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產品流通效率

鎖定
農產品流通效率是指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流通產出與流通支出的比值。其中,農產品流通產出是農產品各流通環節附加價值的總和,流通支出包括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發生的流通費用及交易費用。由於農產品流通經歷環節較多,物質形態改變較大,加上政府部門沒有全國範同內的農產品流通的統計資料,這使得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產出與支出很難獲知。所以,農產品流通效率很難用單一指標進行評價。因此,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高低只能從不同的側面選取一組相關的指標體系間接地進行評價。
中文名
農產品流通效率
外文名
Circulatio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定    義
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流通產出與流通支出的比值
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指標構成
考慮到評價指標數據來源的可能性與可靠性、指標體系內在的邏輯關係以及農產品的物理特性,我們選取以下七組指標作為評價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指標體系:
1.市場整合度
在中國,農產品流通從生產者到最終消費者都要經過生產、收購、加工、批發、零售等某幾個環節或所有環節。在每個環節上,農產品的交易都是以市場或企業為載體,判斷農產品流通效率高低的首要標準既是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不同環節或同一環節的不同市場間,其聯繫的緊密程度如何。這裏,本文用市場整合度這個指標來評價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高低。較高的市場整合程度是市場高效率的必要條件。一般來講,整合程度越高,市場機制的作用越強,資源和商品的流通性越充分,資源最佳配置和商品的最優分配就越容易實現,從而農產品流通的效率也就越高。
市場整合總共有四大類,分別是不同市場的空間整合,不同營銷階段的整合,不同時間的整合,不同商品之間的整合。對於農產品市場整合度的評價,可以根據不同農產品流通的特性以及所掌握的數據情況,選取不同類型的市場整合指標進行計算,從而來評價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高低。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整合的測算結果,從不同角度探尋影響市場整合的相關因素,這些因素同樣是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高低的因素。所以,通過分析市場整合度,可以評價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高低,同時還可以分析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素,為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提供了相關依據。
2.市場集中度
市場整合度衡量的是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各市場問聯繫的緊密程度如何,下一步就要針對各個市場,分析各市場內部的運行效率如何。按照西方經濟學的觀點,市場結構與市場效率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不同的學派對兩者之間的關係持有不同的觀點。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完全競爭市場合理地配置了經濟資源,是具有經濟效率的。而壟斷不具有經濟效率,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哈佛學派構造了“市場結構一市場行為一市場績效”的分析框架,簡稱SCP框架。該學派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即市場結構決定企業行為,而企業行為又決定市場運行的經濟績效。在一個部門內部,市場的集中程度越高,市場越低效,但規模效益顯著的部門除外。有效的產業組織政策首先應該着眼於形成和維護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他們主張對經濟生活中的壟斷和寡佔採取規制政策。而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芝加哥學派認為,判斷市場效率的標準,不應像結構主義者那樣只注重是否損害了競爭,而應當看最終市場效率的結果,只要是最終的市場績效是良好的,不管市場中是否存在壟斷或高度寡佔,政府就沒必要干預市場。政府規制的重點應當放在對卡特爾等企業問的價格協調行為和市場分配行為實行禁止和控制。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可競爭市場理論也持類似觀點,認為良好的市場績效,無須在完全競爭的理想市場條件下仍可以實現。只要保持市場進入和退出自由以及較小的退出成本,那麼,潛在的競爭壓力會迫使任何市場結構條件下的企業採取競爭行為,從而實現市場的高效運作。即使是在壟斷市場,由於外部企業進入的壓力,壟斷企業只能把價格定在長期平均成本最低點處,因此,只能獲取正常利潤。這樣的市場結構,既實現了充分競爭,也有利於實現規模經濟,從而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而且“馬歇爾境”問題也得到解決。
