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業科技產業化

鎖定
農業科技產業化是指以科技為主導、市場為導向、企業為龍頭,按照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組織起種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具有現代產業職能特徵和運作機制的農業科技生產經營體系。
中文名
農業科技產業化
外文名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目錄

農業科技產業化表現

當前農業科技產業化的發展表現在:
(1)大多數農產品已由嚴重短缺向相對過剩轉變。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堅持科技興農,切實加強農業科技產業化,促進了農業及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2)傳統的粗放型農業向現代科技集約型農業轉變。改革開放以來,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全面推行,農業科技得到了迅速發展,一些農業高新科技成果逐步得到應用。
(3)農產品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商品率得到提高。通過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與完善市場體系,建立以加工運銷為中心組織農業生產,發展“訂單農業”,逐步建立與商品生產基地相適應的市場體系;通過市場設施建設,發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初級市場,鼓勵農民進入流通,拓寬了流通渠道
(4)形成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體系

農業科技產業化模式

1.從目前情況看,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模式主要有:
(1)“公司+農户”型。是以釀酒、糧油、紡織食品飲料、毛革等加工業為龍頭,向前向後延伸,逐步連接市場與農户,實現一體化經營。
(2)“公司+投資者+農户”型。是在“公司+農户”基礎上,把廣大的投資者有機結合進來,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形式。
(3)“專業服務組織+農户”型。是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諸環節中的同一部門,生產階段上各農户間的合作,發揮集中優勢,以適應市場發展需要
(4)“專業批發市場+農户”型。是以專業批發市場為經濟實體,引導所在區域的農户以及市場輻射作用所覆蓋地區的農户,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結構,提供農產品
(5)“合作經濟組織+農户”型。是以農户為主體、自願組織形成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2.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和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的要求,並借鑑國外發展模式及其經驗,因地制宜地選擇出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發展良性循環。在模式的選擇過程中,應遵循多樣化、重點借鑑、協調發展和動態變化的原則?。可供選擇的模式包括:
(1)農業高科技工業園區模式。是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利用高校和科技單位聚集優勢,由農業教育、科研和地方單位聯合創辦的經濟組織模式。
(2)以科研單位為依託的科研與開發相結合模式。是以科研單位為主體,通過創辦經濟實體進行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承包,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
(3)以大型企業為依託,集科研、生產、開發、經營為一體的公司模式。是以龍頭企業為龍頭,聯合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組建開發集團,帶動基地建設和農產品經營。
(4)技術推廣網絡模式。是以各地農業技術推廣網絡為基礎,通過宣傳教育、示範等手段,推廣和應用新技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