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部武漢黃棕壤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鎖定
農業部武漢黃棕壤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站是由國家農業部2005年10月組織評估命名的,2007年通過了農業部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第一批)中期評估。該站從1981年開始進行了長期定位觀測試驗,長定試驗名稱為“長江流域稻麥兩熟區無機與有機肥料長期定位試驗”。 在該試驗觀測站中完成多項國家“863”項目、“973”項目以及國家省部重點攻關項目和基金項目。獲得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13個,省部一、二等獎以上成果43個。該試驗站源於1980農業部攻關項目“全國化肥試驗網” 長江流域稻麥兩熟區肥料長期定位試驗站,為我國農業主產區土壤黃棕壤帶的典型樣板,是稻麥輪作制度下長江流域唯一的一個肥料定位試驗站。
公司名稱
農業部武漢黃棕壤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成立時間
2011年5月1日
總部地點
廣州市珠江新城
公司口號
厚德載物、以人為本

目錄

農業部武漢黃棕壤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背景介紹

農業部武漢黃棕壤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站是由國家農業部2005年10月組織評估命名的,2007年通過了農業部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第一批)中期評估。

農業部武漢黃棕壤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事蹟

該站從1981年開始進行了長期定位觀測試驗,長定試驗名稱為“長江流域稻麥兩熟區無機與有機肥料長期定位試驗”。 在該試驗觀測站中完成多項國家“863”項目、“973”項目以及國家省部重點攻關項目和基金項目。獲得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13個,省部一、二等獎以上成果43個。該試驗站源於1980農業部攻關項目“全國化肥試驗網” 長江流域稻麥兩熟區肥料長期定位試驗站,為我國農業主產區土壤黃棕壤帶的典型樣板,是稻麥輪作制度下長江流域唯一的一個肥料定位試驗站。觀測站設置的主要目的為我國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的土壤綜合生產力、土壤質地變化、土壤肥力變化、土壤障礙因素的預警預報、病蟲草害、環境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等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操作技術與對策,對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減少施肥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站台從1981年開始進行了全國肥料試驗網長期定位觀測試驗,至今已30年,根據國際標準20年定位試驗才算長期定位試驗、達到30年為珍貴定位試驗、50年為極珍貴長期定位試驗。長期定位試驗全國目前僅38個,珍貴長期定位試驗僅8個,是國家目前重點保護和支持對象,我們的定位試驗已成為珍貴長期定位試驗,故被農業部評選為重點野外生態環境觀測台站。該田塊共設9個處理,3個重複,共計27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40m, 加上週圍的保護行及秧田面積,共計6畝左右。目前該田塊承擔的4個課題任務,即上面所提到的湖北省自然基金項目、磷高效利用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土壤肥力演變長期觀測任務。另外,中國農科院區劃所也在該田塊進行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所的進行了土壤動物多樣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