不同學派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的關係,雖最終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但他們關心的卻是同一個問題,即市場如何更有效率。綜合幾個學派的觀點,只要是即能保持市場內部的有效競爭,又能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的市場結構都是有效的,政府要做的是儘可能降低進入退出壁壘以及對卡特爾等企業間價格合謀行為進行禁止和控制,而不是直接去幹預市場。評價某一商品市場效率的高低,其實就是看商品的市場結構符合這幾個條件的程度如何。決定市場結構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場集中度。它是用於表示在特定產業或市場中,賣者或買者具有怎樣的相對的規模結構的指標。一般可以通過行業集中度、洛倫茲曲線、基尼係數、H指數、熵指數等來表示。
為了分析上的規範,可以拋開哈佛學派的主要結論,僅借用該學派的分析範式,將農產品流通效率問題納入該分析框架來進行分析。首先通過計算某一農產品流通市場的市場集中度,結合分析該市場的產品差別化程度以及進入和退出壁壘,判斷市場是否實現了規模經濟,從而瞭解該市場的結構狀況,然後分析該市場的市場行為,判斷市場是否存在壟斷的成份,最後通過相應的績效指標如利潤率、人均銷售額、平均單位流通主體銷售額、人均毛利等來判斷市場經濟效率的高低,並且從中可以找出影響市場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3.技術效率
以上通過市場集中度這一指標來判斷市場結構,進而判斷市場運行效率的高低。接下來,就要考察不同市場中不同流通主體的運行效率。對於市場中的每一個經營主體,都有自己的一個生產函數。每個生產函數在技術水平既定和投入水平既定的情況下,都有自己的一個生產可能性邊界。但是,由於受某些社會、經濟、人口學特徵等因素的影響,每個經營主體的實際產出都有可能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之下,這就造成了經營主體在現有投人水平下的效率損失。本文用市場中經營主體的技術效率這一指標來衡量這種損失的大小。技術效率是用來衡量一個經營主體在等量要素投入條件下,其實際觀察到的產出離最大產出的距離,距離越大,則技術效率越低。通過計算農產品流通市場中各經營主體的技術效率的大小,來判斷目前各經營主體是否已經達到其技術前沿,如果還沒有達到,可以分析究竟哪些岡素影響了各流通主體的技術效率,從而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來降低市場巾各經營主體的效率損失。
以上的市場集中度指標、技術效率指標都是從農產品流通產出的角度來評價流通效率的高低,但農產品流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創造的價值要經過消費者的檢驗,才能變成有效的產出。通過計算消費者滿意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衡量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創造的價值大小。一般來説,消費者滿意度越大,意味着消費者用既定的支出獲取的效用越高,效用越高意味着消費者感受到的服務越多,從而有更多的流通服務被接受,這樣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消費者滿意度是對農產品的價格、質量、衞生、購買環境、購買方便程度、服務等的一個綜合評價,是對農產品流通產山的一個綜合衡量。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質量與服務越來越關注,而商品的質量、服務等指標卻很難從產出的角度來計量,消費者滿意度這一指標可以較好解決這一問題。在計算消費者滿意度的過度巾,同樣可以分析影響消費者滿意度大小的相關因素,從而為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提供相應的對策。
5.流通差價
前面的市場集中度、技術效率、消費者滿意度這個指標實際上都是從產的角度對流通效率進行評價。接下來就要從成本的角度對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分析。從消費者的觀點來看,農產品的流通費用即消費者最終支付的價格與農產品最初購進價格的差額。這個差額包括流通中各環節發生的運輸、加工、保存、包裝等實際發生的流通費用,以及各環節的市場主體獲取的正常利潤。消費者購買相同質量的農產品,如果流通差價越高,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越低。導致流通差價高的原因,或許是流通的環節過多,導致流通費用增加,或許是流通經營主體擁有壟斷勢力,利潤過高。因此,要對流通差價進行分解,分析流通差價的結構,計算各個環節具體發生的各項費用組成,及經銷商獲取的正常利潤佔流通差價比重的大小,以此找出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因素。同時,通過分析農產品流通差價的結構,還可以比較不同流通渠道流通差價的異同,從而可以比較不同流通渠道的流通效率的高低。
6.農產品的交易費用
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除了包括前面的農產品流通費用,還包括農產品的交易費用。農產品的交易費用具體包括:農產品經銷商進行市場調查和信息收集、處理的費用.確定價格時的討價還價費用,籤汀交易合同的費用,對交易合同進行監督和貫徹的費用等。對農產品交易費用的統計同樣是十分困難的,正規的統計渠道沒有這方面的統計,這就給衡量農產品交易費用的高低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因此,只能從定性的角度分析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農產品交易費用的大小,從而間接説明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的大小。
7.流通時間
從農產品物流角度看,效率體現在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實現商品的空間位移和在不同所有者(或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轉移。對於易腐和易受污染性的農產品猶為如此。所以,評價農產品流通效率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農產品流通時間的長短。農產品流通時間包括從收購、運輸、加工到批發、零售整個過程所需時問。一般認為,在某一特定的流通渠道,流通時間越短,流通效率越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