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事詩

(維吉爾的教諭詩)

鎖定
《農事詩》四卷(約成於公元前37-30),每卷五百餘行,分別寫種穀物、種橄欖葡萄畜牧、養蜂等農事,屬於赫希俄德的教諭詩的類型。維吉爾此詩是應麥凱納斯之約而寫的,為屋大維吸引農民回到農村的政策服務。
中文名
農事詩
外文名
Georgics
拼    音
nóng shì shī
類    別
教諭詩
作    者
維吉爾

農事詩歐洲的農事詩

《農事詩》四卷(約成於公元前37-30),每卷五百餘行,分別寫種穀物、種橄欖葡萄畜牧、養蜂等農事,屬於赫希俄德的教諭詩的類型。維吉爾此詩是應麥凱納斯之約而寫的,為屋大維吸引農民回到農村的政策服務。詩人雖未描寫大田莊制度下奴隸的勞動生活,但他同情並肯定勞動,認為“勞動戰勝了一切”;他對照戰亂生活與和平寧靜的農村生活,歌頌意大利豐饒的自然資源,表達了奴隸主階層的愛國情感;他描寫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和動植物的習性(如蜂羣的勞動和戰鬥),保存了當時的一些農業知識。詩中也有些神話插曲(如俄耳甫斯下冥土尋找妻子)。在對自然的看法上,他和盧克萊修不同,他仍然相信神的主宰力量。這部作品的風格特點在於詩人對種種自然現象很敏感,賦予生產勞動以詩意,表達了獨立小農的情趣。
《農事詩》描寫了一九四〇年春法軍大潰敗中士兵及人民悲慘的境況,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期間一個貴族家庭發生的悲劇,以及一個年輕的美國人在一九三六年西班牙內戰時參加巴塞羅那爭奪戰的感受。戰爭和革命密切交織的題材,使小説富有濃郁的史詩色彩。小説採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長詩《農事詩》為名,因為小説主人公不論是在大革命的驚濤駭浪中或南北征戰的炮火震天、硝煙瀰漫中,念念不忘家園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同時也寓寄維吉爾詩中藴含的哲理:世事紛紜,複雜多變,只有四季恆常更迭,有秩有序,人也僅能在田園耕作中享受樂趣,在大自然中獲得安寧與慰藉。
西蒙嘗試用無與倫比的貼近重現物質現實,也許他未能成為一個畫家,但是他以畫家特有的敏感描繪接踵而至的場景,栩栩如生,令人難忘。西蒙沉醉於細枝末節、精雕細刻,勝過其他所有我所知的作家。他運用電影式的表現手法,在一個鏡頭到下一個鏡頭之間沒有明顯的過渡,視覺聯想使意象此起彼伏,連綿不絕。在他的小説中紛至沓來的事件並非按照實際發生,而是根據敍述者講述的順序進入讀者的視野,突破常規,新穎別緻。當社會秩序的形式和協議消解為致命的混亂時,戰爭成為描述普遍人類狀況最恰當的隱喻。西蒙提供了一種暫時的藝術秩序——也只能是暫時的,堅定地接受現實,意圖抵擋這混亂轟轟隆隆向前進發的腳步。西蒙的哲學是堅忍的,禁慾主義的,他也的確在現實中身體力行:不起眼、嚴肅、寡言,更適於葡萄園,而不是沙龍。——《衞報》