情緒紛亂,買錯農藥,又不上民校教課,給小棣增添了更多困難。小梅娘在阿品嫂的唆使下,要將小梅另嫁他人,並要去鎮上相親。小棣帶動青年、團結小梅,組織文藝宣傳隊到鎮上茶館演出,與阿品嫂展開了面對面鬥爭,也使小梅娘受到教育。

迎新曲演出歷史

1965年由上海越劇院演出。導演黃沙,編曲陳捷、薛巖,舞美設計蘇石風、顧大良、周劍青、陳利華、吳報章。主演史濟華、張麗琳、金採風、金豔芳等。全劇採用輕喜劇的形式,清新活潑。音樂唱腔上有所創新,尤其最後一場茶館裏演唱評彈《索聘記》,用戲中戲展開矛盾衝突,生活氣息濃,喜劇性強,處理上頗有藝術特色。此劇是越劇男女合演反映現實生活的又一個藝術成果。公演後,引起較大社會反響,上海市委領導和郊區農村幹部羣眾觀看了演出,進行了座談。上海各報都有顯著報道,發表多篇評論。《文匯報》1965年1月28日,以《歌唱移風易俗鬥爭的勝利》為題評論該劇,認為“這是一出受到廣大觀眾歡迎的興無滅資的革命現代戲”。1965年8月初,周恩來總理在上海觀看了該劇,並談了意見:“這個戲是站得住的,我看了很感興趣,也引起我思考一些問題”,“《迎新曲》的題材取得好,有現實意義”。周恩來總理還就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性質的矛盾等問題談了幾點具體修改意見。 [1] 
參考資料
  • 1.    《上海越劇志》,中國戲劇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