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二師二二三團

鎖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二師二二三團位於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西北部和靜縣境內,團部坐落在天山的南坡沖積平原向陽坡上,團場東與三六一零三部隊農場、和碩縣戈壁灘為鄰,西與和靜縣乃門莫墩鄉、和靜鎮接壤。南以軍民總幹排黃水溝為界,與二十二團相望,北部直抵後山根。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20公里。農區和山外荒草場其地理經緯度為東經86°27′54″—86°45′05″,北緯45°13′22″—42°28′48″之間,海拔高度 1055米—1912米。
中文名
農二師二二三團
地    點
天山的南坡沖積平原向陽坡上
土地總面積
116.02萬畝
農區面積
51.52萬畝

農二師二二三團建制沿革

二二三團墾區原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伏爾加河流域東歸的南路土爾扈特烏訥恩素珠克圖盟扎布蘇爾旗的達恩達爾蘇木、蒙格勒蘇木和斜米訥爾旗的巴克希斜米訥爾蘇木所在地。1939年4月(民國二十八年),新疆省政府下令撤銷盟長公暑,設立縣治,此地歸轄為扎布素區開澤鄉,1950年4月,和靜縣舉行首屆各族各屆人民代表大會,廢除了盟旗制和保甲制,建立了人民政權。此地劃歸和靜縣開澤區管轄。
1951年9月,開澤區與市區合併為一區。
1956年此地成立猛進合作社。
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一區成立了巴音人民公社,猛進合作社改為猛進大隊隸屬巴音人民公社,旋改為二大隊。
1959年上半年,和靜縣巴音人民公社在二大隊六生產隊的基礎上創辦開澤農場(社辦)。同年秋季,自治區農墾廳在此選點定場。並於12月26日向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呈報了《新建農場選址審查意見》。
1960年1月15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方國營和靜哈木胡提農場。
1963年1月,升格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國營農場,隸屬自治區農墾廳領導。1970年11月移交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築工程師。
1972年6月改番號為二二三團。
1975年,兵團體制撤銷後,隸屬於自治區建築安裝總公司,1976年6月移交巴州農墾局,1982年4月兵團體制恢復後,二二三團歸農二師建制。 [1] 

農二師二二三團行政區劃

鎮區面積0.83平方公里,總人口2949人,佔全團總人口的40.98%。鎮區道路整潔,交通便利,是二二三團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農二師二二三團地理環境

農場土地總面各116.02萬畝,其中:山區草場面積64.5萬畝,農區面積51.52萬畝。墾區現有耕地3萬畝,果園1.4萬畝,林地及退耕還林地1.9萬畝,新建生態經濟1.3萬畝。二二三團屬中温帶大陸性乾燥氣候,系山前洪積扇平原,小區氣候比較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温差大,地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春曖秋涼。平均氣候温8.5℃ > 10℃,積温為3495.7℃,無霜期195天,年降水量56.5毫米,年蒸發量2279.1毫米,年平均日照3049.2小時。適宜種植蘋果、小麥、甜菜、西紅柿、啤酒花等作物。
二二三團團部駐地哈木提鎮(自然鎮),哈木胡提,蒙古語,意為長鹼蓬草的地方。如今哈木胡提,她不再是長滿鹼蓬草的荒涼漠野,如今是果木蔭鬱,禾稼連雲,牛羊滿圈,人煙輻輳,綠色藍天一片,呈現綠洲小鎮的勃勃生機。

農二師二二三團人口民族

全團基層單位26個,其中農業單位5個,園林業8個。工商交建6個,文教衞生及其它行業7個。二二三團由漢、蒙、維、回13個民族組成,全團總人口8095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45.6%。

農二師二二三團政治

團黨委書記、政委:熊學海 [3] 

農二師二二三團經濟

2002年年總人7729人,從業員1572人,國內生產總值3428萬元,耕地面積1.89千公頃,播種面積1.93千公頃,糧食麪積1.00千公頃,總產量6213噸,小麥面積0.75千公頃,總產量4516噸,棉花面積0.02千公頃,總產量24噸,油菜面積0.02千公頃,總產量36噸,甜菜面積0.2千公頃,總產量14007噸,造林面積412公頃,果樹面積1107公頃,產量11074噸,牲畜年底存頭數3.22萬頭只。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